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放弃40万年薪 这个中国90后用一张照片征服全世界

2019-08-16 14:5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原创:每经记者

储卫民最近很忙。8月12日结束了深圳的3场讲座后,立刻回到重庆进行一次商业拍摄。8月15日,储卫民还得马不停蹄地赶去昆明,一场针对大学生摄影爱好者的公益活动在等着他。

如果时间再往前推,储卫民更忙。3月-4月,在格陵兰拍摄;5月去了南美洲,6月-7月在印度尼西亚,8月又去了巴基斯坦……光在今年,储卫民就拍遍了大半个地球。过去几年里,储卫民拍遍了全球30多个国家和200多个城市。

如此一来,多家媒体的采访只能被安排在储卫民的拍摄间隙,他总是一前一后背着两个大户外包,急匆匆地赶到约定的地点。

之所以被突然关注,是因为储卫民不久前拿了一个了不起的奖,29岁的他获得国家地理2019年旅行者摄影大赛全球总冠军及城市组一等奖。

储卫民获得2019国家地理旅行者摄影大赛全球总冠军及城市组一等奖的作品《北极的冬天》,组委会颁发的获奖理由是:“这张照片太美了,风景的蓝色色调很华丽。作者抓住了静谧街道上行走的三人的非常动人的瞬间。我们期待看到你更多精彩的作品。”夜晚的蓝色调,让这座小镇显得静谧、寒冷,明亮的灯光,和路上手牵着手的一家三口,却又让人感到无比温暖。网友评论:“我似乎一下子明白了,为什么人类可以战胜这么残酷的自然环境,在这里生存繁衍。就像当地人去捕鲸的时候,都是一起出海,一起并肩经历风浪,一起分享收获的喜悦。”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8月13日,每经影视(meijingyingshi)记者在重庆见到了储卫民,和他聊了聊他从一个软件工程师变成专职风光摄影师,以及得奖的故事。

放弃40万年薪

背起相机周游世界

储卫民是个土生土长的重庆人,出现在记者面前的他,身材高大,皮肤黝黑,很符合户外运动爱好者的形象。尤其是他的两个大户外包,一个背在背上,重15公斤,装的是相机、脚架、无人机等摄影器材;另一个挂在胸前,重10公斤,装的是衣物、补给。

不管走到哪,储卫民都要随身带着这两个加起来25公斤重的行囊,以便随时出发,也为了能随时抓住精彩的瞬间。

储卫民随身携带的行囊(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董兴生摄)

几年前,储卫民没想过自己会过现在这样的生活。2009年考上西安交大之前,储卫民甚至没有出过重庆,在西安交大呆了半年,他考上了学校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合作项目,并拿了全额奖学金,去了新加坡继续学习计算机。

“在新加坡课很少,就想培养一个爱好,开始学摄影。那时候城市风光、人像、街拍什么都拍。”储卫民说。但是,慢慢的自己的摄影兴趣减弱了,“相机放在防潮箱里吃了半年灰”。

转折发生在2011年,在新加坡读大二时,储卫民又争取到机会,去德国慕尼黑留学交流。也是在德国期间,储卫民第一次接触到户外运动,哪怕没有一件像样的户外装备,他也在冰天雪地里,去阿尔卑斯山和国王湖徒步。

在北欧,储卫民见到了让他叹为观止的风景,也激发了他记录这些风景的兴趣。尘封已久的相机,再次派上了用场,他的拍摄对象,也集中到了自然风光。

结束交流,回到新加坡后,储卫民也把户外和摄影的爱好带了回来。“只要有假期就去旅行,大三寒假一个人去尼泊尔穷游了20天。”那段时期,储卫民的游历半径还不大,集中在新加坡周边的几个国家,原因自然是资金紧张。

2014年大学毕业后,储卫民留在新加坡,去了一家银行做软件工程师,一份跟摄影毫不沾边的工作。这份在储卫民眼里“单调,没有挑战,进步空间有限”的工作,他干了三年。

一边工作,储卫民一边攒钱,同时还计划着做专职摄影师。那段时间,他钻研了很多摄影技术,同时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自己的摄影作品。三年后,储卫民觉得时机成熟了,“靠摄影养活自己没问题了”。

2017年7月,储卫民辞了职,那时候,他的年薪是40万人民币,这在新加坡IT行业,也算得上高收入。“工作攒的钱,算是积累了启动资金,用这笔钱到处去旅行拍摄,参加各种课程。”储卫民说。

但他当时也留了一手。“想用两三年时间去尝试一下,如果做不好,继续回去编程。”没想到的是,成为专职摄影师后,储卫民在摄影这条路上越走越远,并一路走到了现在。

征服全世界

“中国的年轻摄影师来了!”

