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我好难啊!"——来自老娱记们的内心苦楚

2019-08-13 18:0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作者:宋媛媛

来源:南方传媒书院

导读:

1、关于娱记

2、娱记遭受的非议

3、娱记也有职业素质

4、大龄娱记面临的转型问题

5、再读《“娱记”的素质》

关于娱记

香港年纪最大的狗仔已经有超过60岁的了,因为没有养老保险,如果家庭有负担,无论年纪多大都要做下去。五十几岁的狗仔有好几位呢。

娱记,就是娱乐记者的简称。是指报道文化娱乐新闻的记者,他们通常出现在明星出现的公开场合,如电影节、片场、发布会,大多采取的是面对面采访的形式。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很多人认为娱记就是狗仔,其实二者是不一样的。

“狗仔队”原为意大利文“Paparazzi”,首次出现于1958年,正式翻译名应为“追踪摄影队”。中文翻译的“狗仔队”由香港人开创。50年代的香港便衣刑事侦察员擅长以跟踪、窃听的调查方式追踪案件,并被称为“小狗队”,这种调查追踪方式被香港记者发扬光大后,善于追踪明星隐私的娱记便被称为“狗仔队”。

娱记不是狗仔。

在郭德纲和爱奇艺联手打造的脱口秀《以德服人》有一期就提到了娱记和狗仔的区别。

娱记是通过正当手段和途径来采访娱乐新闻的记者,会事先发提纲给当事人,并约定好时间。而狗仔是指一些专门跟踪明星的记者或线人,他们惯用的手法是跟踪偷拍,一般都在明星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比方说蹲守在机场附近、住宅小区等着偷拍照片。二者采访手段是不同的。

从内容上讲,狗仔通常以挖掘明星隐私为主,而娱乐记者的新闻主要报道明星动态消息,比如发新碟、出唱片、拍广告、参加慈善活动等,也兼有对于明星绯闻、丑闻等负面新闻的采访报道;另外肩负追踪娱乐产业走向的任务。

除此之外,获取收入的方式也不一样。娱记照常完成任务,从报社杂志社领薪水。狗仔则没有固定的服务对象,他们拿着不知道怎么得来的消息四处兜售,价高者得。

相较于狗仔,娱记对于报道的娱乐新闻不会做任何的引申和夸张,并拥有一定的道德标准,可以八卦但不能低俗。

娱记遭受的非议

说到娱记,不得不提港媒。狗仔文化在港台兴盛久矣,港媒的标题也大胆的令人生厌,民众苦港媒久矣。

在许志安出轨事件的报道里,港媒用“含”,“吸”,“啜”等字描写,惊心动魄,甚至连次数都写的清清楚楚,让人脸红。

此外,因为一些事情,娱记的名声并不是很好。

国内有白冰冰女儿白晓燕事件。

白晓燕被绑架后,白冰冰到警局报案,然而本该严格保密的绑架案件,一下成了媒体争相报道的新闻热点。

为了女儿的安全,白冰冰苦苦哀求媒体不要写不要报道,但却没有什么作用。大量媒体蹲守在她家门口,对她和警方的一举一动进行巨细无遗的报道,导致绑匪对警方和白家人的动向和意图了如指掌。甚至,在她根据警方安排携带赎金去和绑匪见面的时候,后面都跟着大量的媒体,警察赶都赶不走。

白晓燕惨死后,照片再一次落到了媒体手中,被无良媒体大肆传播。对白冰冰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国外有戴安娜王妃被狗仔跟踪出车祸。

据说当时戴安娜和她的男友在一起,狗仔队为了高额卖出这些照片,一直追着戴安娜的车不放。情急之下戴安娜让司机快速开车,加速行驶的车带来的极大惯性让戴安娜的车撞了个稀巴烂。甚至在车祸发生后,狗仔队并没有第一时间打电话让救护车来,而是举起相机疯狂拍照,在医护人员到来后也没有及时进行协助抢救。

