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非常职业·拟音师:小房间里造出个大世界

2019-08-17 09:2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GZDOC

        导演张大磊最近拍了一部新短片:《FUZZ》,引起不少行业人士的关注。

        这位导演曾凭借《八月》这部影片夺得金马奖,而此次的新片拍摄全程采用手机拍摄。

        专业导演采用非专业设备拍摄?

        是不是觉得自己以后也可以用手机拍一部大片了?

        没那么容易!

        问题就出在声音上!

        画面主体就是画面的中心,他吸引着观众的眼睛。

        然而声音似乎没有重点,它们散落在观众周围,影片结束后你甚至不能十分明确的在脑中记忆、勾画它。

        声音这种瞬时性与模糊性,恰恰证明了它拥有极大的包容度可以容纳巨大的信息量。

        无论是画面之内,还是画面之外,声音一直都存在于相机所处的空间内。

        说到底,画面始终是二维的(或者说是类三维的),而让我们真正有临场感的还是声音。

        (《无间道》中刘德华和梁朝伟一起在音像店听音响)

被忽略的存在——声音

        电影不仅仅是视觉的艺术,还是听觉的艺术。

        (《拟音》剧照)

        在早期的默片时代里,人们为了消除没有声音的乏味感,常常会现场加入现场乐队的伴奏;

        也就是说在电影还未能说话的时候,大家就开始重视起“声音”在艺术情感表达中的重要作用了。

        今年是美国著名的悬疑片导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诞辰一百二十周年,他是一位横跨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的大师。

        希区柯克创作了诸如《后窗》、《惊魂记》、《西北偏北》等优秀的悬疑类型片,尽管导演本人对电影中的各种声音已经做到了出神入化的运用,但由于当时的技术有限,在现场感和逼真性上,粗糙的声音质感还是没办法和今日的数字化声音系统相比拟。

        数字时代来临之前,声音的制作大底是人声对白一条音轨,配乐一条音轨再加上几种重要的音效作为一条音轨。

        有些人说,这不就够了吗?

        非也,单单这几条音轨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的耳朵其实十分敏感,面对着嘈杂的世界,它接收到了丰满的听觉信息。

        即便我们身处于一个宁静的室内环境,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到极其细微的声音。

        没有了环境音,我们的耳朵仿佛处在一个真空的世界里。

        今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阿方索·卡隆导演的《罗马》据说铺设了上百条的音轨,虽然作为一部2D电影,然而它却需要在杜比音效放映厅里才能真正领略到它的魅力所在。

        环境音为我们构建了空间感和立体感,而环境音又极为复杂而难以处理的。

        在影视制作行业里,关于声音的制作有着许多的环节,尤其是写实性的要求被纳入声音工作当中后,产生了不同分工的职业——录音、拟音、混音……而我们今天想要向大家介绍的,就是拟音师这一鲜为人知的工作者。

小房间里的大世界

在影片《拟音师》当中,拟音师通过各种小道具,模拟出主人公从起床到出门,一系列极为平常的、充满生活细节的声音。

        看完是不是觉得,拟音师的工作十分有趣?

        用面条制作出洗头发的声音、扇子制造衣服落下的声音、道具枪制作开门的声音……如此奇巧的招式是不是立马抓住了你的兴趣呢?

        这还仅仅是针对真人表演的影视作品,许多的声音信息仍然能够从现场录入的。

        但作为从画面主体、情景环境到各种画内画外的声音都需要虚构创作的动画作品,声音的制作不就变成了一个十分浩大的工程了吗?

