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涂睿明:读书写字,“小”瓷窥“大”

2019-07-26 16:0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他是著名瓷人、陶瓷文化研究者、作家;

他的微信签名是:读书、写字、做瓷;

但他说:首先,我是个读书人。

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的“理科生”,梦想曾是“考上北大哲学系”;放弃海关系统高位,醉心陶瓷工艺:一手做瓷, 亲历制作过程中的七十二道工序;一手著书,写出《制瓷笔记》《捡来的瓷器史》……

是瓷人也是作家。7月28日,涂睿明即将来到朵云书院广富林店,在云间读书会第9期《捡来的瓷器史丨探寻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畅谈瓷器背后的美学与文化。

我们提前和他聊了聊。

“读书、写字、做瓷”

“读书、写字、做瓷”是涂睿明的一种生活状态。每月,他读书少则五本,多则十本以上,既为了积累,也为了写作。种类不限,既“杂”且“闲”。

“我最近在看的书,故事类比较多。看唐宋传奇,也看《黑塞童话集》。前段时间看了朱大可的《神镜》,很棒。和写作有关的书,比较大部头,比如最近读的《美的焦虑:北宋士大夫的审美思想与追求》,还有明代的《瓶花谱瓶史》。”

涂睿明读书“没有明确的计划”。兴之所至,随意翻拣。但因为心中“对传统文化和美学的兴趣”贯穿始终,阅读往往是解答心中疑惑的过程。

正如他对陶瓷的研究一样,“虽然集中在很窄的一个领域里,但它涉及的范围特别广”。

他说,读书给了他两点启示:一是怀疑精神;二是视野。

怀疑精神,是研究陶瓷的“必需品”。陶瓷是一门“实践的学问”,关于工艺的史料非常少。“道听途说,以讹传讹非常普遍”,所以要时常向工匠考证,甚至亲手尝试,因此“心里常常有一个问号”。

视野也是一样。做研究时,他“一旦涉及到某个具体点的时候,不太会陷于传统意义上的陶瓷学术界看法”,而是站在一个更开阔的地方,从历史、文化、美学和工艺的角度出发来看待它,辨明真正的价值。在此之外,更是以“制作者”的身份,身体力行去实践它、验证它。

小小一片瓷器,包含了人文、历史、经济等种种方面。入得门来,才发现天地如此广阔。

探索新的“陶瓷成长史”

“在更大的框架下”研究陶瓷,体现在涂睿明的书中。比如《捡来的瓷器史》。

“以往的陶瓷史,都是断代史。就是讲唐代有什么瓷器,宋代有什么瓷器,元代明代各有什么瓷器。因此,读者看到的是‘并列的历史’。所谓宋代五大名窑,秘色瓷,后来的景德镇窑等等,你会觉得它们是一种并列的关系。但实际上,如果把陶瓷发展看作一个整体,你会发现这其实如同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

没有“专业名词”,《捡来的瓷器史》用朴素的文字讲述了“陶瓷的成长历程”。

“和人一样,陶瓷从‘幼儿’长成‘青少年’,再长成一个‘巨人’。人生中总会有重大转折,比如高考。对瓷器来说,元代就是一次‘高考’。”

写作这本书的契机,源自一次在古县衙浮梁河边的散步。涂睿明捡到一片杯底,由此写了好几篇谈陶瓷工艺的文章,一下子“上了瘾”。

从“工艺”角度出发,“整个陶瓷发展的大图景一下子全部勾勒出来”,让他很是振奋。

陶瓷文化因其特殊的“实践”性质,在研究上常有困难。总结来说,就是“工匠无法著书立传,文人不懂制作工艺”。而涂睿明,即是一位“制作者”,又能提笔写明,因此视角别具一格。

拿青花瓷来举例。陶瓷学术界主流的观点认为:青花瓷是当时出现的一种新美学风格,而且在工艺上能大量生产。但从工艺的角度来看,青花瓷工艺是一个“分水岭”,它设立了一个“特别高的门槛”,从此把“景德镇窑和其他窑口区分开来”。

“如果不了解工艺,很难意识到这个问题。”涂睿明说。

瓷文化框架之大,远超想象

除了艺术价值,陶瓷在整个人类文化史的价值其实比我们想象的大得多。

大多数人可能意识不到,“陶瓷其实是工业革命之前,人类发明的最顶尖的科技”。李约瑟《中国科技史》里有一卷就是讲陶瓷。陶瓷,还是全世界古代大宗商品贸易总量排名前三的商品。从文化交流史上看,它又是文化和美学的载体。

因此,“陶瓷在整个人类文明中,无论是科技史,贸易史,文化史,艺术史,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现有的一些研究,往往只集中在考古和古玩鉴定两个“小”领域里,“实在有太多东西可以去挖掘了”。

书写《捡来的瓷器史》,对涂睿明来说,也是理性思考“手工艺对整个人类文化的价值,和它的未来”的过程。手工艺作为生产方式,正在被逐渐淘汰。但手工艺的价值,“正在被重新认知”。

正如他自己说的,“瓷,是我的一个‘出口’。凝聚了我的审美经验、审美能力、知识储备,能让我以它为契机,去写作,去实践,去创造。”

涂睿明荐书

《青花瓷的故事》

理由:全球视野下的青花瓷。陶瓷爱好者容易陷入考古视野或收藏视野,这大大低估了青花瓷的价值和历史意义。

《白瓷之路》

理由:作者是最顶尖的艺术家,陶艺家(陶艺家被认可为顶尖艺术家的很罕见),还是优秀的作家,他个人对陶瓷历史文化的探访和朝圣之旅,精彩绝伦。

《瓷之色》

 

《瓷之纹》

 

理由:关于陶瓷的两个局部视角,颜色和纹饰,但看到的不是局部。文字又好。入门必读。

《洞穴》

《我在天堂那五年》

理由:两本书的主角都是“陶工”,单单是注意跟陶有关的部分就会很有收获,更不必说前者更是文学大师的作品,而后者是著名的励志图书。

《中国外销瓷》

 

《中国外销瓷》

 

理由:两本书是同一个名字,不同的作者。其实征服世界的中国瓷器对中国人而言是非常陌生的。

《纹饰之美》

 

理由:最后补充一本我的新书吧。这是我解读《中国纹样》的一本小书。《中国纹样》是1867年在西方出版的一本影响很大的书,作者是著名的设计师欧文·琼斯 ,这可以说是他观察研究中国宫廷器物(绝大部分是瓷器)的一本图集。弯转得有点多,但会比较有趣。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