我们不能抹杀这些因为媒体而产生的事故,但是也不能一杆子打翻一船人。

其实娱记这个职业本身其实并没有好坏之分,按照娱乐圈内现行公认的说法,1997年为中国娱记正式诞生的第一个年头。当时,很多记者都反感自己被冠予“娱记”这个称呼,甚至有二十多家媒体的娱乐记者曾一起联合声明,自己不是“娱记”,而是“文化记者”。

在中国内地,第一代娱乐记者的身份更像是明星的企宣,他们与明星关系亲近,有自己的一套操作行规,知道哪些可以说,哪些不能说。无论参加各种发布会,他们都能拿到200到500价码不等的车马费,和整个娱乐圈相处甚欢。很多人后来都发展成为明星的经纪人或是宣传,有些甚至做到了娱乐公司的高层。

这种亲密和谐的现象维持了五六年,直到2002年刘晓庆入狱,张俊以、赵安行贿受贿,以及2003年高枫事件的发生,一举打破当时娱乐新闻的操作行规,第二代娱记诞生了。他们大多以揭黑、揭密为主,除了出现在明星现身的公开场合面对面采访外,他们有时也会跟踪偷拍,身份介乎于娱记和狗仔之间。这份工作虽然辛苦、动荡,但仍然吸引着很多有好奇心、兼备职业能力的人。

内地第一狗仔卓伟声明大躁的时候,大家只关心下一个被爆的明星会是谁?会是因为什么事?但是他自己说过一句话,我做新闻最主要的理念就是揭示真相。

卓伟 / 图片来源网络

可能由于人类的猎奇心,我们都愿意去追踪更为刺激的事情。而娱记就是这个风口浪尖上谋生,为大家带来资讯。观众一方面乐于看到别人下水,另一方面又去指责娱记狗仔的不道德。

由于娱记这个职业不被人了解,人们便自行脑补出了许多小说电视剧,内容也是千篇一律的无脑恋爱,比如韩雪主演的《娱乐没有圈》,就是小记者和主编的爱情故事。

看过韩剧《大热门》的朋友们可能会认为娱记都是像女主池秀贤那样为了利益出卖良知,但是真相是,像男主韩硕珠坚守职业道德,兢兢业业工作的大有人在。

我们习惯了用片面现象来解释全面事实,娱记对大众来说就是这样。

其实娱记也不轻松,全天二十四小时保持联系,一旦有新闻就要奔走在前线。如果再遇到耍大牌的明星,心急的同行,奇葩的当事人,等上几个小时、挨骂什么的是必不可少的了。

娱记也该有点职业素质

不是所有娱记都像林曼怡那样只顾着谈恋爱,也不是所有娱记都像池秀贤那样出卖自己的良知,娱记也有发光的职业精神。

敏锐的职业敏感度

永远行走在潮流最前端,用敏锐的新闻嗅觉发现真相,是娱记的一贯风格。

Bigbang成员李胜利事件就是拔出萝卜带出泥的典型。谁能想到,一场打人事件可以牵扯出行贿、吸毒一系列问题。

用事实说话

新闻的第一要义就是真实性,娱乐记者的报道如果没有事实依托,也只是捕风捉影。某某明星出轨,某某明星隐婚,纵使使出十八班武艺,没有实锤又该如何报道呢?

过硬的身体素质

说到这儿,就不到不提凤凰网娱记追踪马蓉身影并c位出道的故事了哈哈哈。在马蓉事件中,马蓉称王宝强家暴受伤住院后,一众媒体蹲守在医院门口。不久马蓉被陌生男子以白色棉被盖头,背起就跑,各大媒体争相追赶,最终以凤凰网拍到连续不晃动视频和正面照片获胜。可见过硬的身体素质是娱记重要的素质之一。

