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读书笔记之《陆犯焉识》:人性的伟大力量

2019-08-08 11:2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前些日子,因为要评论电影《妈阁是座城》,把原著小说作者严歌苓的几部长篇小说都找来看了一遍,包括这部《陆犯焉识》。看完之后,我惊讶于它广阔的历史背景、细致的个性描画、生动的语言叙述和丰富的情节,更佩服书中超越历史恩怨的人文情怀。与《陆犯焉识》比较起来,张艺谋改编的电影《归来》实在不值得一提。

陆焉识本是上海大户人家才子+公子型的少爷,聪慧而倜傥。父亲去世时,少年陆焉识做主留下了本该被送回老家的年轻继母冯仪芳。作为报答,冯仪芳把自己的娘家侄女冯婉喻嫁给了他。没有爱情的陆焉识很快出国留学,在美国毫无愧意地过了几年花花公子的自由生活。毕业回国后的陆焉识博士开始了风流得意的大学教授生活,也开始了在风情而精明的继母和温婉而坚韧的妻子夹缝间尴尬的家庭生活。

50年代,陆焉识因其出身,更因其不谙世事的张扬激越而成为“反革命”,并一次次延长刑期,直至被判为无期徒刑。这位智商超群的留美博士由此揣着极高的学识在西北大荒草漠上改造了20年。精神的匮乏,政治的严苛,犯人间的相互围猎与倾轧,终使他身上满布的旧时代文人华贵的自尊凋谢成一地碎片。

孤寂中对繁华半生的反刍,使陆焉识确认了内心对婉喻的深爱。婉喻曾是他寡味的开端,却在回忆里成为他完美的归宿。十年动乱结束后,饱经思念的陆焉识和冯婉喻终于可以团聚。然而回到上海家中的陆焉识,却发现岁月和政治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他再也找不到自己存在的位置:一生沉沦、终成庸俗小市民的儿子一直排斥和利用他,才貌俱佳、终成大龄剩女的小女儿对他爱怨纠结,态度几经转变、唯一苦苦等待他归来的婉喻却在他到家前突然失忆……

20世纪,对于中国来说,是惊天巨变的时代。几乎每一个中国人,在过去的这个世纪,都有着可以说神奇的经历。这些神奇经历恰恰就是诞生文学巨著的必要条件。但是,回顾20世纪的中国文坛,能够称得上文学巨著的寥寥可数。原因为何?我以为主要还是作家们淹没在国家、民族、个人的喜乐悲苦上,局限于展示愤怒和仇恨,未能超脱历史和道德批判而展现人性的伟大力量。

从锦衣玉食的公子哥和知识渊博的潇洒教授到大荒草漠上狗都不如的老囚犯,陆焉识经历了人生的最大落差,这无疑是一个催泪力量极强的悲剧故事。《归来》上映时就证明了这一点。但是,作为作家的严歌苓却没有局限于对悲苦的展示和对过往的批判,而是在更高的层次上展开了对人性的解剖。

我惊异于小说的结尾,也赞叹这个出人意料的结尾。在大荒草漠上忍受非人折磨的20年无疑是最悲苦的经历,但却给了陆焉识关于自由的最真实的感受。梁葫芦、邓指、伪连长、徐大亨等光怪陆离的人物身上,无不洋溢着人性的光辉,而上海滩上陆焉识的那些子女们却令他感受人世的悲凉。于是,在大上海找不到自己存在价值的陆焉识带着冯婉瑜的骨灰回到了大荒草漠上,去寻找真正属于他自己的自由。历史往往就是这样,折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个人,却更能使这个国家、民族、个人成长、成熟、坚强。从历史的巨变中看到人性的力量,展示爱的伟大,这才是文学家需要做的事。

同时,我也对《陆犯焉识》反映现实的生动、深刻程度表示佩服。大荒草漠是小说中的主要场景,也是国内小说中很少看到的监狱场景。西北荒漠的极寒,简陋监狱的凄苦,各种犯人的个性,逃亡路上的艰辛,严歌苓都写得极其生动,极其震撼!据说,严歌苓专门为此采访了当年西北监狱的管教干部,详细了解真实的历史。

当然,《陆犯焉识》能够如此生动还有一个特殊的原因:严歌苓有一个陆焉识的生活原型,那就是她的祖父严恩春。严恩春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后曾在厦门大学教书,是托马斯·哈代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的首位中文译者,后在对时局的失望中自尽身亡。严歌苓曾经透露“他是一个神童,16岁上大学,25岁读博士,之后有着长达20年的大西北监狱生涯。”由此,我看到,只有对生活抱着严谨态度的作家才能真正写出能够感人的好作品。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