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致橡树——与人类有着千年之恋的栎类

2019-08-03 08: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栎类在中国是一类非常古老的树种。“山有苞栎,隰有六驳”。这是《诗经·国风·秦风》里的诗句,描述的是西北大秦之地的山上长着茂密的栎林。自古以来“栎”就出现于各类古籍、方志以及诗词当中,由于栎类树种的成材性并不好,多作为薪炭林之用。因此,在古文中“栎”经常与“樗(chū)”联系在一起,樗是指同样不成材的香椿,文人们常常借此自谦才疏学浅。
大家都熟悉的“橡子”

“樗(chū)栎无妙姿”,“常恐樗栎身”,“赖是水乡樗栎贱”,“樗栎惭非梁栎材”,“山樵夏斩樗栎枝”,“巧匠何曾弃樗栎”……看看这些诗词,诗人们表达的情感要么是鄙夷,要么就是同情,从不曾高看它们一眼,因为古时候栎类就是他们用来烧炭取暖用的而已,但尽管这样他们却一直乐于以此自喻。

中国的乡土栎类

中国的栎属植物大约有60种,分布于全国各个省区,古文中的“栎”是一个泛称,指的就是栎属这个家族的成员。从矮灌木到乔木、从常绿的高山栎类到秋季叶片枯黄脱落的落叶栎类,形态多种多样,中间还有叶片枯而不落的蒙古栎(Quercusmongolica)。

蒙古栎

除了东北的蒙古栎之外,从华北到华南,栎属植物中最为常见、分布最广的当属麻栎(Quercusacutissima)和栓皮栎(Quercusvariabilis)了,秦岭北坡的栓皮栎林、华东丘陵的麻栎林,都是本土极具代表性的次生林。与之相对应的是,这两个树种也是这些区域极为重要的造林树种。因此古“栎”所指的最有可能就是这两种栎了。当然,除此之外还有白栎、槲栎、槲树等等也很常见的本土栎类,但在重要性上则远远不如麻栎和栓皮栎。

到了秋季就一片红火的麻栎

千百年来,绝大多数栎类就这样生长在丘陵或深山里,“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在中国,人们只是为了烧炭取暖的需要稍加砍伐,并没有什么其他用处,更不用说园林观赏了,不像欧洲人对“橡树”有一种莫名的崇拜。但是“无用之用,斯为大用”,它们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价值是无可替代的。

到了近现代,情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栓皮栎的树皮是软木塞的重要来源,栎木制地板也成为了冬暖夏凉、脚感舒适的地板之一,除此之外,人们还发现栎类树种中那些株型优美、秋季变色(黄或红)的类型也是很值得观赏的。

橙黄色的麻栎彩叶

于是,蒙古栎、麻栎、栓皮栎、白栎等等树种相继出现在公园里。随后,为了增加造林树种的多样性,而更多的则是出于对彩色树种观赏的追求,浩浩荡荡的栎类引种行动开始了。其实早在约180年前,在20~21世纪发生的大规模的栎类引种之前,就已经有来自欧洲的栎类植物在中国落地生根了,它就是原产自法国、意大利等地的夏栎(Quercusrobur)。

夏栎的果实具有长长的果梗

欧洲的橡树最早被引入中国

1841年前后,夏栎被引进新疆伊犁和塔城等地区。这个时期的栎类引种多由外国传教士或商人完成,他们将栎树从欧洲带入国内作为观赏植物或者城市绿化树种栽植,引种数量和规模都有限,甚至有些仅仅是出于他们自身的喜好。目前夏栎在新疆的伊犁、石河子、昌吉、乌鲁木齐等地生长良好,已用于城市绿化栽培。据《中国植物志》记载,在伊宁霍城有4株高达20m的夏栎古树,胸径大者达78.6cm,伊宁街道上甚至有1株胸径已达1.2m。