现在说起这次获奖,储卫民已经处之泰然。他说,自己看重的不是那10000美元的奖金,而是通过获奖,自己摄影作品和水平得到了认可。

这张被他命名为《北极的冬天》的照片,已经流传甚远。储卫民说,照片是今年3月份,拍摄于格陵兰西北部的乌佩纳维克镇。照片上,小镇夜晚的蓝色调,显得静谧、寒冷,灯光下牵手走在雪地里的一家三口,又让人感到温暖。“这张照片,抓住了非常精彩的动人瞬间。”正是因此,才打动了评委。

储卫民(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董兴生摄)

其实,这已经是储卫民第三次登上格陵兰岛。第一次登陆格陵兰是2017年8月,那次,储卫民和另外一名摄影师在格陵兰呆了3个月。“前面一个半月是跟一个摄影团,后面我和小伙伴在南部峡湾无人区探索了一个半月,直到把签证用完。”

储卫民告诉记者,在无人区只能徒步和划船,晚上在荒野中露营,饿了就吃罐头、米饭。但那一次,他拍到了当地独特的峡湾和山峰。

“前两次去格陵兰,都是以拍自然风光为主,但后来发现当地的村镇、社区文化也很有意思。”储卫民说,北极圈内人烟稀少,乌佩纳维克镇是格陵兰第13大村镇,居民还不足1000人,那里的人过着简单而静谧的渔夫生活。

于是,从去年开始,储卫民就策划今年3月的旅行。“因为3月是当地最冷的月份”,储卫民想去拍极寒环境下,当地居民的生活。从拍自然风光到拍人,对储卫民是个挑战,因为他说自己容易害羞,不敢轻易把镜头对着人。

实际上,选择乌佩纳维克镇充满偶然。原本,储卫民打算去格陵兰首府努克最北的渔村,但冬天的格陵兰几乎与世隔绝,前往渔村的机票只能买到两周之后。于是,储卫民选了乌佩纳维克镇。

在这个北极圈内300公里的小镇上,储卫民用无人机航拍过夜幕下的全景,也拍过冰天雪地中的低矮建筑物,但他的镜头中还是没有人。“我想尝试一下,把当地人的活动融入进来。”于是,在一个夜晚,储卫民终于等来了画面中的一家三口。

拍这张照片时,储卫民没有想过要冲击国家地理大奖。最终能在全世界的摄影作品中获胜,也完全出乎他的预料。“其实,我在2012年、2015年、2016年都投过稿。”储卫民告诉记者,可惜几次投稿都打了酱油。

“当时,接到通知我获奖的邮件时,我还在印度尼西亚,正在吃午饭,突然弹出一封邮件……”储卫民还记得。

拍摄中的储卫民(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董兴生摄)

摄影圈的人都知道,《国家地理》杂志已有上百年历史,旅行者摄影大赛也举办了30多届。储卫民的名字出现在获奖名单顶端时,国内摄影圈为之沸腾。储卫民自己也说,希望自己能向世界传递一个信号,“中国的年轻摄影师来了”!

拒绝6位数商业拍摄

拒绝做器材党

有句话说:“玩单反,穷三代。”但这话对储卫民来说,并不成立,因为他不是“器材党”。

直到现在,储卫民只买过两台相机。第一台是在大学期间,花5000块钱买的入门机,那台机器用了四年多。后来,他又换了一台稍微高级一点的相机,又用了三四年。这两年,随着他在摄影圈有了知名度,一些相机品牌主动找上门,将器材免费给他用。

“我对相机器材很克制。”储卫民说,他不是那种只追求长枪短炮的“器材党”,而是更注重作品的内容。

不过,做专职摄影师还是很费钱,尤其是去小众目的地自费旅拍。储卫民举了两个例子,2016年,他和另外几个摄影师一起去巴基斯坦旅拍,在当地雇了专业的户外团队,仅此一项就花了近10万。在格陵兰,租当地渔船,100公里的距离就要8000块。

但在圈子里呆久了,储卫民早已找到了商业变现的途径。据他观察,风光摄影如今已经形成了一种新的产业,而变现途径也多种多样。

“现在旅游人群越来越多,摄影旅行高端定制化需求也越来越多。”储卫民说,不少旅行爱好者不想参加普通的旅行团,去大众化的地方旅游,而是想去格陵兰、巴基斯坦等小众的地方。“他们还希望去的时候有人给他们拍出好照片,有人指导他们的摄影技术。”

