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垂死病中惊坐起,今天就要裸辞去
28岁的职场白领大岛凪过着平稳的都市生活。但某一天,她在公司晕倒了。醒来后,她决定辞职,与男朋友分手,退租房子,删除电话和所有社交账号,几乎斩断与过去的所有联系,背着一个简单的包裹便来到了郊外,决意「将迄今为止的人生重置一新」,开始新的生活。
这是热播日剧《大岛凪的新生活》中的情节。虽然没有在公司晕倒这样戏剧化的情节,但现在,像大岛凪一样的「裸辞」者事实上已不在少数。
他们是某种意义的反叛者,逃离了朝九晚五或“996”的工作逻辑,不把忙碌内化为生活本身。他们也并非所谓职场失意者,他们主动选择辞职。辞职后,他们自己做饭,或弹琴,或写字,或是去看几场偶像的演唱会,或只是呆着,放空自己。
甚至于,「裸辞」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有人选择工作几个月再休息几个月。不管这是常态的选择还是短暂的停顿,他们都代表了当代一种更为多元的价值观——他们不愿意被规训为温驯的社畜,他们也丧,也焦虑,但也愿意努力去寻找“生活”与“意义”。
我们找到了这样一群人,并试图呈现他们的生活与思考。正如受访者所说,裸辞并没有像想象中那般冒险。他们也许只是按下暂停键,短暂地浮到水面上来——将生活放大到百分之百,将工作压缩到零。
1.
裸辞4次,不追热点时焦虑会减轻很多
小懒,32岁,设计相关工作
裸辞其实就是爱自由,想要无拘无束地透透气。我第一次裸辞是2014年8月,当时在一家公司做视觉设计师,做了有一年半。在离职前半年多我就提出辞职了,工作上很多琐碎重复的事情让我觉得无趣,一些死板的公司制度我也不是很认同。
我提的辞职理由有点幼稚,我说我想出去玩,过自己想要的自由生活。当时的领导是个对我很不错的哥哥,他苦口婆心地劝我,说我没有存款,离职之后几天就得再找工作去上班。最终他说服我他来帮助我攒钱,诸如工资到账第一时间往余额宝转,他帮我保存我的银行卡限制我取钱次数。半年后,他比我先成功裸辞了。
其实公司的领导对我都挺认可,在这半年里他们也做了很多希望我留下,但我是个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但明确知道自己不要什么的人,所以最终还是裸辞了。
第一次裸辞了5个月。第一个月我就在家里呆着。因为一开始还会焦虑,有时会睡不着。我会在心里想我这一天没有收入,也不知道会待多久,要不要找工作,工作技能会不会丧失。
这些焦虑其实不去看新闻不去追热点就会减轻很多。第一天没有收入、第一周没有收入,发现并没有什么,习惯了就好。很多焦虑来自于媒体营造的假世界里。也许那才是真实的世界,成功至上,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等等,媒体可能在有意无意地放大这一点。
在家放松了一个月,我就出去玩,北京-青海-河南-安徽-上海-厦门-泰国。在家时则写写毛笔字、看电影、看演出,和在上大学的朋友一起吃吃喝喝,在北京坐公交。以前很急躁,从来不坐公交。
迄今为止,我一共裸辞了四次。今年3月我辞掉了视觉设计专家和项目管理的工作,又在家躺尸五个月了,有介绍工作的邀约就会产生恐惧,不想面对,合伙邀请也是冷处理。
小懒养的猫,哪吒
我现在的生活基本上就是写写字,看看电影,睡觉,逗猫。每天九点多醒,继续躺一会儿或者吃点饭。没有约的话,要么去沙发上坐着,要么在床上刷手机或者投屏看个电影、电视。下午写写字,一边看《圆桌派》听窦文涛他们瞎掰。我这段时间基本上在伺候月子,我家大猫生了独生子小猫。大猫比较傻叫狍子,小猫叫哪吒。
我是江苏人,在北京也有房租要付。工作时收入还可以,不算高收入。第一次裸辞尝到甜头后,我爱上了这样的生活节奏,于是在工作时有意识地攒一点钱。我物质需求也比较低。
不过,第一次辞职时,我对未来并没有明确的打算,也没有想过后来会重复辞职。但回去工作后,我发现辞职的那段时间很值得,工作时会更有热情。
我觉得,给自己放空的时间、思考的时间,是很值得的。我曾经一直想做一个大牛设计师,不过后来发现职场的标准和内心的不一样,所以也不强求,还是更在意自己的内心标准吧,做个自己觉得还可以的人就好了。
所以,每次做着做着,热情消磨得差不多了,我就会觉得没有太多意义,就会想辞职。而且有了第一次的经验,我也更勇敢了。我不知道这样的生活方式会持续到哪个时间点,只是因为到目前我还没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所以走走停停,在能力范围内按自己喜欢的节奏生活,要不,为谁去搏命呢?