株型优美的夏栎

1904年,德国人将沼生栎(Quercuspalustris)从欧洲引入到青岛中山公园。沼生栎原产自美洲,由欧洲人将它带到旧大陆,进而引入中国。南京中山植物园和辽宁熊岳树木园也有零星引种栽培的沼生栎大树。在青岛,现保留有一株高达17m、胸径达40cm的大树。另外,原产于地中海地区的欧洲栓皮栎(Quercussuber)也于20世纪20年代引入中国。17世纪中叶,英国学者罗伯特·胡克(RobertHooke)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软木的蜂窝结构,并把这种结构命名为“细胞”(cell),而这个人类第一次观察到的细胞,就是欧洲栓皮栎的软木死细胞。

在美国的城市道路中作为行道树种植的沼生栎

时间来到了20世纪60年代,栎类的引种进入了一个新的批量引进的阶段,而不再是之前依赖于少数人的零星引种。1956年,为了满足新时代软木工业发展的需要,从前苏联黑海沿岸引入了一批欧洲栓皮栎种子在各地试种,但气候条件的巨大差异,大多表现较差,目仅在湖北省仍保留有100多株。

美洲的栎类被大规模引入中国

20世纪末至今,是栎类引种的高潮期,1985~2001年间,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园从国外引种了大量的栎类树种,包括美国大果栎、黄坚果栎、水栎、白背栎、美国白栎、双色栎、土耳其栎、红栎等等,这个名单一直都在不断的加长。其中最主要的两次大规模引种都是中国林科院主导的,这也是国内较系统地开展国外栎树引种研究的肇始。

柳叶栎叶片狭长似柳叶

1997年,中国林科院从美国引进10多个栎属树种及不同种源、家系,在北京、江苏、河南、河北等地进行试验;2001年中国林科院亚林所(杭州富阳)又从美国东南部地区引进了10种栎树,这两次引种均属于国家“948”项目的工作,分别是“栎树种质资源与栽培技术的引进”和“耐水湿耐盐碱优良树种资源引进”。其中著名的纳塔栎(Quercusnuttallii)、舒玛栎(Quercusshumardii)、柳叶栎(Quercusphellos)和弗吉尼亚栎(Quercusvirginiana)就是在这一时期引进的。

g辰山植物园引种栽培的弗吉尼亚栎

另外,南京林业大学也从北美引种了北方红栎、红栎、柳叶栎、南方红栎、北方大果栎、水栎、柱栎、黑栎、北美白栎、英国栎、纳塔栎和沼生栎等12个树种38个种源、家系。随着我国绿化苗木产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对彩叶树种的热衷,一些种苗企业也纷纷从国外大量引进栎树种子进行育苗,掀起了国外栎类彩叶树种引种的高潮。

优良栎类树种的筛选

从夏栎开始,前后引入中国的栎类树种不下20种,但并不是所有种类都适合中国的生长环境,其中适合大面积推广的就更少了。欧洲栓皮栎在华中与华东的表现就是一个典型的反面例子。为此,种源试验与种类筛选就是必不可少的工作了。

纳塔栎在上海被广为种植

林业工作者们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优选出了5种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有较强适应性的北美栎树。2007年在苏南地区的试验优选出了水栎(Quercusnigra)、柳叶栎和纳塔栎,2013年在杭州地区的试验则在前三者之外又优选出了舒玛栎和弗吉尼亚栎。水栎、纳塔栎、舒玛栎和柳叶栎可以应用于平原地区生态景观林和城镇园林绿化建设,而弗吉尼亚栎在沿海防护林建设中具有推广前景。

魁梧的舒玛栎

目前为止最成功的例子当属纳塔栎,它的叶片浅裂至深裂,叶片的先端急尖,到了秋季叶片变为红棕色至深红色,极具观赏价值。在2010年前后,纳塔栎就已经慢慢出现在园林设计者的植物配置名单里了,如今在上海、杭州、苏州、南京等地的大街小巷、公园绿地都有了纳塔栎的身姿,推广力度一如当年的二球悬铃木。

纳塔栎叶片秋季为红棕色至深红色

纳塔栎在华东地区的道路及公园绿化中的流行并不是偶然,这是经过了多年的努力和累积的成果。除此之外仍然还有很多优良的树种等待着我们去发掘,不止于对国外栎类的引进,更应有对乡土栎类树种的发掘。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

把时间交给阅读
在看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