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天津记忆丨一块醒目走天下的民间艺术——评书

2019-07-31 18: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伤情最是晚凉天,憔悴斯人不堪怜。

邀酒摧肠三杯醉,寻香惊梦五更寒。

钗头凤斜卿有泪,荼蘼花了我无缘。

小楼寂寞新雨月,也难如钩也难圆。

几句定场诗念罢,今天大津便与大家聊一聊中国的一种传统表演形式。

它起源于宋朝,原是胎教,经岁月长河的洗礼变成了一种艺术,融合了各地特色,它就是评书。

△宋瓦子内说书

评书又称说书、讲书,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口头讲说表演艺术形式,在宋代开始流行,各地的说书人用自己的语音对人说着不同的故事,因此也是方言文化的一部份。清末民初时,评书的表演为一人坐于桌后表演,道具有折扇和醒木,服装为长衫;至20世纪中叶,多不再用桌椅及折扇、醒木等道具,而以站立说演,服装也较不固定。

△评书泰斗刘立福老先生

什么是评书

评书,是传统曲艺的一种,一人演说,通过叙述情节、描写景象、模拟人物、评议事理等艺术手段,敷演历史及现代故事。

△单田芳

评书的节目以长篇大书为主,所说演的内容多为历史朝代更迭及英雄征战和侠义故事,后来到了20世纪中叶也有篇幅较小的中篇书和适于晚会组台演出的短篇书,但长篇大书仍为其主流。

△田连元

现在流传下来的传统评书,都具有民间口头文学的特征,它汇集了人民群众的智慧,既是历代评书艺人的心血结晶,也是群众性的艺术创作成果,不同流派、不同演员对一部书的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等,有不同的处理方法,评书艺人既是演员又是作者,他们的表演过程,往往就是精心构思和不断创作的过程。

△郭德纲表演评书

评书表演的辅助道具是惊堂木,也叫醒木。一块长方形的硬木,有角儿有棱儿,使用者用中间的手指夹住,轻轻举起,然后在空中稍停,再急落直下,来吸引人们的眼球,避免欣赏者睡着。

△评书所用道具

评书在天津流传

天津作为曲艺之乡,接洽着各种艺术,当然也就有评书的一席之地。在天津最著名的评书表演艺术大师非单田芳老师莫属。

△单田芳

除了专业评书演员表演之外,作为相声演员的基本功,评书通过相声演员的口中流传。通过相声演员的面目、肢体和各种表演形式,将评书幽默的表现出来,传到观众的眼里,耳里,心里,也因此评书艺术被录入天津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中。

评书在传统评书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勇于创新,语言生动幽默,人物形象鲜明,具有“漂、俏、快、脆”的特色,内容新、风格新、语言新。
在电子媒体及推广普通话的冲击之下,一些方言的说书文化日渐势微,处于濒临消失的状态,但在天津,这个融合多种艺术的城市,评书如同夏日花朵一般,繁荣的发展着,电视广播,茶馆戏院,处处都能听到评书的声音。

这不正是天津这个有容乃大的城市的魅力吗?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请注明来源“乐游天津”(tianjin-tour)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欢迎关注微博@天津旅游

投稿&合作邮箱:TJtour123@163.com在看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