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团队洗牌,“地产黑马”新力在成都经历了什么?

2019-07-30 17:4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进入成都两年半的新力控股成都公司(以下简称新力成都)正经历着有史以来最大的团队调整,从公司总经理到营销线,若干人等陆续离开。

曾经依托于收并购策略获地,现今却拼杀在拍卖市场,高价举牌。

新力上市在即,新力成都到底经历着怎样的阵痛?

1、冒进拿地

双流项目面粉贵过面包,如何打造?

5月23日,经过与德商、碧桂园、华宇、蓝光、金科等开发商多轮的激烈竞拍,新力成都以13600元/㎡获得双流东升板块一宗约30亩住宅用地,刷新双流地价记录。

双流近两年土地情况 

这是新力控股自2017年10月进入成都后,有公开消息获得的第三宗地块。前两宗分别是成华区龙潭立交内侧16亩地块和青白江40多亩地块。

成华项目和青白江项目已于年初入市。

其中成华龙潭寺项目为新力琥珀园,是95-124㎡的高层,364套房源已于2019年1月全部推出。

青白江项目案名为新力翡翠湾,是11-18层的小高层,户型面积为83-123㎡,同样也是于2019年初推出首批次527套房源,待推房源还剩700余套。

因为地块较小,尤其是青白江项目位置好,户型面积合适,以及前期渠道做得比较扎实等原因,两个项目的去化都比较好。

据第三方监测机构数据显示,年初至今,琥珀园的认购去化率为90.66%(房产专业网站的口径显示琥珀园已经售罄),翡翠湾的认购去化率为84.63%。

这也意味着在双流项目推出之前,新力成都可售的,只有翡翠湾一批次剩余的几十套房源以及700余套待推房源,库存不多。

但青白江存量大、客源不足、去化周期长等市场环境也将为翡翠湾带来不小的去化压力。

中成房业4月数据显示,青白江住宅存量高达140万㎡,同比上涨了317.7%,库存量位居大成都各区县第三。

刚拿下的双流项目,如按照“120天启动项目、180天达到预售标准”的高周转开发模式,或将及时填充新力控股在成都市场的供应。

但也将面临不小的压力。

新项目位于市场竞争压力最大的双流区。数据显示,双流区新房销售均价为13220元/㎡,位于郊区销售均价之首,东升镇区域二手均价为10420元/㎡。新房住宅存量高达187.8万㎡,更是位居大成都各区县之首。

东升镇二手均价,数据来源安居客

面对13600元/㎡的面粉贵过面包的楼面地价,项目如何规划定位?对于新力成都而言,是一件极具考验和挑战的事情。

2、人事频变

问题出在了哪里?

两年半,三宗地块,小盘操作,土地储备量少……

和全国销售额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相比,新力控股在成都市场上的扩张表现,就显得有些乏力。

对于新力控股在成都的表现,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认为无论是从品牌还是项目层面,可以说是毫无建树,这可能是特殊市场时期造成的。

一位熟悉新力成都内部运作的业内人士,则认为更多是因公司策略所造成的。“土地策略造成整个运营的节奏慢一些。公司如果要求高利润率,在成都竞争这么激烈的地方,很难快速拿地。”

根据多名业内人士的看法,文軒实验室整理概括出四点核心。

01 刚进入成都,利润苛刻

很多公司,刚进入成都,都会先把市场规模、影响力和品牌做起来后,再考虑利润。

刚进入成都的新力控股,对利润有一定的要求,在竞争激烈的成都,这样就很难拿地。

02 拿地困难,收并购地块问题多

去年拿地,都是通过收并购方式。收并购手续方面问题比较多,办理起来比较麻烦,指标实现起来也比较难。

新力成都想实现高周转,但地块又不“干净”,有很多问题。

如绵阳项目,因为土地指标的问题,没什么进展,目前还在沟通阶段;收并购的温江地块,也有很多问题。

03 产品体系单一,简单复制

新力控股除了江西以外,其他地方的发展都有些问题,这可能还是和区域适应有关系。

比如在成都,琥珀园项目做的是板式,实际上成都的刚需房子,更重视的是功能性和尺度,板式可能不一定都适合。

新力控股的产品系相对比较单一,集团标准化以板式为主,但板式公摊比较大,不一定适合所有地块和所有产品层级。

04 有项目,没品牌

琥珀园卖完了;翡翠湾项目也不大,青白江的区域对品牌落地也不是很好;自贡项目卖得不是很理想,且属于三四线城市。

实现品牌落地还是需要在核心区域拿优质地块。

在公司策略导致公司运营缓慢的同时,还未在成都站稳脚跟的新力,又遭人事动荡。

在两个项目推出后不久,原成都公司总经理罗毅离开,在文軒实验室尝试联系新力方时又发现现多位员工皆已离职。

频繁的人事变动,无疑是对新力在成都的发展给了一击重拳。

3、地产黑马?

