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离岸贸易”成上海近期政策文件关键词,可带来实实在在好处
“离岸贸易”,又或称“离岸转手买卖”,成为近期上海相关重磅政策文件中的关键词之一。其背后暗含的,是上海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决心。
在上海市最新印发的《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本市促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发展的若干意见》中,金融支持政策包括“支持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总部型机构开展具有真实贸易背景的离岸转手买卖业务”。
此前国务院印发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中也提及,将“研究适应境外投资和离岸业务发展的新片区税收政策”。
一时间,“离岸贸易”成为关心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人们口中的高频词。
所谓“离岸贸易”,是随跨国公司业务发展演化而来的一种新贸易模式,其最关键的特征是订单流、货物流和资金流“三流”分离。例如,一家跨国公司从泰国采购原材料,送到越南去加工,最后把产品卖到日本,这期间所有物流不经过上海,但是合同订单、资金收付、航运物流、保险、贸易融资等安排都是通过上海进行的。
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中要求新片区“发展新型国际贸易,吸引总部型机构集聚”。复旦大学上海自贸区综合研究院研究员张湧曾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表示,“所谓新型国际贸易,本质上就是离岸贸易。离岸贸易其实是和金融结合起来的总部经济。对上海来说,目标是吸引跨国公司将总部设在上海并进行全球供应链管理。”
作为一种新型国际贸易,势必对原有监管模式提出挑战,如果想发展离岸贸易,就必须迎来一场“刀刃向内”的改革。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杨朝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表示,在促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发展若干意见的调研过程中,他们发现大量跨国公司反映目前存在离岸贸易方面相关问题。“这与跨国公司的新业务形态密切相关,现在很多业务涉及‘三国’间贸易,而我们目前监管要求是订单流、货物流和资金流“三流合一”,也就是说企业的经营业态超越了当前部分管理模式,这就对管理提出很高要求。”
面对这种跨国企业的新业务形态,上海已经拿出了解决对策。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副局长吴水平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详细分析了企业操作离岸贸易时遇到困难的症结所在。
“离岸转手买卖属于经常项下贸易,从政策、法律方面是明确可以兑换的,但我们有一个前提是这笔贸易一定要是“真实”的贸易,这样企业到银行办理外汇结算时就会遇到如何辨明‘真假’的操作性问题。”吴水平说,“现在由外管局、企业、银行三家共同讨论,理顺这个问题,对有信用的企业银行就会放心。”
位于上海自贸区金桥片区的沃尔沃建筑设备中国总部在去年就试点了公司首单“一带一路”离岸贸易境内结算。该公司成功将两台挖掘机从韩国工厂运往尼日利亚客户手中,不经过中国口岸,却把结算中心和税收体现在了上海自贸区,这是典型的离岸贸易操作。
这些离岸合同能够落地,给上海带来了真金白银的好处。此前,受限于相关政策,离岸贸易结算只能由位于新加坡的沃尔沃东亚公司操作,这使每年高达30亿元左右的营业额和近10亿元的各种税收不能落地上海。
该公司副总裁詹旭日前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表示,目前公司离岸贸易发展顺利,截至今年8月,已经走通了16单合同。
吸引跨国公司将离岸贸易留在上海的好处除了贸易本身,还能吸引上下游产业链众多高端服务业集聚上海。一位不久前刚刚将公司总部从新加坡搬到上海的跨国公司负责人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表示,刚搬过来时,马上就面临了原先在新加坡能做的部分业务,在上海做不了的障碍。后来,在多部门协调下问题终于得到解决。
总部搬到上海后,该公司的谈判、签合同业务自然也都从新加坡搬到了上海,与之相关的整套服务业,包括法务、税务、审计当然也随之全部迁到上海。杨朝认为,这是离岸贸易给上海带来的非常典型的实实在在的好处,对于提升上海城市核心竞争力以及配置全球高端资源能力都会带来真正的变化。
吴水平则表示,“发展离岸转手贸易对上海特别重要,相信转口贸易在上海会越做越好。”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