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互联网上的小世界:幻梦、出路、取暖及其他
好喵
字号
二十年前,“网民”(netizen)正式成为一个中文语汇,从构词上来说,它所指的是社群组织在网络上的某种存在形式。二十年后,中文互联网上生长出一个个形态各异的社群,形成一重重光怪陆离的世界,其中有种种为人不知的喜怒哀乐。
“埃瑞璜”大致可以理解为奇异的乌托邦。“澎湃研究计划:网民20年”,最后选用了这个词作为文集系列的名称。
网络或许是虚幻的,但当用抽象的图画,来表现这些互联网社群时,我发现,自己仍然是在描绘现实中的学习、生活、娱乐、工作、文化传承以及思想。
有些互联网的江湖故事,创作之前,我还得在网上搜索,或向编辑请教一番。对我来说,这就是一个打通互联网上各重世界的有趣过程。
三四线小城的中学教育愈发被抽空,但一些学子不肯随波逐流,开始向命运抗争。他们在互联网上找到彼此,抱团学习。无论结果能否逆袭,互联网都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我命运我主宰”的可能性。互联网为人打开了一扇挑战命运的门。那些不甘心做螺丝钉的小城青年,在互联网上发现了一个令自我被认可的世界。但表演和现实之间的差距,也会令他们焦虑。在移动互联时代,或主动或被动地,传统的运输业形成了新的分工与社群体系。这或许是行业的机遇,但对从业者个人也增加了压力。互联网的游戏世界,是全然不同于现实的。在这个虚拟世界,女性是一个小群体。她们进入城市,以游戏为避风港,在现实和虚拟两端,演绎着自己的人生。浸润在互联网世界的90后、00后,自小就能体会网络上的角色代入文化。小姑娘的天真烂漫,构成了一篇篇同人文。凭借青春期的想象,她们连结为隐秘而庞大的社群。竞争意识是人类的原始本能。如果再加上一点环保的善念,在虚拟世界里,形成了一个生动的社群。对一个长期受到圈内人争议的话题,互联网提供了一个开放讨论的平台,让各方都能表达意见。哪怕问题没有解决办法,但这些讨论总能指引一些人做出自己的选择。病友们在互联网上抱团取暖。在这个群体中,可以感受到人类最无私的奉献,以及人性的伟大光辉。但社群也面临维护的难题,最终还是需要走向组织化。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方面,新媒体能便捷地聚合人力物力,但也改变着社会结构。PTT与BBS的技术构架极其相似,但在种种原因之下,生成了面貌不同的社群组织。互联网社群的生态,必须结合更多社会因素来理解。这里也许有你的世界,也许有你未曾抵达的世界。其中都有值得记取的故事。
责任编辑:王昀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澎湃矩阵
新闻报料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