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老非遗新面孔:这些阿姨做的八都麻绣,特别受年轻姑娘欢迎

2019-08-06 12:0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八都麻绣是浙江杭州淳安县的一项省级非遗。这里的山民世代种麻、纺麻、绣麻,质朴又不失精美的麻绣土布用在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八都麻绣的起源

八都,原指淳安县王阜、严家两乡,正式名称是“八都源”。

这里与安徽歙县及临安昌化交界,高山峻岭、风光优美,还有典型的徽派民居和古老的民俗风情。

△黄麻是八都麻绣的原料,可以长到两三米高。

古时候这里山区交通闭塞,与外界交往几乎隔绝。

生活在这里的村民,为了生存,于是自己种麻搓线,纺织麻布,来解决穿衣问题。

△搓麻线

妇女们为了美观和增加厚度,就在麻布围裙、围布、饭袋、背带上绣上各式图案。

她们用“十”字针法,把大自然花草鸟兽,用白色或青色的棉线巧妙地组合在一起,绣出生动、令人赏心悦目的图案。

△织麻布

八都麻绣说说是“绣”,其实还包括了种麻、纺纱、织布、蓝染等很多种农活和民间手工艺,是劳动人民生活智慧的汇聚。

△绣花纹

绣得最好的老奶奶,82岁了

在王阜乡,50岁以上的妇女都还会麻绣手艺。王木兰、王凤珠婆媳是其中的高手,她们还是八都麻绣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

△现在做八都麻绣不再是生计所迫,你看奶奶阿姨们笑得多灿烂。

王木兰奶奶今年80多岁,身体康健,就是眼睛不如年轻的时候了,平时绣上几针就是她的“眼保健操”。

现在,家中的麻绣主力是媳妇王凤珠。老奶奶作为技术和文化顾问,把心中的50多种纹样和那些老底子的故事都传给了下一代。

△就问你,这样穿帅不帅?

“身穿麻衣裤,内扎麻腰布,外捆斫柴刀,脚蹬草鞋袜,肩锄扛饭袋,开山种苞芦(玉米)。”

老奶奶回忆,在那些困难岁月里,物资紧张,棉布也是稀罕货,所以农民们的日常穿用就很依赖可以自己生产的八都麻绣。种麻、纺纱、织布、绣花,虽然做起来很辛苦,但真是帮了大忙了。

每种纹样都是幸福的祝愿

八都麻绣用的麻布有两种颜色。一种是麻布的本白色,绣蓝线;一种是用靛青染的蓝色,绣白线。在当地,白色麻布多为男性使用,女人则更偏爱青色。

麻绣制品,一般正中由四幅一样的图案组成,内容以“福禄寿喜”字样为主。

外面围绕方框花纹,方框外再围绕桃子、石榴、竹子、喜鹊、狮子、吉祥灯等图案。

△蝴蝶嬉瓜

这些图案热热闹闹地围在一起,各自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四季发财、竹报平安、牡丹富贵、狮子滚球、蝴蝶嬉瓜……

△狮子滚球

桃子寓意长寿,石榴代表多子多福,竹子是竹报平安的衍生,而狮子是勇猛的象征,每一种花纹都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和憧憬。

老非遗有了新面孔

现代社会物质丰富、物流方便,人们的穿戴有了更多选择。

八都麻绣虽然在日用上出场的机会少了,但是千百年流传下来的手艺,依旧是淳安人珍视的家乡文化。

△各种八都麻绣小包,有你喜欢的吗?

人人都说非遗式微,八都麻绣似乎也拗不过大势。王阜乡的管建丽却不这么想:家乡的技艺和文化要靠自己推销。

她把村里的各路高手召集起来,做了一批八都麻绣小挎包。拿到大学附近摆摊,一百多件商品都被学校里的姑娘们买走了。

△八都麻绣手机包,纹样是凤穿牡丹。

虽然几十元一件的卖价连成本也没赚回来,但还是让管建丽松了一口气。“还好还好,没有落伍,年轻一代也喜欢传统麻绣。”

文/摄:张凡

编辑:张凡

(部分图片由淳安县博物馆提供)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