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今天 | 125年前,天津出发的800多名官兵殉...
本文原标题:《今天 | 125年前,天津出发的800多名官兵殉国,拉开大战帷幕……》
7月25日,中华民族情感日历特别标注的一天。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的今天,清晨,日本海军在朝鲜牙山湾口丰岛西南海域袭击中国海军舰船,在这中日双方的第一次海战中,中方惨败,济远舰以一敌三,不敌败走,从天津港搭载1100多名清军官兵的英国怡和洋行商船“高升”号被击沉,800多名官兵殉国。
“丰岛海战”作为重要导火索开启了历史。6天后,中日两国正式宣战,改变中国命运和近代东亚格局的甲午战争拉开了帷幕。
甲午战争和天津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
+
丰岛海战:拉开了甲午战争的帷幕1894年,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协助镇压东学党起义,清政府即派兵赴朝,进驻牙山。日本借机也出兵朝鲜。不久,朝鲜政府同东学党达成妥协。清政府命入朝军队集结牙山,准备撤回,同时要求日本撤军。日本拒不接受,随后挑起武装冲突,企图以武力控制朝鲜。清政府为增援牙山孤军,派北洋海军巡洋舰“济远”、“广乙”,练船“威远”,炮船“操江”,由“济远”管带方伯谦率领,护送运载援兵的“爱仁”、“飞鲸”、“高升”三轮(均为雇用的英国商船)赴朝。租用英国的“爱仁”、“飞鲸”、“高升”号三商船,由清政府承担风险,如果遇难照价赔偿,军火损失由中国自负。考虑到由进海口到牙山登陆还有35公里路程,要行两天时间,而且只能用民船陆续运送,所以决定3船分批由天津塘沽出发:“爱仁”号于7月21日下午开,载仁宇正营、副营各500人,管带为江自康、谭清远;“飞鲸”号于22日傍晚开,载芦防步队、义胜前营各200人,管带为潘金山;“高升”号于23日晨开,载义胜前营300人、通永练军左营500人、亲兵前营炮队100人、北塘水雷营35人,分别由吴炳文、骆佩德、许天才、张砚田管带。为防不测,海军提督丁汝昌命“济远”、“广乙”、“威远”号三舰从威海卫出海,护卫“爱仁”、“飞鲸”号两运兵船;“高升”号运兵船则由“操江”号舰护航。
1894年7月23日的清晨,中国的天津港码头人声鼎沸,按照事前的计划,1100多名淮军士兵将在这里搭乘“高升”号,奔赴朝鲜。支援那里的中国军队。但他们并不知道,在黄海海面上,日本的联合舰队已经虎视眈眈的等着他们了。
“高升”、“操江”号两船的开船日期被在天津的日本间谍石川伍一侦悉,为日本海军立下头等军功。石川伍一自幼读私塾,后入兴亚学校专攻中文。19岁时来中国,为日本海军收集情报。当时他冒充广东人,穿中国衣服,隐藏在天津军械局书办刘树芬家中。一些人为他提供情报,刘树芬将各军营枪炮、刀矛、火药、子弹数目清册及军械局东局海光寺每天造子弹数量照抄一份给石川伍一。丰岛海战前几天,刘树芬从电报中探得“高升”、“操江”号两舰的开船日期,告诉了石川伍一。石川如获至宝,密电大本营:“‘高升’、‘操江’号将于本月23日早晨从大沽口开出,载兵1100多名至牙山。”此电报发出后,石川伍一又密谋炸毁海光寺军火库,案发被捕,和刘树芬一起被斩首。
▲石川伍一像1894年7月24日下午,由方伯谦率领的北洋海军“济远”、“广乙”编队正在朝鲜牙山湾外驻泊,保护运载中国陆军的运兵船安全入港装卸人员和物资。为了加快进度,两舰上的小艇也加入了繁忙的转运工作。正当一切都在忙碌进行时,牙山湾口外的南洋湾突然出现了一艘日本军舰,随即转舵而去不见踪影。下午5时30分,先行出动侦察的“威远”舰从仁川返回,从“威远”不同寻常的的高航速上,北洋舰队官兵们嗅到了不祥的气息。
+
+
喋血的丰岛海面:狭路相逢,海上屠杀7月25日凌晨,北洋海军济远、广乙两舰完成护航任务,从朝牙山返回旅顺,取道丰岛西北海面时,突遭早有准备的日舰拦截围攻。此时,适有清政府租用运载中国士兵的英国商船“高升号”由天津驶至,也立即遭到日舰攻击。护航操江号被掳,“高升号”将士拒绝投降,被击沉,上千名官兵殉难。广乙被重创,触礁焚毁。济远管带方伯谦悬挂白旗欲降,爱国士兵抗命,怒发尾炮还击,重创日舰吉野号。丰岛海战后,日本取得了朝鲜海面的制海权。同日,日陆军4000余人偷袭驻守朝鲜牙山成欢驿的清军。总兵聂士成率部迎战失利;提督叶志超怯敌临阵脱逃,牙山失守。7月25日上午7时20分,双方相距3000米。日本第一游击队队长坪井航三在考虑打还是不打。当初出航时联合舰队司令伊东佑亨曾训令:“若在牙山湾附近,中国舰队力量弱小,则不必一战;若力量强大,则进行攻击。”坪井航三问参谋釜谷忠道海军大尉:“你看,这两艘中国兵舰能算强大吗?”
