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余斌: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
作者简介:余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
摘要
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要一以贯之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也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
党和人民的历史选择
近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拓展世界市场进行贸易的同时,也对文明相对落后的国家和地区进行了血腥的掠夺和屠杀。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外来侵略者,誓死保卫自己的家园。1857年5月,恩格斯在《波斯和中国》一文中写道:“现在,中国人的情绪与1840—1842年战争时的情绪已显然不同。那时人民保持平静,让皇帝的军队去同侵略者作战,失败之后,则抱着东方宿命论的态度屈从于敌人的暴力。但是现在,至少在迄今斗争所及的南方各省,民众积极地而且是狂热地参加反对外国人的斗争。”
中国人民的奋起反抗,使得西方列强不能像对待印第安部落和印度那样对待中国。但是,中华民族亡国灭种的危险并没有消除。中国人民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力图寻找出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但是,西方列强并不允许中国自立自强,他们在中国寻找各自的代理人进行军阀混战,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日本军国主义更是不满足于在中国寻求代理人获得利益,而发起了侵华战争。因此,在当时中华民族要复兴,就不仅要反对封建主义,还要反对帝国主义。而当时作为大地主大资本家代表的国民党政府是依赖于帝国主义的扶持的。显然,这样的政府以及它所代表的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是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的。
在此背景下,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共产党人承担起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经过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和解放区的对比,中国人民逐渐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就连民族资本家陈嘉庚都说“中国希望在延安”。因此,尽管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得到了美帝国主义的强力军事援助,武器装备和军队数量都远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但在解放战争中还是战败。陈毅元帅曾经指出:“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最后一把米,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含泪送战场。”当年老百姓正是唱着这样的歌谣,推着小推车奔向枪林弹雨的战场。因此,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地位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国人民用鲜血和汗水选出来的,它比西方国家用几张纸票投出来的政权要牢固得多。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认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而社会主义道路也以“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证实了这一点。
站起来,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一步。中华民族还要富起来和强起来。但是,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新中国一成立,帝国主义列强对我国便实行更加严酷的经济封锁,美国等西方强国对我国科技禁运的项目比苏联东欧国家竟还多出500多项。”战争的威胁也始终笼罩在中国的头上。在这种情况下,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正是依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一穷二白”的新中国“先后进行了抗美援朝、抗美援越战争,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的‘大三线’‘小三线’建设,成功化解了苏联霸权主义企图对我国进行的‘核打击’。这实际上相当于三场较大规模的反侵略战争,有力地捍卫了我国的主权和神圣领土。” 与此同时,我们还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研发出“两弹一星一潜艇”;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其中有大量的自主科研成就与研发技术;建成国计民生所必需的大量的基本基础设施。
我们通过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抓住了这个历史机遇期,取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巨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2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积累了条件,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前一个时期实践探索的坚持、改革、发展。”历史经验表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党和人民的历史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共产党宣言》所批判的那些形形色色的社会庸医所提出的各种“社会主义”以及列宁所反对的修正主义者提出的所谓民主社会主义,而是科学社会主义。尽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中的科学社会主义社会有所不同,但这两者的基本原则是一致的,都是一切依靠人民群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尊重群众的意愿和首创精神,重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毛泽东同志曾经强调:“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邓小平同志也指出:“我相信,凡是符合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受到广大人民拥护的事情,不论前进的道路上还有多少困难,一定会得到成功。”习近平总书记则提出了“三个深入”的要求:“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具有时代条件所赋予的鲜明的中国特色。有些人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国特色资本主义”“资本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新官僚资本主义”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存在错误的理解。打个比方,如果我们把一个空杯子称为资本主义,一个装满水的杯子称为社会主义,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一个没有装满水的杯子,毕竟目前它还只是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对于这样一个杯子,是称它为半空的即中国特色资本主义,还是半满的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看它的主体是什么。如果杯子中水是主体,那它就是半满的;如果杯子中空气是主体,那它就是半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基本原则,在基本经济制度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在基本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直坚持党对一切工作尤其是经济工作的领导,每五年制订一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作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并正式批准的法律文件,都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
恩格斯曾经告诫马克思的女婿拉法格说:“你是‘科学家’,你就没有理想,你就去研究出科学的结论,如果你又是一个有信念的人,你就为实现这些科学结论而战斗。”而我们之所以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为之奋斗,就在于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领导中国人民历尽千辛万苦闯出来的,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我们就走完了西方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道路。中国人民不仅站起来了,而且富起来了,并且正在强起来,我们没有理由对这条道路不自信。道路自信的另一个根源在于这条道路是中国人民所拥护的。只要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这条道路就一定能不断地走向辉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党和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在实践中探索和检验出来的卓有成效的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这一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自信既在于这一理论体系的源头即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又在于它经受了实践的考验。这种理论自信的一个表现就在于其主要创立者和奉行者敢于向人民群众讲话,不怕说错话,其理论能够在博大精深与浅显易懂之间自由转换。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是这样,毛泽东同志也是这样。习近平总书记早在时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就通过当地报纸与广大干部群众交流思想,成为党的领导核心之后更是发表了众多的重要讲话,展现了高度的理论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数十年的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经过党和人民的不懈探索,屡经调整形成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表明,这一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证,是最适合当前中国历史发展阶段的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融合了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精华,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和魅力。中华文明的和合文化适应当前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要求,能够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更好推进人类文明进步事业。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就此止步不前,相反地,它们赋予党和人民更加重大的历史责任,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解决人类问题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提供更好的中国方案。
因此,我们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要精准扶贫消灭贫困,而且要建立机制防止返贫现象的出现,同时还要为跨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打下深厚的政治经济基础。要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全面深化改革,不仅是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而且要对非公有制经济进行改革,实现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领导。要全面依法治国,特别是全面落实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把以人民为中心落到实处。要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提升全体党员尤其是党内高级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建立健全机制防止党员干部违背党的宗旨和原则。一场社会革命要取得最终胜利,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面对取得的成就,我们不骄傲,面对前进的困难,我们不退缩,新时代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祖国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本文发表于《前线》杂志2019年第8期,转载请注明微信公众号:前线理论圈(id:qianxiantheory)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