《我,到点下班》截图
2.
裸辞后的新生活:看书、观影、喝酒
小K,28岁,前法医鉴定机构助理,今年七月辞职
我本科是法医学专业,研究生读的法医病理,简单说就是做尸检、推断死亡原因这类的工作。
设立法医学专业的医学院通常都有法医鉴定机构,我所在的单位一方面是医学院中的法医学系,我在这里读的研究生,另一方面也是对外的鉴定机构,承接各类法医学鉴定。毕业后,我就留在学校做鉴定助理。
医生需要执业医师证,法医师也有执照。作为司法部下的鉴定机构,通常是在法医学本科毕业从事法医相关工作5年后(或非法医学专业本科毕业从事法医相关工作10年以上)申请执照。助理通常就是本科毕业后(继续)从事法医相关工作未达年限,所谓“无证”的那些工作人员。我做助理的工作内容,主要就是做尸体解剖、组织病理学检查(显微镜下观察),分析死亡原因。
在读研究生期间,我所在的单位案件量是很大的,学习的机会很多,而且那时鉴定助理很少,很多案子是由研究生协助完成的。所以我对单位的学习氛围和机会是很满意的,加上申请执照有年限,申请时也需要单位挂靠,我就想,在这里以助理的身份继续从事法医工作也是不错的选择。
但我研究生毕业那年算是个转折,单位里人员分裂严重,有些鉴定人在外面“开小灶”,导致案件量下降严重。而且基本上没有出差,收入少不说(每个月3000左右),也少了很多学习的机会。
《我,到点下班》截图
辞职的原因,另一方面就是工作单位的低效。单位有很多冗余的制度政策,常常要开这样那样的会。另外还有领导们的领导力的低下和短视、决策的滞后,正式职工间的“分帮派”等等。
之前我本来说离职的话想去更多城市旅游体验,但是本科的一位好友签了重庆的工作,她想让我陪一下她,所以辞职后,我来了重庆,一个新的城市,租个小房子,休息一下。
看了一下存款,大概就能支持我生活半年,所以我也就准备休息半年,计划在春节前后找新工作。
《凪的新生活》截图
因为暂时住下来了,租约也签了半年,我又不用工作,所以想安排一些事情做,比如健身、学日语。我认识一位钢琴老师,小时候有学过一段时间,也想再学一下弹琴。我小时候也写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软笔书法,也准备开始练练字。
我现在的作息跟上班的时候也差不多,上午如果没有日语课,起床可以略晚一些,8-9点之间,起床之后上豆瓣和电影资源网站,看看有没有想看的,因为我习惯下载来看,一般不在线看电影。然后我会吃个早饭,电脑一般就放在那儿下电影。上午主要还是学习,看日语、背单词。
租的房子是超预期的,有落地窗,正对面有个鸽舍,上午下午都有鸽群家飞,看着很惬意。但因为房间设计的原因,书桌那边没有灯,小沙发那边才有,所以晚上比较适合窝在沙发里看“闲”书。晚上比较安静嘛,点个香也正合适。等以后有了台灯,晚上可能会做手工之类的。偶尔会喝点酒,作为生活的调剂。
重庆的朋友不多,但是也在慢慢认识,加上也有些日语课的同学,也算有些社交。
工作期间常常会做梦,梦境都比较焦虑,我以为休息了能好转,但也没有多好转,可能内心还是有些焦虑吧,并没有强大到能完全掌控未来。因为这种状态也有段时间了,所以也比较习惯了,也能说服自己有些紧迫感是好事。
之前我爸打电话跟我吵过,问我为什么不工作,现在是休息的时候么。我只想问,这么急着去工作去卖命,到底是图什么呢?能把生活过好已经很不容易了,失业没什么,失去生活的目标才可怕。我觉得生活远远大于工作。
《凪的新生活》截图
3.