正确的价值观、真诚等同样是必不可少的。一个人过硬的能力可以让你走的好,但是拥有完整的职业素质和道德才能走的远。

大龄娱记面临的转型问题

我们所熟知的娱乐记者,除了卓伟几个一直从事着这个行业外,其他的大都转到了别的领域发展。

比如被称为“买买买教主”的黎贝卡,就是前《南方都市报》的首席记者,在那里跑了六年的娱乐和电影。因为喜欢带着大家买买买,而且总能带大家买到好物,所以被称为办公室的“导购小姐”。于是后来她创办了自己的时尚公众号,成立一周年时,各大明星转发微博道贺,被CHANEL邀请看秀,与故宫的400件联名款在二十分钟内售罄。从娱乐记者转型到时尚博主,方夷敏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比如著名娱乐记者大星,历经十年发展,一手缔造了大星传媒及沃石唱片今日的辉煌,大学毕业后,石家庄铁道学院毕业的大星没有服从国家分配,而是转行做了记者,那是1999年。接下来的三年时间里,大星穿梭于发布会,驻足于演唱会,在圈内结交了很多明星,经纪人,制作人,而这些,都成了他人生的重要铺垫。2004年,他抛开了北京的所有媒体工作,在石家庄拍起了电视剧,又经过了一段沉淀,建立了自己的文化品牌——北京大星文化,正式试水文化产业。毫无疑问,他成功了。

再比如娱记甘比,原《苹果日报》娱乐记者,每逢富商刘銮雄有活动,均由她采访,后转到刘銮雄公司担任广生堂助理经理,成为刘銮雄的助手。再后来,就是入主豪门,龙凤双全。

当然,这只是个例,创业成功需要的不仅是勇气,变成豪门阔太太也并不轻松。在娱记中,还有很大一部分人过着并不轻松的生活。

不管世人如何看待娱记,总有不和谐的声音。大龄娱记一边跑任务养家糊口,一边承受非议。可是他们又该怎样转型?

往其他时政财经等方向发展,没有经验,又不年轻,没有优势。可若是不做记者,不知道还能做什么。

形势比人强。何去何从,成为摆在他们面前的难题。

难以摆脱的污名化,娱记VS狗仔?不被新闻界认可的特殊群体

狗仔队是指一些专门跟踪明星的记者或线人,他们惯用的手法是跟踪偷拍,一般都在明星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他们也因此成为明星们的眼中钉。狗仔队与娱乐记者,双方关系亦敌亦友。

从内容上讲,狗仔的报道以明星隐私及不为常人所知的生活为主,而娱乐记者的新闻主要报道明星动态消息,比如发新碟、出唱片、拍广告、参加慈善活动等,也兼有对于明星绯闻、丑闻等负面新闻的采访报道,肩负追踪娱乐产业走向的任务。

狗仔这个职业,本身就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行业。在一群距离明星千里之外,渴望用娱乐圈的八卦来丰富自己的娱乐生活的吃瓜群众里,狗仔是十分受欢迎的。

中国第一狗仔卓伟,之前供职于钢铁企业。从天津钢厂离职后,卓伟一直不是在对未来进行设想,他一度被安排在电影院就职打杂,但这份职责仅限于检票的工作在卓伟完成成人本科后被他放弃。卓伟在2000年加入天津《每日新报》,得以开始他的娱记生涯。

之后数年间,从单打独斗到与摄影记者冯科共同成立工作室,卓伟对外的口径一直是为了“真相”和“真实”。

事实上,把“偷拍”定义成新闻报道的必须手段,和以监督者的角色介入到娱乐圈,让卓伟和狗仔事业获得名义上被群众接纳的可能。在文章出轨事件之后,风行工作室又陆续拍摄到陈赫、董洁潘粤明夫妇的出轨照片,卓伟本人也从原本边缘化的“狗仔”,到被奉为娱乐圈的纪检委书记。

“倒退十几年,还会不会做这一行?”有人问。“不二选择。”卓伟脱口而出。“我原来在天津的一个电影院工作,如果没有出来当记者,在那里混日子,最后就是下岗回家。”

“那如果没有做狗仔,只是继续做普通娱记呢?”卓伟收敛起笑容,“会很平庸。”

如何看待娱乐记者这个职业呢?