另一方面,定制旅行社和小众旅游景点,也需要风光摄影师来打造品牌,推广旅游产品。如此一来,就带动催生了一批职业摄影师,为“小众游”提供定制化服务。

2017年,储卫民刚辞职不久,就曾带过一个摄影团去巴基斯坦。6个人的摄影团,一个月时间,每人的费用是3万元。“带摄影团已经是风光摄影师的重要收入来源,有的摄影师一年要带10多个团。”储卫民说。

但储卫民带摄影团只是兼职,他把更多精力投入自媒体运营。微博、微信公众号、B站、小红书、知乎等社交媒体上,都有他的作品在传播,随之而来的便是商业合作。

早在上大学时,储卫民就开始了自媒体运营,通过发布摄影作品,他吸引了粉丝和关注的同时,也引来了金主。同时,这也是风光摄影师的另一个商业变现途径。

最近几年,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兴起后,储卫民也紧跟潮流,跟一个合作伙伴联合经营短视频账号。“他替我运营,我在拍摄时也顺带拍一些短视频和延时摄影。”

获奖后,储卫民的商业合作一下子多了起来。不同行业的厂商和品牌都找了过来,但他拒绝了其中相当一部分。其中包括一家知名房地产公司的邀约,对方请他去拍摄一个楼盘,“出价6位数”。但他还是拒绝了。

“我只接我自己使用的摄影品牌广告,很多五花八门的产品找到我,都拒绝了,不想砸了自己的名声。”储卫民说。

不过,储卫民最近接受了一家车企的商业拍摄,因为拍摄地是在重庆,对方希望将重庆的城市特色与产品融合起来。“我是重庆人,所以我一直想为重庆拍一些作品,这次正好是个机会。”他说。

当被问及,工作的三年与做专职摄影师的三年有什么不同时,储卫民说,做摄影师每天都更有激情,能体验不同的生活。

他向记者讲述了下半年的拍摄计划:从昆明回来后,8月底要去广西拍摄,9月20日第四次去格陵兰拍摄,10月底约了朋友去川西。

日程满满当当,他的脸上依然有对前方单纯的神往。

储卫民摄影作品欣赏
2017年,储卫民第一次到格陵兰南部峡湾无人区徒步旅行,拍摄的梦幻夜晚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格陵兰南部独特的峡湾风光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储卫民镜头下的格陵兰当地渔民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今年3月,储卫民第三次来到格陵兰,拍摄当地居民在严冬中的生活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储卫民镜头下的冬季格陵兰小镇,静谧祥和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2019年3月,储卫民在格陵兰岛用无人机拍摄冰山,却恰好捕捉到了海鸥追随渔船的画面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储卫民拍摄的冰山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国家地理旅行者摄影大赛

该奖项由《国家地理杂志》支持,美国国家地理学会主办,至今已连续举办30多届。每一年,都有来自全世界数万名摄影师参赛,他们用自己的摄影作品展示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大赛设立旅行肖像、户外、目的地人文及瞬间4大类别。

国家地理旅行者摄影大赛,已经成为风光摄影师眼中的最高赛事,每届比赛的获奖作品都会引起广泛关注。而大赛获奖者,也会因此获得业内的认可。

其中,2018年,来自日本的女摄影师ReikoTakahash凭借在水下拍摄的小座头鲸尾巴,从13000幅作品中脱颖而出。2019年国家地理旅行者摄影大赛中,中国摄影师储卫民和李怀峰从30多个国家的摄影师中胜出,分别拿下全球总冠军及城市组一等奖和人物类第一名。

储卫民

来自中国重庆的储卫民,是个90后。2011年,在新加坡留学期间,储卫民获得去德国慕尼黑交流的机会。在一次户外旅行中,储卫民被阿尔卑斯山的风景所震撼,激发了他纪录风景的热血。2017年,储卫民放弃高薪工作,成为一名专职风光摄影师。

数年间,储卫民游历全球30多个国家,拍摄大量优秀的风光摄影作品。2019年3月,储卫民第三次前往格陵兰岛拍摄,在一个小渔村,拍下了《北极的冬天》,并凭借这张照片一举夺得2019年国家地理旅行者摄影大赛全球总冠军及城市组一等奖。

记者 | 董兴生(实习) 编辑 | 杜毅
每经影视获邀,已强势入驻网易号、搜狐账号、头条号、企鹅号、百家号、一点号等平台

|每经影视 meijingyingshi 原创文章|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镜像等使用

如需转载请向本公众号后台申请并获得授权

在看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