躺尸一个月后,我写了一部20万字的网络小说
简图,24岁,前媒体从业者,年初辞职
辞职前的那段时间,我压力大到喝醉酒大哭,经常想走在路上被车撞到。可能有点抑郁,希望通过伤害自己的方式逃避眼下的生活。
因为其实在快讯组做新闻,不算是我的选择。当时找工作比较不顺利,种种原因最后只能留在一个自己不是很喜欢的岗位。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困境,我做新闻的困境,也是所有做新闻的人的困境。比如伦理困境,一个母亲,孩子刚刚被判死刑,你要去第一时间联系她,问她什么感受;一个父亲,孩子刚刚杀了人,你要去问他什么感受。这对于我来说是非常难受的事。再比如无聊的困境,大部分新闻你都觉得很无聊,激发不了你的探索欲。
你的文本是受限制的,应用文本,你写多了会觉得好无聊。你的选题是受限制的。
我不认为这个行业有多么不好,或者比其他行业糟糕很多,只是我个人,对这个行业的价值认同、追求和热情,还没有达到让我愿意去为了它,承受它那些负面影响的地步。
《我们无法成为野兽》截图
辞职前几天,我可能没睡好,每天做梦时脑子里反反复复都是工作的事情在盘旋。上班的时候,坐在工位前,就头疼,很想逃出去。
然后我就出去了,在外面转了几圈,第二天就辞职了。没有特别多的心理活动,就是你的生理反应告诉你,你不想干了。说出来辞职之后,整个人无比放松,无比快乐。
我18年底提出辞职,19年初正式离职。但是辞职时还没有完全想好未来要做什么,处于一种先辞了再说的状态。所以辞职之后,大概有一个月的时间,我都很丧很丧,基本上就是躺尸状态,每天看剧,玩手机,看小说。因为没有什么想做的工作,所以没有再找工作。
不过之后,我大概用了三个月写了一部20多万字的网络小说。一个校园题材,把自己这几年接触新闻了解到的一些现实的话题和故事,灌到一个虚构的故事里。这个小说在网络上连载,日更一章3千字。
我写小说的时候,感觉很鸡血,觉得自己还不错,就没那么丧了。一开始是爱好,纯粹的表达欲,但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还挺喜欢的,所以之后也会继续发展下去。现在也有收到一些反馈,不多,但看到读者留言还是挺开心的,是一个鼓舞。希望以后能靠这个爱好挣钱。
我最疯狂地享受自由时间写作的时候,差不多有一个月,每天从早到晚,睁开眼就写,每天少的时候写五六千字,多的时候有两万字。后来,慢慢地就没这么疯狂了,基本一天写一章,3千字。剩下时间就玩,或者写那种能挣钱的稿子。
写小说算是辞职之后发现的爱好之一。我也画过画,自学了篆刻,还开始追星,在追星过程中研究粉圈文化和关注娱乐产业,这些都挺让人开心的。最近还打算学做手办。总之,辞职之后,感觉生活丰富多彩了起来。
《四重奏》截图
最大的挑战还是经济问题,但是经济问题没有想象中那么严峻。我在没有辞职的时候就意识到自己很可能会辞职,所以我一直在攒钱。而且工作那几个月很忙,没时间花钱,攒了一笔钱。我个人开销比较少,也有做一些自由撰稿人的工作,有一些稿费收入。所以坚持了差不多4个月。
辞职之后,我继续在北京呆了半年。因为房子租期是一年,我觉得转租很麻烦。租期到了之后,也就是七月底,我就来苏州了。
目前,一切都挺好的。目之所及,万物皆可喜。我这段时间在为一家文化公司写一档知识付费栏目的音频稿,可以自己掌握写作节奏,编辑也不催稿。写稿之余,就是看书,追星。
辞职之后,有时间接触一些新东西,你就会发现,你之所以不想好好工作,可能真的是因为你不喜欢,你喜欢的东西还没出现。所以要给自己机会,去寻找真正喜欢的东西。
《昨日的美食》截图
4.
