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技术派|三问俄罗斯“猎人”无人机,隐身设计已经失败?
日前,俄军官方正式公开了“猎人”重型无人机的飞行画面,再度掀起了外界对这款飞机的高度关注。
今年1月底,俄罗斯S-70“猎人”在地面的照片在网络上传开,一时间引发了外界的极大关注。被拍到的“猎人”是一架技术验证机,生产及被拍到的地点为新西伯利亚飞机制造厂,也就是俄军苏-34前线轰炸机的制造商。据悉,“猎人”应该在更早之前便已生产完毕,并且在2018年底就开始地面滑行试验。
俄罗斯研制的5吨级“牵牛星”远程无人机“猎人”无人机因何而生?
在外界看来,无人机已经成为俄罗斯航空工业与世界主流差距最大的一个领域,就使用规模来看的确如此。但无人机作为航空工业发展的一个大趋势,俄罗斯对该领域的重视程度其实并不低。
俄罗斯在无人机领域看似迟缓,大致有两方面原因:其一是技术与资金原因,俄军确定采购的1吨级“慢行者”(Inokhodets)中程无人机和5吨级“牵牛星”(Altius-M)远程无人机均原定于2014年首飞,但全部拖延,后者预定2017-2018的量产计划更是离谱;其二,俄军的“需求”并不强烈,现代无人机强调的“察和打”,对于“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的俄空军而言虽有一定需求,但在早些时候看起来都不是“大问题”,直到叙利亚军事行动的爆发或许才让俄军稍有触动。
虽然进度慢,但俄军用无人机的发展广度并不逊色于其它国家,除前述相当于MQ-1/“翼龙”-1的“慢行者”、略大于MQ-9/“翼龙”-2的“牵牛星”,米格公司12年前就对外公开了飞翼式气动布局的“鳐鱼”重型无人机,雅科夫列夫设计局更早前推出Proryv-U,它与“鳐鱼”据称同为10吨级的重型无人机。
飞翼布局飞机因为没有尾翼进行俯仰、偏航控制,控制难度较大,如果有矢量推力可更好解决飞控问题“鳐鱼”和Proryv-U虽然不确定是否军方正式立项,但足以证明俄航空工业对未来无人机应用的“憧憬”。在这一背景下,“猎人”的诞生就不足为奇。公开信息显示,“猎人”项目始于2011年10月14日,俄军授予苏霍伊设计局发展和建造一款远程、高速侦察打击一体无人飞行系统验证机的合同。项目名为“侦察打击一体无人系统”(URBK),代号“猎人”。在苏霍伊设计局内部,“猎人”项目则被称为S-70。据悉,苏霍伊设计局在完成苏-57战机的主要研发工作后,“猎人”已成为设计局的主要研发工作。简而言之,“猎人”无人机的出现并不是外界想象的那样“突然”,而是有俄军正式立项,苏霍伊投入巨大精力研发的一款机型。
“猎人”目前虽只是验证机,但未来却有无限可能性。从技术发展角度看,“猎人”体现了无人机大型化、隐身化的发展趋势,这是着眼未来战场、提高自身生存力的必然要求。从现实角度看的话,俄军未来很难拥有像美军那样的制空F-22+对地攻击F-35的隐身战机组合,苏-57虽具有很强的对地打击能力,但制空仍是主要用途,“猎人”如果堪用,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款俄军的隐身对地打击武器,成为苏-57的“黄金搭档”。
“猎人”若服役,将成为苏-57的黄金搭档“猎人”与苏-57有何关系?