釜谷忠道拿起望远镜仔细观察后回答:“论火力,大的那艘约有20多门炮,小的只有几门炮,而我舰队三舰共有86门炮,对我们来说当然不算强大。不过究竟是强是弱,必须通过战争来判断。”坪井又问:“那么你的意思是打!”釜谷回答:“是。”于是第一游击队三舰都挂起了立即作战的信号。7时45分,“吉野”号首先向中国兵舰开炮,日本不宣而战。中国“济远”号进行还击,拉开了中日甲午战争的帷幕。
7时52分,“济远”发第一炮还击“吉野”。7时55分,“秋津洲”开始向“济远”发炮;一分钟后,“浪速”也向“济远”开炮。三舰集中攻击“济远”,弹密如雨。尽管如此,“济远”将士仍奋不顾身,拼死战斗。此次战斗中,表现最为英勇的是帮带大副都司沈寿昌、枪炮二副柯建章和天津水师学堂见习生黄承勋等人。沈寿昌一直在舰前屹立掌舵,指挥炮手还击,不幸头部被弹片击中而牺牲。柯建章接替沈寿昌掌舵督战,也中弹阵亡。黄承勋见大副、二副都已牺牲,自告奋勇掌舵作战。但他也中一弹炸断了手臂,被水兵抬进舱内,抢救无效,临死时黄承勋对大家说:“你们各有岗位,不要顾我。”说罢断气殉国。
日舰浪速号日本3舰围攻“济远”号时,“广乙”号也投入了战斗,一上场就被击中两弹,船身歪斜,但仍与敌舰继续作战。后来“浪速”、“秋津洲”对“广乙”进行夹攻,因炮烟遮盖,看不清目标,“广乙”未再受损伤。不久“广乙”在“浪速”后面出现,“浪速”舰长东乡平八郎下令开左舷大炮进行射击。“广乙”损伤甚重,舰上将兵阵亡30多人,实在无法再战,只有向右转舵遁去。“浪速”随尾追击,被“广乙”回击一炮,打中“浪速”左舷,击碎锚机。第一游击队队长坪井航三见“广乙”已受重伤,便下令放弃追击。“广乙”逃脱后驶至朝鲜西海岸十八家岛搁浅,管带林国祥放火焚船,率残部登陆,直奔牙山。及至牙山,闻叶志超已退至平壤,便乘英舰“亚细亚”号回国。那时全舰只剩下17人。
且说“广乙”号重创后,“济远”号更加孤立,而且舰上已死亡30人,受伤27人,势难抵抗,便全速向西遁去。“吉野”、“浪速”随尾追击,“济远”只好挂着白旗疾驶。后来“浪速”超过“吉野”,距“济远”3000米的时候,便用舰首大炮射击“济远”。“济远”在白旗下又加悬日本旗,拼命向西遁去。及至12时38分,“吉野”距“济远”只有2000米了,水手王国成挺身而出,奔向舰尾,在另一名水手李仕茂帮助下,用15厘米口径的尾炮,对“吉野”连发四炮。“吉野”受伤,船头开始下沉,被迫掉转船头回航。26日早晨,“济远”号死里逃生,返回威海卫基地。
+
+
“高升号”被击沉后,清政府跳入外交陷阱挂着英国国旗的“高升号”被日本舰炮击沉时,正是“日不落帝国”的米字旗横行世界的年代,消息传来,英国人的震惊和愤怒可想而知。“高升号”被击沉后,先后获知此事的英国驻天津、烟台、仁川领事馆都立即将所了解到的情况报告给在北京的英国公使欧格讷,欧格讷马上给英国外交部发去电报。但是,战端一开,清政府马上封锁了国际密码电报。直到7月29日,英国外交部才收到了欧格讷的首份报告。
遭受了直接损失的怡和洋行印华轮船公司同日也向英国政府报告:“这(高升号事件)是在公海上发生的一种海盗行为……我们强烈认为,应迫使日本政府因残害他们的生命而对其遗属给予赔偿,赔偿额应足以使侵略者感到非常沉重。”
当时世界上军力最强的英国海军,甚至在英国政府表态之前就做出了不同寻常的军事部署。英国远东舰队正巡弋在黄海海域,舰队副司令斐里曼特从欧格讷处获知“高升号”被日本击沉,随即率舰队前往仁川。敏捷号军舰被派往日本长崎,与日方交涉,射手号军舰出海搜寻日本舰队,要当面向日本舰队司令质询。
面对斐里曼特来势汹汹的质问,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伊东佑亨答复说:“浪速号舰长当时并未接到命令,只是凭一时冲动行事,但事实证明他的行动是有道理的。”