我想当漫画家,我构思了一个以台风少年团为原型的漫画
甜麟,26岁,前出版社漫画编辑,今年4月辞职
今年4月底,我辞职了。
辞职之后还是挺开心的。我开始了为期两个月的旅行,去了韩国也去了新疆,都是在朋友家蹭饭。
倒是没有不喜欢之前的工作。2017年,因为生活成本高,学业压力太大(确切地讲是英文的压力),我没有完成在澳洲的学业,回了国。之后,我就在一家出版社做漫画编辑,负责和乙方的沟通,从脚本、分镜到上色和宣传海报整个漫画流程,也包括谈合作、签合同等等。
做编辑大部分工作是在沟通,通常情况下没办法控制做怎样的故事。我还是更想做自己感兴趣的故事,想画画。
我一直想画漫画,从很小的时候就想成为漫画家。可能因为家庭的原因,也可能是青春期,很多时候会觉得自己特别孤独无助。那个时候,漫画给了我很多力量。我希望自己也可以画出那样的漫画,可以成为给予别人力量的存在。
所以我大学学的也是绘画,故事漫画方向。不过,虽然上学时一直在学相关的内容,我对这个行业完全不了解,去出版社做编辑就是想尽快进入这个行业,了解这个行业。
当然,前期靠漫画是很难养活自己的。前期需要投入很多,需要写好故事大纲,画好人设和前几章的内容,投给漫画平台,但很难会被签约。也许你很喜欢自己的故事,但是读者不一定会接受。和漫画公司签约后也会有很多限制,譬如要求你周更,特殊节假日爆更等。工作量会非常大,个人作者基本上很难完成这个工作量。
《我们由奇迹构成》截图
我现在和朋友在福州,9月份开始在培训机构上课,学习游戏原画和插画。希望可以提升自己的绘画能力。我不太喜欢朝九晚五打卡的工作,更希望可以自己掌控工作的进度。以后希望可以成为自由职业者,画人设或者画插画来养活自己,画自己喜欢的故事。
我很喜欢台风少年团,以他们为人物原型,我构思了一个少年漫,很热血的那种。灵感来自于他们之前发的一首歌——《狼少年》。有点类似于我很喜欢的一个漫画《全职猎人》。这个漫画没有具体朝代,主角的设定也不完全是人类,所以他们的服装会很多元化。
我自己很喜欢这个故事的构思,并不会因为组合重组就放弃这个故事,我还是会画完它的。我也有和朋友聊过这个故事的大纲,她也很喜欢,说这是目前为止我和她说起的最有意思的一个故事。我其实很担心因为自己的能力有限,不能很好的完成,不过我也很想看看自己能做到什么程度。
《我们无法成为野兽》截图
5.
辞职前一个月,所有人都在对我进行“暴力”
DW,23岁,前药店职员,裸辞8个月
我一毕业就参加工作,加上之前的实习,大概工作两年多之后选择的裸辞。之前在药店工作,服务行业,每天都要看到不同的陌生人,人流动得多了,其实根本不会有什么新鲜感,能跟你产生联系的也就那么几个人,你还都不怎么喜欢,我想,两年已经是我能忍受的极限了。
在决定要辞职的前一个月,太难受了,我觉得所有人都在对我进行一种“暴力”,无论是他们的对话,还是行动。但你在做服务行业,哪怕一件事你讲了一百次顾客也无法理解,或者常常因为一点钱斤斤计较,你也不能生气,你的工资不就是买了你的情绪吗?同事之间还得相处,再委屈,忍到下班不行吗?
