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全球女性“穿衣自由度”汇报:中国女孩有多幸运?
昨天,一篇《祝中国女孩早日穿衣自由》的文章,引发热议,文章超过10万+的与阅读量和6万+在看量,反映出了大家对女性“穿衣自由”的关注评论区也是一片沸腾唇枪舌战,中国女孩“穿衣自由”引发网络论战。
这篇《祝中国女孩早日穿衣自由》的文章指出,中国女孩“没有穿衣自由”,并提到了现在我国社会上的女性没有“穿衣自由”:在穿衣这件事上,由于会受到他人的限制和阻止,甚至遭到言语、行为以及任何形式的评价,并不能完全由自己的自由意志支配。
在文章的评论区,留言更是“火药味”十足。
▲文章评论截图有网友认为:既然女性有“穿衣自由”,那相应的所有人都应该有对女性的“衣着评论自由”;有网友认为:正是社会舆论的压力使得中国女性不敢穿自己想穿的衣服;也有网友认为:女性要学会保护自己,“穿衣自由”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伤害。
也有网友回应:不是女性要学会保护自己,而是男性要学会尊重。难道因为“穿衣自由”被伤害是受害者的责任而不是施暴者的责任吗?还有网友站在父亲和男友的角度对自己女儿以及女友的“穿衣自由”提出了自己的忧虑;不过也有网友反驳:女性不是父亲、伴侣的附属品,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应该穿自己想穿的一切衣服。
▲文章评论截图其实,通过评论我们可以看出,在女性“穿衣自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可能还附加了如何定义“言论自由”、如何定义“歧视”、穿衣自由不等同于裸体自由等等,每一个问题都难以单独剥离出来。但是,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女性如果没有穿衣自由,的确是对女性的一种禁锢和物化。
文章中,作者同样也提到了外国女性的“穿衣自由”。例如在国外旅行可以“无所顾忌地穿衣打扮,可以穿比基尼在海滩边,穿各种各样的紧身吊带、一字肩走在大街上”,不过也列举了伊朗女性的例子。世界上的不同国家,女性 “穿衣自由”程度也大不相同,但不可厚非的是,全球的女性都在为争取自己的权益而努力。
▲文章截图关于中国女性“穿衣自由”现状的争议,在这篇文章的评论区尤为明显,那如今女性“穿衣自由”是一个世界问题吗?世界上不同国家的“穿衣自由”又是如何发展而来的呢?
回望女装解放史
打破禁锢,勇敢展现自己
回望历史,我们会发现20世纪以来的每一种崭新的女装风格的出现,几乎都是在表达与男权主义的对抗,可以说现代女装的进化解放史就是一部女性权益的发展史。
从文艺复兴时期一直到20世纪初,女性是供男性追求的“艺术品”。为了博得男性的青睐和欢心,女性不惜穿上伤害身体的服装以凸显所谓的美感。西方15世纪风行的紧身胸衣就是其中之一。为了用丰乳与细腰营造强烈的视觉诱惑,姑娘从十一、二岁开始穿紧身胸衣,甚至出现了能将腰围缩至25厘米的铁胸衣。
然而紧身胸衣同时也毁掉了女性的健康,女性在穿着时常常因为血液循环不畅而晕厥。无数的女性因为束腰后骨盆变形而死于难产。
▲长期穿紧身胸衣会对女性身体造成严重损害 图源:搜狐网直到1906年,Paul Poiret为怀孕的妻子设计了一件不束腰的新式裙装。这件裙装将原本借助塑身衣放在腰部的支点解放出来,以肩部来承托文胸,塑造出胸型,才彻底将女性从流行了200多年的塑身胸衣中解放出来。Paul Pioret的设计虽然抛弃了裙撑,但是女性依然不可随意露出自己的部分身体,裙子依然长至脚面。
20世纪20年代,一股由Chanel(香奈儿)主导的摩登女郎形象悄然流行起来,女性这才大方地露出脚踝与小腿。60年代,女性的大长腿被彻底从长裙下解放出来,1966年,引领一代时尚风潮的美国的第一夫人杰奎琳穿着迷你裙的照片被刊登在《纽约时报》上,这种短小青春的时装才被给予肯定的地位。很快,迷你裙的替代品热裤也流行开来。从脚踝到大腿,为了把裙摆提起这短短几十厘米的距离,女性们花了几百年时间。
▲女性裙装的“进化”过程 图源:搜狐网另外,在西方文化中,裤装一度是男士的专用品,女子只能穿着裙装。1800年,法国设立法律:女性不准着裤装,任何想穿裤装的女性都必须先获得警察的允许。但随着自由言论的传播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女性也勇敢地穿上了裤子,打破了男权的禁锢。1890年现代自行车发明以后,法国修订了法律,允许女性在骑马或者骑自行车的时候可以身着女性化的裤装。
然而,让女性能真正穿上裤子的,是战争。据说,第一个敢穿裤装的女性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军医是玛丽·爱德华·沃克。她在美国内战时曾因数次穿长裤而遭拘捕。最后,一度闹到了国会,国会议员们经过激烈的争论,最终因为她精湛的医术和为国立下的赫赫战功,国会决定通过立法赋予她特权——美利坚准许军医玛丽·爱德华· 沃克女士“在工作时穿裤子”。至于女性裤装成为时尚单品,则要等到20世纪20年代了。
直到1966年,Yves Saint Laurent(伊夫·圣·罗朗)推出了著名的吸烟装(Le Smoking)才完成女性在正式场合也可以穿着裤装的的着装革命。