娱乐新闻并不排斥绯闻和隐私,娱乐记者需要掌握的是个度的问题,手段过激、关注过分、报道过滥就是过度。

娱乐记者做到获取新闻的手法不能违背记者的职业道德。应该学会尊重他人的隐私,对自曝隐私的明星暂且不论,但如果有明星不希望自己的私生活被曝光,就没有穷追不舍的必要了。

娱乐记者只有时刻牵挂着公众利益、眼光高远,才能写出一些深度娱乐新闻,一地鸡毛,鸡零狗碎的揭露个人隐私的腥臭裤裆新闻还是少做为好!

另外新闻界有呼声,需要严格限制“记者”名称的使用权限,娱乐记者不该继续自称为记者,应为其另取他名以代之,譬如叫“娱乐信息员”。

为什么?因为娱乐记者有记者之名,却未行记者之实。记者被称为“无冕之王”,但是他们却没有做任何一件监督公权力的事情,对国计民生置若罔闻。

另外娱乐记者所做的内容和新闻专业主义精神背道而驰,根本不是一回事。职业记者对待公民隐私如履薄冰,而娱乐记者却几乎以曝光明星隐私为己任,追踪性新闻、黄色新闻是他们最热衷的事情,新闻媒体人对狗仔化了的娱乐记者非常不屑,不愿与之为伍,归为一类,认为狗仔队玷污了新闻行业的名声。

娱乐记者所发的各种花边新闻、八卦揭秘,真真假假数不胜数,影响恶劣的不在少数,然而最后却是整个传媒界、整个记者群体为其埋单,背负不必要的骂名,一句话正规做新闻的纯正媒体人,希望将娱记狗仔甩出这个圈子。

希望将娱乐记者逐出新闻界的人认为,狗仔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将一切可能会引起关注的信源刺激化、“娱乐化”,肆无忌惮地打着“舆论监督”和“新闻自由”的旗号从事“地下工作”。说他们是干新闻的,但是新闻价值观并没有将真实性、客观性放在首位,与引导社会舆论、承担社会责任更无关联。对于“狗仔队”来说,最有价值的信息主要是娱乐艺人的奇闻轶事和隐私生活,其报道内容大多与绯闻、离婚、性、暴力、死亡有关。对采访内容进行加工剪裁、断章取义,只报道与绯闻、隐私有关内容,甚至道听途说,在证据不全、新闻来源不确定的情况下凭空猜测和想象,“创作”娱乐新闻误导受众。

“狗仔文化”不仅是法律权利与道德拷问的商业博弈,也是满足新鲜刺激与捍卫人性良知的博弈。

美国普利策奖得奖的报道不乏踢爆高官性丑闻的精采作品,其实也是“狗仔式”报道。《纽约时报》就曾独家揭发纽约前州长斯皮策一掷千金召妓内幕,时效抢先、属性精确详实,获突发新闻报导奖。

盯着明星的裤裆还是盯着官员的裤裆?

只要摆正姿态,狗仔文化或许有助于新闻自由与揭发社会黑暗面,监督的对象如果是官员的道德问题,当然会有不同。多报道一些涉及公众利益的具有重大新闻价值的新闻,娱记、狗仔才能“正名”,狗仔文化也才有“雪耻”的一天。

娱乐至死,单向度的人, 我们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东西

我们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东西,因为娱乐业的主要目的就是取悦观众。

奥威尔担心的一九八四似乎逐渐远去,但赫胥黎的预言却成为了现实。

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里担心再也没有人愿意读书,人们在碎片化的巨量信息里越来越变得自私和被动,他还担心我们的文化成为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人们会陷入对于娱乐的无尽欲望之中。

鲍德里亚认为,后现代解构了所有的一切,世界毁掉了自身,人们所能做的就是只能玩弄剩下的支离破碎的碎片。

媒体制作、播出的格调不高的娱乐类、选秀类节目过多,制造笑料、噱头、“恶搞”、“戏说”过滥,连新闻、社交类节目也参进“娱乐”元素,甚至用打情骂俏、大话性感、卖弄色相的情结和画面,来取悦观众。

短暂的娱乐满足感带来的是快感过后的深层次的空虚,这些信息并不能提升个人的素质或和增长知识,更多地是一种负功能。

娱乐思维存在于所有的公共话语和言论中,社会的文化内容也都心甘情愿的成为娱乐的“附庸”,这种情况下,人们开始反思,当今社会是不是出现了“过娱”或者“娱乐至死”的现象?