当然啦,在影视声音制作里,并非所有的声音都需要拟音师去完成。比方说,环境的底噪就需要前期的录制,一些有强烈空间感要求的声音也会现场录制。同期声早在胶片时代就已经有人在尝试录制了,只不过这种做法有一个巨大的缺点,那就是浪费底片。

一般来说,现场能做的声音一定是在现场完成。而现场没办法突出的音效,就要交由拟音师来完成。舌尖上的中国那些挠人味蕾的美食音效大多数都由拟音完成,现如今的录制设备还很难将如此细微的声音从环境底噪中剥离并突出。

        (录音师在现场)

        对于拟音师,电闪雷鸣、枪响炮轰、滴水落雪……这些都可以在小小的拟音工作室里完成,工作人员凭借自己对声音的敏感度,配合影片情绪,仿佛创造了一个宏大的世界。

一般声音的制作流程大致是,先由录音师做现场同期声收录,再由拟音制作重要音效,混音师最后为影片铺设音轨。

        而成为一个优秀的拟音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深入自然界、深入我们的现实生活,了解每一种声音的特性,了解声音所传递出的情感和色彩。

        也就是说,成为一个拟音师并没有你所想象的那么有趣和简单。

非常职业之拟音师

大学生张笑晨喜欢上了影视拟音艺术,她利用寒假的时间来到了北京皮村的一家拟音工作室。

        这间拟音工作室并没有大家想想的那样华丽,相反更像大家口中的“小黑屋”。

        魏俊华的拟音工作室(《非常职业·拟音师》)

        工作室的主人“魏俊华”早年在北影厂工作,被誉为拟音界的北派泰斗,而陈凯歌、冯小刚等导演将其视为国宝级的人物。

        从北影厂出来,她与爱人创办了这样一间拟音工作室,完成过许多著名电影的声音制作。

        张笑晨只有19岁,魏俊华一开始收徒弟的时候是有忧虑的。

        因为拟音师不仅需要丰富的生活经验,它的工作还是一份体力活。

        (系列专题片《非常职业》)

        很多女孩子,在刚接触这个行业没多久就却步了。

        张笑晨来到工作室后,为了一个“马蹄”的音效,就练习了很长时间。

        除了了解各种声音的特性,拟音师还要知道这种声音能通过什么道具做出来。

        你惊讶于这些拟音师能够想出这么多奇妙的声音制作奇招,但你有没有想过,这其实来自于他脑海中那足够强大的经验世界。

        对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要投注精力,敏锐地体会每一个声音,不断的积累,才能够在声音制作上来去自如,游刃有余。

        然而,这个行业似乎走到了尽头。

        现在许多的声音制作都习惯于数字拟音,这就不用像传统模式那样需要一个封闭的工作室去重制声音了。

        但拟音师的观点是,每一个声音都是有情感的,无论是自然界的还是人发出的声音。

        电影创作者所传递的情绪都会物像化,体现在每一个画面和声音元素中。

        而这正是数码拟音无法替代人工拟音的关键原因。

拟音师——电影工业里的匠人

拟音师绝对不是一个能够速成的职业,它需要时间的沉淀。从来没有“面条——洗头”这样的一一对应的声音制作公式,每一个声音都有它特定的情感和时代属性,这也是它能够于影视艺术里表情达意的原因。

        来自台湾的纪录片《拟音》呈现了十分珍贵的材料。

        从配音时代到拟音时代,从录音盘带到数字化设备,声音创作与影视工业一起走过了许多风风雨雨的年月。

        (《拟音》)

        该片讲述了同步音效师胡定一的从业生涯,由此翻开了一本厚重的台湾电影史。

        你将在此片看到侯孝贤、蔡明亮、陈怀恩等,这些著名的台湾电影人,他们与声音的种种关系。

        (胡定一在工作室)

        技术永远只能作为一种工具性的存在,真正让它富有生命的,富有情感的,是运用技术的人身上所体现出的匠艺精神。

        胡定一从电影的“幼稚期”走过来,面对如今这样一个庞大的电影工业,他似乎无所适从。

        他的身份在新时代落入了尴尬的境地,但对电影那“守恒如一”的热爱与忠诚是不会变的。

        (杜比音效的出现开创了影视声音的新纪元)

        电影尽管需要在资本和技术上运作,外表看似一个严密的工业系统;然而作为一门当代艺术,电影还是需要如拟音师胡定一这般对他的投入和倾心,只有这些人一直存在,电影才不会变成冷冰冰的变现工具。

        今日互动

        #拟音师会被数字设备所代替吗?#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