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被“妖魔”的转基因|为什么要研究转基因?

澎湃新闻记者 徐路易
2019-07-27 07:33
来源:澎湃新闻
科学湃 >
字号

【编者按】

自从1983年第一株转基因植物问世以来,转基因技术的前行就伴随着巨大的争议。如今已有数十种乃至上百种转基因植物在世界各地的实验室中诞生,涉及作物种类包括木瓜、大豆、玉米、茄子等。然而在全球范围内,公众对转基因技术的概念认识却广泛受到阴谋论和政治群体的影响。

与所有技术一样,转基因技术在应用时需要严格的论证和政府的监管。尽管各国政府的监管方式有所不同,对转基因的科学理解却早已达成共识。澎湃新闻整理了国内相关学者的科普演讲,为公众简述转基因是什么、研究的必要性,并对转基因常见误解进行解答。本篇为该系列的第2篇。

人工杂交并不能解决所有的农业问题,人类面临的困难是由于物种之间的生殖隔离,有些物种之间根本没法进行人工杂交。

卢宝荣

“像我们说的种瓜得瓜,如果瓜里包含有优良基因,我们就没有办法通过杂交把它转移到豆里面去。还有些微生物包含有益的基因(例如抗虫基因),我们要想通过人工杂交将抗虫基因转移到棉花,那门都没有。”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特聘教授卢宝荣,在日前由墨子沙龙在上海举行的“科学精神中国行”活动中,提到了转基因技术的意义。

他介绍,红薯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也是一种天然转基因作物。在通过微生物感染,外源农杆菌的DNA片段进入其中,而且与之共存,带来新的性状。《美国科学院院报》中的研究曾提到,从红薯作物的栽培选育进化历史上看,所有栽培品种都获得了农杆菌基因,而野生亲缘种中没有检测到。因此可以说明转基因作物在自然界中是存在的。

卢宝荣教授用车。科学家在微生物或动物里发现了一个非常有用的基因,就可以利用生物技术把基因从微生物或动物中分离克隆出来,再找一辆“车(质粒)”,把这个基因装载和固定在车上。用这辆“车”来感染一种微生物,让它不断繁殖生产出许多基因的拷贝,再通过这个微生物把基因送到宿主——希望改良的植物细胞中。这个时候,从外源来的基因(抗虫、抗病、高产和优质基因)就可以转移到目标植物品种的细胞中。

随后这些携带有优良基因的细胞或组织将被培养成小苗,每一颗小苗里面就都包含了这样的优良基因,待小苗长成以后就形成了转基因植物。

这便是现代生物技术转基因的方法,尽管过程与杂交不一样,但目标都是为了改良农作物的性状,培育优良品种。而市场上通过安全审核批准饲料用或食用的转基因作物,则是经过了转基因植物几代繁殖的性状观察,基因表达安全稳定的考核;有些还需要接受生态影响的检查。

“从前我们依靠天然杂交和人工杂交来改良品种,都有碰运气的情况。如果运气好,有用的基因就转移到了品种中,运气不好就不一定成功,不一定能培育出可量产、优质的品种。但是利用转基因生物技术,我们就可以非常精准地掌握控制转基因。”卢宝荣表示。

目前,中国批准种植的转基因作物有木瓜和棉花。卢宝荣介绍,转基因抗虫棉花及其产业化拯救了国内的棉花产业。此前由于棉铃虫已经对化学农药产生了极强的抗药性,依靠喷洒农药已经没法控制住害虫,即便一个星期喷两、三次化学农药都不会有效,如今国内种植的大部分棉花都是转基因抗虫棉花。

    责任编辑:李跃群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