关于“猎人”无人机性能的信息极其有限,唯一公开的信息来自于“军队-2019”论坛,俄军在此次论坛上展出了“猎人”的缩比模型并配以展板,展板几乎是全场中最简略的,仅涉及两个信息:一是该机用于打击敌方设施;二是该机尺寸,其翼展19米、机长14米。若要进一步了解“猎人”,只能通过它的外形及零散的信息做进一步分析。
综合各方面消息来看,“猎人”大致是一款25吨级、采用飞翼布局试图拥有隐身能力的单发无人作战飞机。“猎人”研发的时间窗口刚好与苏-57交错,外界对苏-57的看法虽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苏-57系俄罗斯最新航空成就的结晶,因此,“猎人”大量必然会大量采用苏-57项目的成果。
从机体结构看,“猎人”可能采用的苏-57设计可能包括三个方面:
其一,苏-57的起落架设计,从外形上看两者有些神似,但“猎人”的起飞重量远小于苏-57,因此起落架可以采用相对轻量化的设计;
其二,苏-57的内弹舱设计,内弹舱是隐身飞机设计的难点,“猎人”的内弹舱若能与苏-57通用自然可以省去不少研发工作,而“猎人”庞大的机体也确实有这样的条件去通用。公开照片显示苏-57机腹的内弹舱横截面尺寸约为4.5米×1米,比F-22和歼-20都来的大,苏-57拥有2个这样的内弹舱,“猎人”内弹舱的设计和尺寸很可能与之类似。采用相似的内弹舱设计也就意味“猎人”可以直接使用为苏-57定制的机载精确制导武器,包括Kh-59MK2远程对地攻击导弹、Kh-58UShK反辐射导弹、“雷鸣”系列滑翔炸弹炸弹、Kh-38M通用近程对地攻击导弹以及KAB-250/KAB-500M精确制导炸弹等等,不仅选择丰富的而且载弹量可观,每种弹药都可以携带4枚以上。
其三,“猎人”采用的动力很可能也与苏-57一致,即采用AL-41F1型(也被称作117)推力矢量发动机。
除机体结构,苏-57的智能化航电对“猎人”的研制应该也会有影响,“猎人”作为新一代作战无人机,那么它的基本工作模式应该是接收指令,然后进行相对自主的作战,要实现这个“自主”,那么飞机就必须能够根据机载导航系统进行自主起降、飞行,这是基本功。飞机的飞行过程要能够与各类传感器联动(包含修正气象因素对飞机影响等等复杂因素),最终实现侦察目的。更进一步的话,飞机作为察打一体平台,在获得侦察信息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加工”为火控数据,这个过程中可能还要融合处理其它外来信息,最终对目标实现打击。当然,这看似简单的流程背后包含了海量的影响因素,这就需要相当强大的智能化管理系统。虽然不尽相同,但类似的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IUS)在苏-57,乃至苏-35上都已经得到使用,苏-35就号称能够无人升空作战。
在“猎人”曝光前夕,苏-57的3号试飞原型机的机身上被拍到了两个机型疑似协作的涂鸦,外界有解读认为这是未来苏-57指挥“猎人”无人机作战,虽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但就目前更大的可能应该是由苏-57协助“猎人”进行一些机载设备的测试、评估,如自动导航系统、自动起降系统以及机载设备等,这也目前两者最为“紧密”的联系。
“猎人”无论使用哪个型号的发动机,在不开加力的情况下都足以让飞机飞行。“猎人”保留发动机加力燃烧室的目的有待进一步观察“猎人”隐身设计失败?
由于没有高清照片,现在还无法完全确定“猎人”是否使用AL-41F1发动机(或者更旧的AL-31系列发动机),但有一点几乎是肯定的,即“猎人”使用的发动机是带有加力燃烧室。开加力很容易让人想到超音速,这也是目前“猎人”身上较大的一个疑问,仅就“猎人”的机体设计而言,显然是非常不利于超音速的。而俄军方透露的消息却显示,“猎人”或许能够超音速飞行。
2018年2月,俄军官方电视台红星台播放了对俄空天军中央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亚历山大·涅莫夫的采访报道,涅莫夫称“(俄罗斯)正在研发一款远程无人航空系统,它能够自动低空超音速飞行,并且具备在‘战役和战略距离’打击敌方固定或移动目标的能力”。涅莫夫所说的无人机指的无疑就是“猎人”,即“猎人”在他口中是能够超音速飞行的。不过,即便他所言属实,超音速飞行更多地也应该只是在接近敌防空区时短时使用。
如果“猎人”使用的发动机确为AL-41F1,那么AL-41F1的矢量推力对“猎人”的试飞也将有巨大帮助。外界很喜欢将矢量推力与超机动相提并论,却忽略了矢量推力(包括超机动)能够让飞行器的飞行更加安全。“猎人”是苏/俄首个实现飞行的飞翼布局飞行器,有了矢量推力加持,它的前期飞行试验将更有底气。
此外,不论“猎人”使用的是AL-41或AL-31发动机,其突兀的喷嘴都会带来隐身不佳问题,这对于一款着力实现隐身的新一代无人机无疑是大问题。美国同级别无人机因为放弃加力燃烧室和喷管,彻底将动力系统融入机身,较好的解决了隐身问题,而“猎人”因为上述的问题,其究竟是故意保留加力燃烧室和喷嘴,还是因为“赶进度”而凑合着先用现有发动机,还得等时间告诉我们答案。
隐身问题其实已经成为外界不看好“猎人”的主要因素,甚至有观点认为“猎人”可能重蹈苏-57隐身不佳的覆辙。除上述发动机及其相关因素(如进气道是否为S形目前还不得而知)外,已经首飞的“猎人”验证机机身在许多方面均不符合隐身原则,主要体现在多个外露的进气口(可能用于冷却或辅助动力单元)、传感器和天线,说轻了这或许是飞机因处于验证飞行状态而暂时“放松要求”,说重了则可能是俄军工“能力有限”,无法妥善处理这些因素让“猎人”达到最佳隐身状态。作为俄罗斯最先研制的一款战略级产品,其未来命运如何非常值得关注。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