成都拖了后腿

新力控股,2010年成立于江西南昌,虽然年轻,布局全国的野心却不小。

官网数据显示,2011年正式开发第一个项目,2016年走出江西,2017年将总部搬至上海,2018年,成为中国房地产综合实力50强。

目前新力控股已经将业务拓展至长三角区域、粤港澳大湾区、中西部核心城市以及中国其他具有发展潜力的区域,实现了全国化布局。

近两年,西南是新力控股重点布局区域之一。

2018年6月21日,在新力成都2018品牌战略发布会上,原成都公司总经理罗毅表示,新力的蓝图绝不止于成都,未来将成都全面拓疆二三圈层,加速进驻川内重点城市逐步形成成都、重庆、西安、贵州等主要战略城市的人居联动,促进城市的更新。

2017年进入成都后,在与强劲竞争对手抢夺市场的同时,新力成都将业务线拓展到了自贡、绵阳两地。

有消息显示,2019年,新力成都的新项目拓展计划是增加3-5个项目。双流项目,或许是2019年计划中迈出的第一步。

因为野心,新力控股展现出了自己的速度。

有数据显示,2012年,新力控股的第一个项目销售额为1.29亿,2014年销售额增至8亿,2015年销售额为36亿,2016年销售额破百亿,为161亿,直接跻身中国百强房企榜单之上,2018销售额为822亿元,成为中国房地产企业综合实力50强。

2019年的销售业绩有望突破1000亿元。

港交所日前向外界披露的招股书显示,招股书显示,2016年、2017年及2018年分别录得收益人民币22.23亿元、52.41亿元、84.16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94.6%;净利润分别为人民币1.31亿元、2.78亿元、5.5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05.9%。

截至2019年3月31日,新力共计拥有101个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物业项目,包括77个由公司子公司开发的项目,以及24个由合营公司和联营公司开发的项目,合计建筑面积约为1480万平米。

其中,包括已竣工面积10.93万平米、开发中物业面积1130万平米,及持作未来开发物业的总建筑面积约340万平米。

如此强劲的发展势头,新力控股被称为房地产开发公司中的一匹“黑马”。

4、负债率攀升

高周转能解决问题吗? 

越来越稀缺的土地资源,节节攀升的土地价格,要想在成都市场获取更好的资源,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需要企业有足够支撑的资金实力。

以成都市场为例,为了拿下双流东升地块,新力成都和十余家房企进行了激烈的竞争,最后以13600元/㎡刷新双流新记录的价格竞得,付出的代价不小。 

随着市场份额的扩张,新力控股的负债率一路攀升。 

从招股书数据看出,新力的净资产负债率从2016年的190%上升至2017年度的270%,然后小幅下降至2018年度约240%。 

和大多数快速发展的企业一样,上市成为了新力控股获取更多资金的路径。如果成功上市将为新力控股的市场扩张带来资金支持, 

财经评论员严跃进表示,新力控股上市,实际上体现了新力控股的投资定力。从融资层面来看,通过融资可以助推项目扩张,这是上市房企上市工作前必须要做的工作。 

严跃进也提醒到,这两年上市的房企负债数据总体比较高,而且负债数据是属于一个相对直观但又敏感的数据,相关房企需要把控资金风险,进而形成更好的投资前景和风控体系。

从楼市表现看来,严跃进指出,就今年大趋势而言,交易市场不会太悲观,房企依然可以提振销售业绩。这两年包括江西和安徽等省份表现都不错,相关地产企业销售业绩大幅上升,进而形成了较好的投资机会和投资潜力。 

若新力控股成功上市,将给新力成都带来多大机会和改变?今后如何因地制宜的抓住成都的投资机会和潜力并深耕成都,或许是新力成都未来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 

对于双流项目的规划和进展,以及后续新力成都在成都乃至四川的发展战略规划是怎么样的?在文軒实验室联系新力成都方面后,截止发稿,并未得到相应的回复。

免责声明:

文中所示数据资料基于文軒实验室数据系统收集整理,我们极力确保准确性,但无法保证数据的绝对完整和准确,分析结果仅代表数据趋势,不构成市场交易和投资建议,且亦不会承担因任何不准确或遗漏而引起的任何损失或损害的责任。

版权声明:

本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文軒实验室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