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马上评|考研不等于逃避就业,别急着贴标签
日前,“逃避式考研”的话题在网上流行,不少人称“逃避式考研”正在成为不少应届毕业生的现实选择。据《中国青年报》援引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资料显示,2018届本科毕业生“受雇工作”的比例为73.6%,连续5届持续下降。而且,“正在读研”(16.8%)及“准备考研”(3.3%)的比例较2014届分别增长3.2、1.4个百分点。甚至在一些名校里,本科毕业生的深造比例甚至高达50%以上。
这些数字说明,的确有很多大学生毕业后没有进入社会,而是继续在校园里学习。只是他们升学的目的,到底是为了学术研究,还是为了逃避就业压力,每个人的情况则各不相同。从新闻报道来看,逃避就业压力者不少,但也不是所有人都恐惧进入社会,还有人的确想从事科研学术,还有不少人想法很“个性”,考研的目的非常个性化,比如想多一些自由时间,或者是为了逃避催婚的压力。
因此,不能简单地用“逃避就业”“恐惧社会”等概念给学生们贴标签,至于“逃避式考研”这个词,恐怕也不是一个精准的概括,有以偏概全之嫌。对此,我们既要看到这些年轻人存在的现实困境,也要看到他们身上更加多元化与个性化的人生选择。
比如,部分企业优先选择名校毕业的学生,于是,一些毕业于非名校的年轻人,希望通过考研找到更满意的工作。与其说这是逃避,不如说这是年轻人为改变命运而付出的努力。
不可否认,有些年轻人的考研选择趋于功利化,而非学术上的考量。但是,在此之外,考研也体现出了时下社会的宽容性与年轻人的多元化选择。
所谓多元化选择,就是说考研不再是个别有志学术者的“特权”,而是趋于大众化、全民化的教育。现在,考研人数与录取比例早已今非昔比。尤其是女生考研、读研的人数大幅增加,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我国“硕士研究生女生的录取比例每年都呈上升趋势”,而且这个趋势还在加快。
在不少观念传统的家庭里,女生似乎不像男生那样需要着急工作赚钱,在家庭经济条件允许下,一些不愿意进入社会的女生就会选择考研,这也让所谓的“逃避式考研”人数大增,其实他们并非逃避,只是有自己更多想法,不愿意轻易地被社会现实裹挟。
因此,对于越来越多考研学生的选择,不能简单地用“做不做学术”来判断其目的,而是要看到其中更多隐含的问题。我们当然要支持专注有志学术的年轻人继续深造、追梦,但也要对更多“不做学术”的考研者予以尊重、理解。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