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探险家的异域之旅:好奇柜中潜藏的独特生命轨迹
生活中,我们身边肯定有这样的人,喜欢收集自己痴迷的东西,邮票、手办、洋娃娃……或者其他稀奇古怪的东西。这些被收集的物品体现了人类爱好、信仰、私欲、病症的一部分,本质上都源自于我们真实的人性。
意大利人文主义者莱昂·阿尔伯蒂曾说过:“收藏之舟有如海岸线,瞬息万变,随着海浪起伏不断更改,难以捉摸。”“收藏”这一行为,大概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欧洲。远航抵达波斯与印度的商人带回的珍奇成为王子、高级教士和知识分子竞相追逐收藏的宠儿。
©《探险家的异域之旅:800年以来的奇珍发现与收藏》
收藏作为世界观逐渐变化的一种表达,在当时还是个新鲜的概念。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们认为收藏是一种让世界触手可及的方式——无论是从修辞的角度还是语意的角度看均是如此。海上的新贸易路线促进了世界文明的交流与交融,从小范围看,这导致了“好奇柜”的诞生。
罗利克博物馆,阿姆斯特丹
©非正常头骨研究中心
“好奇柜”是源自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收藏形式。在当时,好奇柜的收藏内容涵盖生物、地质、考古、宗教、艺术等各个领域,被视为一个展现世界的微观剧院以及记忆殿堂,也是现代意义上博物馆的最初原型。在人类的收藏历史中,好奇柜记录着科学与文明的演变,同时彰显着收藏者的身份、财富和学识甚至隐秘的癖好。
约翰·雅各布·佘赫泽在其著作《圣经地理铜版画集》一书中将神学和博物学结合了起来, 耐人寻味。
弗朗切斯科一世·德·美第奇、 巴伐利亚的阿尔伯特五世、斐迪南二世和鲁道夫二世这些鼎鼎有名的统治者,他们分别在佛罗伦萨、慕尼黑、因斯布鲁克和布拉格拥有自己豪华的好奇柜,亦或可说“珍奇室”。
从左至右依次是:弗朗切斯科一世·德·美第奇、鲁道夫二世和斐迪南二世
他们的柜子里充斥着各种发现,大的小的,或珍贵或平价,或罕有或常见,有的仍有生命,有的已然死去,比流传至今的那些更加令人震惊。他们保存了各类动物填充标本、油画、地图、钟表、科学器具和异域物品,以及象牙、黄金、瓷器、银器、珊瑚、玛瑙和珍珠母贝等贵重物品。他们在这里创造一个微缩版的世界,正如德国医生塞缪尔·奎奇伯格一针见血地指出,珍奇室是一个完美版的 “宇宙剧场”。
参观荷兰收藏家莱文内斯·文森特 (Levinus Vincent)位于哈勒姆的自然博物馆的访客们,安德里斯·凡·拜森(Andries van Buysen,1706年)。
几个世纪以来,探险家的足迹几乎遍布全球。人类的勇气和耐力已经征服了极地,热带丛林的秘密也已被发现,地球上最高的山峰已经听到了人类的声音……
人类的好奇心与占有欲,让他们不断把世界各处角落的有趣物件摆进自己的好奇柜。
▲ 珍奇室,比利时当代艺术家汤姆·莱肯斯绘
▲ 莱文内斯·文森特的珍奇室浮雕,发表于1719年。
▲ 伦敦维克多·温德博物馆收藏的21世纪珍奇室(Wunderkammer)译者注:Wunderkammer为德语。英文为Cabinet of Curiosities。亦可译为:奇趣柜、好奇柜。
▲ “动物标本剥制师”,布面油画、丙烯,由比利时当代艺术家汤姆·莱肯斯绘制。
▲ 贝壳收藏精选,亚历山大·伊西多尔·莱罗伊·德·巴德 (Alexandre-Isidore Leroy de Barde,1777—1828年),水 彩和水粉,藏于卢浮宫。
四百五十多年以后,剧目依然在上演,我们身边依然有热衷收藏异域物品的人。
博物民科张禾名的奇观室
©非正常头骨研究中心
设计师阿沛的家中
©非正常头骨研究中心
BJD设计师白城的工作室一角
©非正常头骨研究中心
从工业革命开始,蒸汽与电相继为人类远征世界提供了新的动力,闪耀的科技让走进博物馆的异域奇珍丧失了些许神秘感。而风格主题自由而独特、个体偏好鲜明的好奇柜却依旧展示着无限细分的人类隐性文明。好奇柜见证了独特生命轨迹在一系列物件中得到的延伸,每个个体展现的形式不尽相同,从中可以窥视到灵魂的千姿百态,让我们意识到这颗星球上的万物庞杂以及生命本身的珍奇魅力。
资料来源
《探险家的异域之旅:800年以来的奇珍发现与收藏》
公众号:非正常头骨研究中心
《探险家的异域之旅:800年以来的奇珍发现与收藏》
有书至美-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