随后,英国政府正式通告了高升号事件,并强调“被击沉的那艘英国船,可能还悬挂着英国国旗。”一时间,英国舆论沸腾,媒体几乎是一边倒地抨击日本,建议政府采取报复措施。日本驻英公使青木周藏紧急致电陆奥宗光:“所有报纸皆载有此事,并唱反对我国之说。”
事态的发展正中李鸿章下怀。当初他决定租用英国商船运兵,谋算之中就有这样的局面——日本人要是敢对英国商船动武,惹恼了英国,中国就会得到这个强援。“高升号”被击沉的第二天,李鸿章迅速接见了英国驻天津总领事宝士德,极其强烈地抨击日本人在和平时期炮击中立国船只,希望英国舰队司令对日本人采取断然措施。宝士德事后评价道,李鸿章“很善于在日本人侮辱英国一事上‘做文章’”。
“高升号”事件之后,清政府马上联合英国政府进行了几轮联合调查,但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系统的调查报告,也没有为舆论提供更多的证据材料。他们几乎是在坐等其成。
反观日本政府,虽然是在意外之中被海军拖下水,斥责“小个子东乡平八郎捅了个天大的麻烦”,但是日本内阁很快高效运转起来,在中、日、英的三国角力中折冲樽俎,站上了最有利的位置。
+
+
日本到底靠什么骗取英国人的信任?7月31日,日本政府正式向英国通报了击沉“高升号”的情况。陆奥宗光召见了英国驻日公使巴健特,递交了丰岛海战报告。日本在报告中倒打一耙,诬称是中国军舰先向日舰开火,日舰事后才知道击沉的运输船是英国商船“高升号”,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这是一份处心积虑、几经篡改的报告。
挑起战端的日本联合舰队向日本海军省提交的战况报告是初稿,其中描述已经是满纸谎言。接阅报告的海军省主事山本权兵卫在报告中加了一句:“‘济远’进至‘浪速’尾约300米处,突放其尾部鱼雷向我袭击”,以此作为“开战第一枪”,把挑起战端的责任推到中国身上。
山本权兵卫煞费苦心,可是忽略了报告中此前还有一句:“‘浪速’暂停炮击”,自相矛盾。报告到了陆奥宗光手头,他马上看出了破绽,又提笔将“暂停炮击”改成了“暂不炮击”,这才理顺了日本的逻辑。
在给英国提供了这份报告的同时,陆奥宗光还表达了一个十分谦恭的态度:如果查实,确实是日本军舰错打了英国商船,日本将赔偿全部损失。这个态度明显博得了英国的好感,英国外交大臣金伯利在随后向日本公使发出的照会中说:“我满意地注意到,日本政府已经表示愿意为其指挥官的失误提供适当赔偿。”
而清政府则对日英两国交涉中的外交辞令产生了误判。清政府驻英国公使龚照瑗当日电告李鸿章:“倭今遣使向英告罪,英查例办。”他们期望的英国将追究日本责任,似乎正在变成现实。金伯利给日本公使的照会中的确也有告知:“由于日本海军的行为而使英国公民生命、财产所遭受的一切损失,日本政府必须完全负责。”
显而易见的是,陆奥宗光是在“反话正说”,要让日本赔偿损失,先要查实日本的责任才行。在此之前,日本要抢先证明击沉“高升号”没有错。
恰在此时,英国媒体上出现了支持日本的重磅言论。8月3日,剑桥大学教授韦斯特莱克在《泰晤士报》上刊文,认为日本击沉“高升号”是合理合法的行为。8月6日,《泰晤士报》又刊登了牛津大学教授胡兰德同样论调的文章。
“高升号”事件后,日本人开始细节的补救。陆奥宗光一再强调“必须制造日本行动的正当性”。“高升号”事件仅仅一周之后,日本政府就完成了详细的丰岛海战情况报告,并通过外交渠道广泛传播,随后又提供了“高升号”事件的“末松调查”。而中国联合英国进行的几轮调查却零散而缓慢,始终没有形成系统而有冲击力的叙述。那些国际法专家们能够获得的信息,多数由日本而来。
日本很快显示了他们的“兵力”。丰岛海战挑起了中日甲午战争,清廷陆军在朝鲜战场上一败再败。9月17日,大东沟海战爆发,北洋水师当时虽并未完败,却在随后龟缩至威海港,将制海权拱手让与日本。陆奥宗光敏锐地感觉到,“英国在牙山战役前对我国所怀的感情,现在已是如何的大为改观!”