▲女性裤装的“进化”过程 图源:搜狐网回望18-20世纪的西方女装演进史,可以说就一部“穿衣自由”史。无论第一夫人的迷你裙,还是吸烟装,最终表达的从来不是女人该穿什么,而是女人随时可以自由选择服装的权力。女性通过着装表达自己,也通过着装塑造自己。
时至今日
发达国家女性也面临着穿衣不自由
不过,就算是在发达国家,女性仍然时常面临穿衣不自由。
2015年,当26岁的尼古拉·索普(Nicola Thorp)作为伦敦金融中心一名临时接待员去公司报到时,她的临时主管告诉她在工作场所穿平底鞋“是不可接受的”,她所任职的会计事务所要求女性职员穿鞋跟至少有2英寸(约5厘米)高的鞋。
然而,当她表示拒绝时,公司便草草她打发回家了,这让索普觉得非常不公平,于是她在社交网站张公开发起了请愿,呼吁制定法律,以确保没有任何公司能再要求女性穿高跟鞋去上班,这项请愿在英国获得超过15万人签名。
▲尼古拉·索普举着一双她的主管认为不合适的平底鞋。图源:纽约时报中文网印象中,好像作为女性空乘人员,就一定要穿着标准的裙装。确实,很多航空公司对女性空乘人员的着装严苛至极,比如维珍航空女乘务员就被要求穿红色包臀裙、红色高跟鞋;以色列航空规定空姐要穿高跟鞋迎接乘客登机,确认所有旅客坐定后才能换掉高跟鞋。可是为什么男性空乘人员可就没那么多额外要求,而女性空乘人员不论寒暑只穿短裙呢?
2016年,英国航空公司(British Airways)允许女乘务员在工作时可以不单单只有穿裙装可以选择,增添了女乘务员裤装选项。
今年3月,维珍航空宣布取消对女性机组工作人员强制化妆要求,女性空乘人员过去只能在“特别申请”之后才能穿上的裤装,未来裤装也将纳入维珍航空标准制服中。
▲维珍航空的空姐经典着装已经成了刻板印象 图源:搜狐网“穿衣自由”,其实不仅仅意味着“我要穿什么”,换个角度来说,它也意味着“我为什么不能穿”的桎梏。很多人会觉得穿衣自由似乎只象征着女性更加开放,但实则是它象征着一种选择,象征着打破社会对 “女性就该怎样穿”的标签。
夹缝中生存的鲜花
一些发展中国家女性,毫无“穿衣自由”可言
当然,在发展中国家,女性的“穿衣自由“往往受到更多的宗教、文化限制,而且由于一些国家女性社会、经济地位较低,受到的着装限制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多。
2014年,乌干达通过了新的反色情法法案。乌干达伦理部门根据该法案,下令禁止女性穿短裙。伦理部部长洛可朵称:“这么做是因为男性的意志力太脆弱,如果他们看到穿着不得体的女性,可能会实施性犯罪”。
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2015年6月,乌干达就有8名女子因穿着短裙引起当地暴民的不满而在大庭广众之下被扯掉衣服。该国道德与诚信部长Simon Lokodo甚至说:“如果有人穿的东西激怒或惹恼了其他人,尤其是异性,那么她就是一个坏家伙。因此,有这种行为的人最好做出改变。”
▲印度女性穿着传统服饰 图源:凤凰网在广大的印度农村地区,妇女们穿着不显体形的宽松衣装,它原本是睡衣装束。不过多年来,它已经成为数以百万计的印度女性日常着装,遍及印度各大城市、乡镇以及村庄里的家庭主妇。
在去年4月,印度安德拉邦的托卡拉帕利村委员会下令,女童和成年女性在早上7时至晚上7时之间不得穿着睡衣,违者将面临2000卢比(28美元或22英镑)的罚款,理由仅仅是因为睡衣被认为是“污秽的”、“不能在公共场合穿着的”。
▲一位印度男士对女性的看法 图源网络制定此规章的长者委员会宣称:“在家里穿睡衣是可以的,但是穿着它出外可能会招来目光,甚至招来强奸。现在印度的强奸案已经够多了,必须加以遏制。”
或许,真正剥夺女性“穿衣自由”的,是社会对女性衣着的成见。
▲“男女不是平等的,女孩要持家,做家务,而不是穿不该穿的衣服,大概有20%的女孩是好女孩。”一名印度男子在接受BBC采访时坦然地说,持这样观点的男性并不在少数。我们看到,不管在国内国外,不管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女性穿衣自由不仅仅是女性着装的自由,更应是面向社会的两性互相尊重、理解,以及对平等的追求,是不再将女性贴上标签、不再物化女性。
我们希望看到,每一个女性都应该是一个自由而鲜活的个体,而不再是刻板标签下的模糊轮廓。
也欢迎关注女性“穿衣自由”、关注女性权益的你,在留言区与我们分享你的观点和看法。
如果你也对女性权益相关话题感兴趣
欢迎加入【中南屋-女性赋权群】
See the world,make it better
期待你,加入我们
参考文献:
1. 纽约时报中文网
https://cn.nytimes.com/business/20170328/united-leggings-passes-dress-code/
2. BBC中文网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46303640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48538273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