这些情绪就密密麻麻积攒在心里,郁结着,我感觉这样下去最后的结果就是乳房结节,大病一场,也太伤身体了。
决定要离职的时候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畅快。虽然讨好型人格一时半会改不了,但我心里很明确地知道,只要做了这个决定,就意味着我放弃他们了。
等到我把“以和为贵”、“大事为重”这些东西统统扔掉,发现我还可以活下去,真是种意外之喜。之前不敢说的,我在最后一个月里都说了出来,结果发现其实大家是有意见的,但是都不说,想想真为她们的乳房担心。
《我,到点下班》截图
想象中,裸辞是一件非常冒险的事情,似乎做这个决定的人都冒着巨大的风险。可对我来说,这就是一场轻松的“战略转移”。我有一些存款,不多,足够维持一段时间的生活(我知道我不可能就此再也不工作);离家近,回家住,交些伙食费,不租房不点外卖,开销就更少了;我的这种工作不算难找,等之后改变主意,应该可以很快地找到一份工作;最最重要的是,我真不想干了!
我辞职就是真的辞职,可能发展一些兴趣爱好,但肯定不是副业,所以那段时间我是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的。
我一开始买了一个跑步机,每天认真运动,等到过几天打完HPV疫苗,特意问了医生注意事项,知道不能剧烈运动之后直接放弃运动。现在家里的跑步机为了不占地方,早就收起来了。
我买了一个烤箱和材料,每天自己做饼干、甜品,基本上能做的都尝试过。后来每天睡到中午起床吃午饭,吃完午饭开始看书,那段时间应该看了百来本吧?没有具体计算过。
也去一些地方旅游,现在想起来,反而是工作的时候没有任何深刻的印象,每一天都过得很快,躺下就能睡着。
去年我偶像黄子韬一共办了五场演唱会,我去了其中的四场(上海、福建、武汉、深圳)。去成都的飞机票太贵,只能做罢。所以说工作还是很重要,起码为娱乐提供资金支持。
《我,到点下班》截图
在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小姐妹,慢慢也有了自己的小圈子。明明也是陌生人,比起工作上见到的,更有发展成朋友的可能。我们经常在手机上聊天,可能聊几句就去做自己的事情了,没有时时刻刻盯着手机,生怕错过什么消息的担忧。所以说,工作忙成那样,在工作时间以外还得跟一些同事社交,真的有意义吗?当然,也许他们是热爱工作的人,也不一定。
那几年的工作生活,让我在偶像的演唱会里也无法全然放松地“嗨”上整整两个小时,有时候也会觉得,没劲,没意思。但是情绪从负数变成零也是一种提升,所以我仍然很期待每一次的活动,追星的快乐来得特别单纯。
我还看了一场快乐大本营和KOD的决赛。想想如果为了工作错过这些事情,太可惜了。所以有些喜欢的东西,该去还是得去,不要想那么多,本来就没多少头发了,再想多,头发都要掉光了,再想多,巴黎圣母院就被烧了。
《四重奏》截图
(应采访对象要求,以上口述者均使用化名)
【相关图书】
《做二休五:钱少事少的都市生活指南》
大原扁里 著
“加班是为了KPI,补贴是不可能补贴的。”
“工作12 小时?这很正常啊。”
待在不正常的地方久了,就会觉得那很正常。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在这样的“正常”气氛中正不知不觉变成社会的燃料,烧掉自己,帮房东和老板换取自由。大原扁理对此深有体会,选择隐居,做二休五,就是他反抗这种谎言、争取年轻人自由生活的过程。这本书记录了他对谎言与自由的思考。
《从早“茫”到晚》
西沃恩·加拉格尔 著
《从早“茫”到晚》是为都市青年所作的绘本,书中的主角可能和你一样,在工作日挣扎起床,和地铁里的人群“亲密接触”,与同事分享零食和不良嗜好,无奈面对打印机卡纸,下班后也许还得艰难social。要是社恐人格发作,就选另一条线路,拒掉下班后一切邀约,直接回家变身肥宅。周末你会变成另一种生物,贴在床上无法动弹……
身处都市中,全球各地的青年日常精神状态相似程度之高,绝对可以让你大吃一惊,这个可爱又敏感的绘本会向你证明这一点。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