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时空穿越,军工人的情怀永恒——从农家院子到《秦岭深处》

2019-08-05 12:2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编者按】

这个世界在一点一点变好,但更应该认识到是谁让它变得更好,这群军工人才是时代的骄子、民族精神的载体、国家安全的基石。他们的身上,释放着一种中国工人阶级可贵的品质,而这种品质,在和平语境下,更显珍贵。

不是岁月静好,就隐去了这群人,是因为他们在那,山河方无恙。

1938年,中国兵器工业的开拓者吴运铎才只有21岁,那时,他冒着日机轰炸,从武汉辗转到了新四军修械所去造枪。

今天,和平鸽早已放飞多年,以话剧《秦岭深处》主人公周大军为代表的一批军工人却依然常年埋首在秦岭深处,为了“秦岭飞狐”研制成功的梦想。

通过中国工人出版社最新推出的《秦岭深处》话剧文字本,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和平年代军工人这份非凡的情怀。

话剧《秦岭深处》剧照

吴运铎,这位英雄的名字虽然穿越历史时空,但近一个世纪来却仍然光彩依旧,吴运铎的精神被传承了下来,和平环境下军工人的革命英雄主义的情怀和浓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更加闪亮。

无论战争还是和平,都不能动摇我的信念

农家院子中造步枪

吴运铎到了皖南后,见到了新四军的兵工厂,就是一所普通的农家院子,墙角搭起棚子,用作锻工间。而枪托修理间,只有一些木工使用的简单工具。

就是在这样的兵工厂中,吴运铎和他的战友们造出的步枪不断运往前线。“虽然这里一切都很简陋,但是,它比大冶的大矿山,比武汉的近代化工厂还要可爱,因为这是我们工人自己的。”

工作中的吴运铎

一天,工厂里来了一名穿草鞋、军装的外国妇女,原来是国际友人史沫特莱,她要了一支新造的步枪,在小坡上埋一块钢板,举起枪连开三枪,子弹都从钢板中穿过了。当史沫特莱参观了造出这支枪的农舍中的兵工厂,她惊叹自己从美洲到欧洲,到过很多国家,没有见过这样的兵工厂。

现代工厂里做研发

“在群山环绕的秦岭下,坐落着一个生产反坦克武器的工厂,一栋栋厂房依山而建,掩映在绿荫中的灰色屋顶和一大片盛开的黄山菊,从山上一直到山腰。”

这是话剧《秦岭深处》里的场景,在秦岭山脉的深处,有一座现代化的军工厂,以周大军为首的军工人正奋斗在深山老林,在闭塞的山沟里运用先进技术研制新型反坦克武器——“秦岭飞狐”,设备不够,自己改进,经费不足,自掏腰包。

话剧《秦岭深处》剧照

但周大军依然执着于自己的事业:“董存瑞举炸药包、黄继光堵抢眼为国牺牲,是我们军工人的耻辱,因为我们那时没有造出克敌制胜的武器!为了董存瑞、黄继光的生命付出,决心雪耻的军工人有什么不能付出的?”

“我们的每一次试验,不是在推动战争升级,而是在放飞和平鸽。这个世界正是由于我们的奉献,才减少了杀戮和流血。”

我也惧怕死亡,但内心依然坚定

研制兵器多次负重伤

当年,人民军队的兵工设备简陋,生产的危险常常不亚于前线作战。吴运铎参加工作不久,在一次检修土枪实弹射击时,土造枪管突然爆炸,炸伤了他的左手。自此之后,他又三次负重伤,留下伤口100余处,但都奇迹般地活了过来。

这次受伤经历在《把一切献给党》也有记录:“第二天,我被送到军司令部后方医院,医生给我挖去腐烂了的肌肉,沿着踝骨挖了一个月牙形的大洞,足有半个菜碗口大。”

吴运铎在研制炮弹

第二次负伤时,吴运铎躺在病床上不能下地,就在床上画武器的设计草图,导致伤口迸裂,鲜血直流,但他浑然不觉,医生不得不没收了他的钢笔和小本子。

拆除导弹不畏生死

为了最大程度减少战士们在战场上付出的代价,兵工人宁可自己去付出代价,周大军的妻子、技术员刘娟就以自己在试验中的因公殉职,为“秦岭飞狐”的成长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她已亡灵的方式告诉人们:“我不后悔成为这样的代价”。

在“秦岭飞狐”的试验中,导弹突然中途停下了,只有人工拆下导弹,才能查明故障。但导弹引信已经解锁,弹头装满炸药,稍有动静就会爆炸。在这生死关头,所有人的内心都是矛盾的,但向死而生的决心都是那么坚定,这里边既有对爱人的诚挚爱意,也有作为军工科研人员的神圣职责。

话剧《秦岭深处》剧照

周大军主动承担起了拆弹的任务,他不仅英勇无畏,胆大心细,而且通过手机留下了自己的遗言,希望后来者继续“秦岭飞狐”的研制。

这一刻,一群年龄不同,经历各异,性格千差万别,也有着不同时代的鲜明印记的人,所作出的选择是一致的:甘愿远离都市的繁华,坚守大山深处,冒着生命危险为国家研制尖端武器,他们当中很多人在研制和试验中壮烈牺牲,将自己的生命留在了大山深处,变成了一尊尊雕像。

革命精神代代贯通

吴运铎和周大军是两个时代的军工人。两代军工人,在不同时期,以不同形式为了祖国的革命事业前赴后继,用血肉之躯筑起坚固的国防长城,这是生生不息的军工精神,也是具有历史传承的革命精神。

以吴运铎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军工人,他们经历了战火硝烟的洗礼,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国家发展对军工技术的迫切需求。

吴运铎自传《把一切献给党》

以周大军为代表的新时代军工人虽然没有经历革命战争,却传承了吴运铎之辈的奉献和牺牲精神,他们以极大的牺牲精神奉献于军工技术的研发。

剧本虽然是虚构的,但是取材却源于鲜活的生活和积累,读完秦岭深处的这座兵工厂,你看到的再也不是周大军等某个个体,头脑中涌现的是军工厂里一个个踊跃的军工人。

话剧文本《秦岭深处》

这个世界在一点一点变好,但更应该认识到是谁让它变得更好,这群军工人才是时代的骄子、民族精神的载体、国家安全的基石。他们的身上,释放着一种中国工人阶级可贵的品质,而这种品质,在和平语境下,更显珍贵。

不是岁月静好,就隐去了这群人,是因为他们在那,山河方无恙。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