1985年,尼尔·波兹曼在电视媒介初现端倪的时刻提出了“娱乐至死”这一概念。

波茨曼认为:具备理性与逻辑思考能力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和动力;而电子媒介(电视)塑造的简单化、碎片化、娱乐化的娱乐世界,终将代替以理性和逻辑为特征的文字文明时代。

波茨曼提出一个预言:印刷术时代的传统文明—人们依靠逻辑、理性、思考而发展,娱乐时代人类缺失了理性思考,盲目的追求快餐化的娱乐化世界,人们终将散失自我而走向死亡。

过度娱乐化充斥的环境中,长期接触缺乏营养的碎片化信息,自身的思维方式、自我认知会受到严重的影响,甚至会陷入错误的文化认同中,对主流文化产生一种抵触情绪。

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中提出,在发达工业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失去了否定性与批判性,内心的批判性、超越性思想受到抑制,就变成单向度的了。

互联网平台成为人们新的娱乐场所,成为了情绪宣泄地、减压游乐场,人们也在“泛娱乐化”泛滥的时代中一步步地丧失否定性与批判性,成为了信息时代温水中的青蛙。

再读《“娱记”的素质》

最后,跟大家分享一篇05年《人民日报》的短文《“娱记”的素质》,现在读来也颇有一番风味。

现在,要当好一个报刊娱乐版的记者,确实不是一桩容易的事情。既要让读者赏心悦目,感到愉悦,又要保持版面的干净纯洁,有较高的品位。这确是考验着每一位“娱记”的难题。

如今,在有些报纸的娱乐版上,低价的新闻愈来愈多,铺天盖地,以致见多不怪了。很多不愿搅进这是非圈的人士,对此只好敬而远之。主持人崔永元就曾公开表示,如果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娱乐新闻里,就觉得很不舒服。因为,现在的很多娱乐新闻中,不是绯闻、离异,就是吸毒、争斗。要不然就是:某人要与某人在公堂相见,某人要与某人在海滩幽会。其实,诸如某人爱美隆了几次胸,某人有钱换了几次车之类,有些纯粹是个人的隐私,用不着媒体将无聊当有趣大肆渲染。所以会造成这种不正常的局面,一方面是有些明星生怕“过气”,不甘寂寞,有意为之。一方面是有些企业为推销“产品”,故意张扬,进行炒作。但是,这其中都离不了“娱记”们的推波助澜,摇旗呐喊。

当然,“娱记”也有他们的苦处。为了完成老总的要求,吸引读者的眼球,使版面热闹好看,于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甚至不择手段,以弄出一点“独家新闻”来。从而忘了记者的职责,应有的品格。“娱记”不能让自己混同于凑热闹满足好奇心的“追星族”。做人要有品格,记者更要有职业道德。在采访明星时,不应该故意挑起事端,制造新闻。或者“哪壶不开拎哪壶”,专挖人家的疮疤。或是斩头去尾,歪曲原意。或者道听途说,添油加醋,生编硬造。甚至是肆意造谣生事,巴不得明星跟自己打一场官司,从此可以出名。至于蓄意去学那些令人不屑的“狗仔队”,整天搅得别人心神不安的,那就更是等而下之了。

将娱乐圈演变成臭气熏天的名利场,素质欠佳的明星与“娱记”都难辞其咎。呼吁这样的“娱记”应广开眼界,端正心态。文学艺术,领域广阔,德艺双馨,大有人在。

面对不同层次的读者群体,要满足适应各种的爱好需求。但愿报刊的娱乐版,千姿百态,丰富多彩。不要再让那些迎合低级趣味的娱乐新闻,来污染广大读者的眼球。

——《人民日报》 (2005年03月18日 第十四版)

参考资料:

搜狐网《娱记在中国到底是怎样一种存在?》

《人民日报》2005年03月18日 第十四版《“娱记”的素质》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