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票房20亿+的《哪吒》,是经典也是颠覆!
作者:刘竟阳
来源:南方传媒书院
110分钟的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我偷偷抹了两次眼泪。带了个小孩子一起去看的电影,这部“动画片”逗得他在影院捧腹,却使一个成年人频频抹泪,说起来多少有些丢人。
电影结束后,小孩转过头来问我:你哭了?还在啜泣的我只能灰溜溜应答:嗯...他叹了一口气,没说什么。
他大概还不知道,这不仅仅是孩童版的“动画片”,其实也是拍给成年人看的“教育片”。
落泪的观众多半是被亲情和友情所感动,虽然我也是其中之一,但更让人惋惜的是,故事中悲剧的酿成,多是由于存在于人与人、人与妖、人与仙之间的偏见。这种偏见就像是一把伸缩自如的利刃,杀人于无形,没有鲜血流淌,没有预告与收场。
//
《哪吒》中三大偏见受害者——哪吒、敖丙、申公豹
//
毫无疑问,哪吒是最大的受害者。
从出生灵珠与魔丸被“反派人物”申公豹掉包,哪吒成为无恶不作的“大魔头”起,他饱受偏见的人生就开始了。
他因为捉弄村民、破坏村子,给全村村民留下了恶魔的印象,从此,不管是他赶走了妖怪,还是拯救了小女孩,在大家的眼里,他始终是那个应该被死死关在结界里不能有任何喘息空间的恶魔。
反观被掉包成为灵珠的敖丙,因为偏见他的命运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肩负家族命运重任的他只是众多受偏见的龙族中的一员。龙族向来被天庭看作是妖族,所以全族都被囚禁在海底,掌管着海底的地域,没有自由,没有名誉。敖丙即使在拯救了哪吒父母之后,仍然被李靖揭穿身份,于是全村人民开始唾弃、责备他...于是燃起了它毁灭陈塘关的小宇宙。而从中作梗的申公豹,看起来是一个反派人物,但归根结底也是偏见造成的恶果。他是元始天尊众多弟子中最为勤奋的一个,但是第十二个仙位他宁愿传给一位吊儿郎当、嗜酒误事的太乙真人,也不传给豹子出身的足够成为仙人的他,实在是可怜可悲。如果非要定罪,元始天尊你才是最该受罚的人。
偏见害死人。
每个人都因为自己是多数而暗自侥幸,并理直气壮的欺负少数者,将少数者界定为异类,以此保护自己免受伤害。就像沉默的螺旋一般,一方声音越来越震耳欲聋,一方却哑然不敢出声,偏见渐渐成为主旋律,奏响在每一个少数者中。
颠覆世俗观念,“这就是命”变成“这不由命”
英国散文作家威·赫兹里特曾说过,偏见是无知的产物。
人固然不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但无知往往成为限制人思想,禁锢人思维的元凶。因为不了解他人,很容易对某个地域的人产生误解。在人际传播及大众传播中病毒式的传播给更多无知的人。
在过去科学技术并不发达的年代,对于生老病死,人们找不到合理的解释,于是“命运 ”就成为了万金油式的答案。“一切皆是命中注定,所以强求不来”已经成为许多人向现实服软的借口。这部电影完全颠覆传统的世俗观念,“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热血台词成为观影后朋友圈刷屏的文案,这也是这部电影的精髓所在。
作为一个调皮孩子的父亲,李靖在帮助寿命仅有三年的儿子哪吒身上花费了无数心血,以命换命、为儿办寿宴等等,但哪吒从父亲身上学到的最重要的是掌握自己的命运,不要被世俗的眼光所圈定,别人的看法最终只是毫无价值的丧气话而已。以至于在后来与敖丙的通力合作中,嘶吼着“我命由我不由天!是仙是魔我说了才算!”激励着即将要认命的敖丙,也惊醒了观众席中每一位观众沉睡的雄狮。
这个社会从来不缺乏偏见,偏见是人生来就带有的劣根。
“90后”从出生起似乎就被带着标签生活,“垮掉的一代”、“利己主义”、“自我”、“个性张扬”、“情绪化”、“敏感”、“神经质”、“焦虑”、“宅”等都成了这一群体的代名词,各大营销自媒体常常以“90后”作为噱头,成为增加点击量屡试不爽的利器。“垮掉的一代”这个标签曾贴在二战结束后50-60年代美国的年轻人身上,后来被用在中国80后身上,“90后”的出现后,80后成功甩锅。
企业的高管抱着“90后”懒、没有责任心的刻板印象,认为他们“上班如上坟”、“有各种无厘头的理由请假”,于是“90后”的行为似乎时刻印证着他们的想法。
偏见这种根植于人性当中的弱点,是社会的大环境下所无可消除的,每个人都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别人,而忘记了自己,其实也是被别人凝视的那一个。
最令人可悲的是,倘若社会的精英人士都不曾发现自己偏见,并且通过传播媒介理所当然的传播,那只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站在施害者的位置做着扔鸡蛋、吐唾沫的可耻行径,那就真的看不到所谓平等的希望曙光了。
颠覆行业认知,你想要的良心国漫就在这里
这部电影,有人给出了极高的评价:
这一次,是中国动画电影的崛起!这是一部可以载入中国电影史的电影!
国漫曾经做过不少尝试,前些年的《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白蛇缘起》都对这个行业有着不同程度的贡献。
《哪吒》这部电影,无论是特效、画面、构图,还是人物性格的塑造、剧情结构的矛盾冲突,都摆脱了过去“无由头”的诟病。个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个画面是海面上海水涌动,戴上3D眼镜后扑面而来的窒息感,这让人为这画面的精良制作而鼓掌。
此外,这部电影的特效不再是过去“五毛钱特效”的技术水平了,在影片最后,哪吒与敖丙齐心协力用自己的肉身换陈塘关村民一世安稳的画面仍然深深印在观众的脑海之中,尤其是那朵血色般的莲花,向上而生,画面惊艳至极。
颠覆人物形象,你一定没见过这样的主演
谁也不会想到,哪吒是穿着时尚潮流纸袋裤,画着暗黑烟熏眼妆,嘴里叼着野草、眼睛睥睨众人、嘴里念着丧丧打油诗的捣蛋魔王;更不会有人想到,龙王三太子是个身上泛着微微白光、棱角分明、身肩家族重任的翩翩少年;或许最让人费解的是,曾经出现在电视与原著中严肃而又高高在上的太乙真人,会是一个操着四川话、腆着大肚腩、骑着小飞猪、嗜酒如命的可爱形象...在原著中,哪吒是杀害龙王三太子的凶手,两人不仅不是朋友,还是势不两立的仇人...
所以说,这是一部颠覆传统的电影,既有传承,更有创新。
其实改编经典的故事是有很大的风险的,无论《西游记》、《红楼梦》等经典作品如何被翻拍,总有不少人嗤之以鼻,但这部电影高分评价足以证明,这场颠覆有多么成功。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