这种改观,最直接地体现在英国对待“高升号”事件的态度上。
1894年11月10日,英国皇家大法官赫思齐签署备忘录,正式裁定日本军舰击沉“高升号”具有完全的合法性。
英国政府的立场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逆转,看似突然,但仔细品味英国政府在此事件中的前后表态,其实一直给自己留着转圜的余地。即便是在8月2日要求日本对击沉“高升号”负责的照会中,英国外交大臣金伯利也留着“活口”:“一旦英国政府收到详细的情况报告而做出最后决定,我会马上向你通报。”换言之,这还不是英国政府的最后决定。英国在审时度势,寻找着利益最大化的方式。
在李鸿章自以为得计的谋算中,满心想要借“高升号”事件联英对日,但在英国看来,与新崛起的日本爆发冲突,未必对英国有好处。
+
+
日军击沉英国轮船,为何要中国赔偿损失?12月4日,英国皇家法官向外交部提交报告,指明“中国有责任赔偿因此事件而给英国臣民和财产造成的损失。”中国与怡和洋行签订的租船合同,这时被英国用作向中国索赔的依据。该合同第二十五条约定:“如中日之间发生战争,双方一致完全同意该船立即驶往上海并在上海终止该合同,其条件是租用方可以十九万墨西哥元买下该船,并在终止合同后一个月内于天津或上海付清。”这等于明确了“高升号”在战争中可能损失的处理办法。
这个结果让清政府大跌眼镜。甲午战争中完败于日本已经让中国元气大伤,“高升号”事件不但没能把英国拉在自己一方,反而还要向英国赔款,几近羞辱!
弱国无外交。中、日、英三国的强弱之分已经注定,清政府在国际法和国际外交中讨不到任何便宜。清政府只能抱定“日本尚未宣战,首先开炮击毁英船,应向该国索赔”的立场反复重申,对赔款“坚拒不许”,却再没有什么办法改变英国的审判结果。
中英两国的索赔谈判陷入僵持,一谈就是八年多。
1903年5月,清政府按照汇率比价,拨付白银31万多两,付清了赔款。一场引发历史变革的国际事件,就此画上了句号,也在中国近代史上再次留下了屈辱的一笔。
而“高升号”事件的影响远不止31万两白银所能偿清。
“高升号”事件是甲午战争中发生最早、牵涉面最广、耗时最长,也是最重大的国际政治多边角逐。清王朝老大帝国的尊严在甲午战争后彻底崩塌,从此沦为亚洲最大的一块肥肉。
日本通过“高升号”事件,在西方列强阵营中成功上位,又借着甲午战争后中国的巨额赔款,国力大增,野心日益膨胀,开始了在亚洲扩张的脚步。
西方列强放弃了对中日平衡的把握,不再平等相待,“高升号”事件也是英国亲日路线的开端,对日本的绥靖、纵容一直持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终于酿成了对亚洲乃至世界的灾难。
在这场战争中,日本间谍成为军事行动的先锋,使日军“尽知我军情”。更可笑的是,由于技术落后、编制原始,清廷的密电码早已被日军破译,清廷竟毫不察觉,从未修改密码。结果在随后的马关谈判中,政府与李鸿章的往来密电被日本人一览无余,连“和谈”都不过是表面文章。
通过甲午战争,日本迫使清政府签署《马关条约》,一下获得巨大的战争利益。其外相陆奥宗光高兴地说:“本国全部收入只有8000万日元,一想到现在会有3.5亿日元滚滚而来,无论政府和私人都觉得无比的富裕。”甲午战争的胜利,刺激日本沉迷于对外侵略,将整个国家变成一部疯狂的战争机器,从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40年代的半个世纪,日本与中国、俄国(及苏联)、德国、法国、英国、荷兰、美国、澳大利亚几乎全世界主要国家都交过战,将战火烧向整个亚太地区,其疯狂程度在人类历史中亦为少见。日本的侵略战争给亚太各国人民带来灾难,必然遭到被侵略国的坚决反抗,最终使日本民族招致灭顶之灾。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历史创伤,但也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中华民族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和牺牲,迎来了今天伟大复兴的曙光。记住历史,不是延续仇恨,而是记住教训,知耻后勇,不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编辑|霍然综合 |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甲午悲歌北京日报今晚报天津记忆保密观
在看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