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北上苏”成科创板新三角,为何苏州这次能走在深圳之前?

澎湃新闻记者 陈珂
2019-07-25 21:32
来源:澎湃新闻
长三角政商 >
字号

科创板推出以来,苏州的企业,不管是申报数量,还是上市数量,都在全国名列前茅、表现突出。

7月22日上午9点30分,伴随开市锣声的响起,首批25只科创板股票开始在上交所交易,科创板正式开市。25家上市企业中,有3家是来自苏州。苏州又在众人面前“秀”了一把。

苏州也因此超越深圳(1家),成为仅次于北京(5家)、上海(5家),拥有科创板首批上市企业国内排名第三多的城市。

从科创板目前受理企业149家来看,苏州有12家企业获科创板受理,这一数据与深圳齐平,居于北京、上海之后。

苏州这次走在全国公认的“创新之城”、“科技之都”深圳之前。那么,苏州是靠什么才生出这样一股科创力量?

对此,多位受访企业家专家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称,科创板中的苏州企业多为“硬科技”,此次取得佳绩既基于苏州长期以来发达的制造业硬实力,也是苏州当地近年来注重高科技企业培育和区域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功能提升的结果。

苏州科创板“首秀”

如果对比数据可以发现,苏州并不比深圳的科创企业多。

截至2018年底,深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累积达1.44万家,总量仅次于北京。而苏州同期的数据为5400多家,相较少了一半。

但这不妨碍苏州此次科创板上的出彩。它跻身全国前三的上市企业数量使得“北上苏”成为目前科创板上的头部力量。

科创板,是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的独立于现有主板市场的新设板块,主要服务于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以及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截至目前,上交所共披露149家科创板受理公司。28家已注册生效,其中25家为科创板首批挂牌上市公司。这25家上市公司募资规模370亿元,主要分布在生物医药、半导体、新能源等多个新兴产业领域。

据悉,首批公司在研发投入、研发人员数量上,均远高于创业板等存量市场公司,这反映了科创板的科创定位。

苏州此次入围的三家企业华兴源创、天准科技和瀚川智能便是如此。据《苏州日报》报道,2018年华兴源创和天淮科技的研发费用占当期营业收入的百分之十几,瀚川智能的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重都达51.91%。

“在一定程度上,此次科创板苏州取得的成绩,代表了苏州当前转型升级取得的良好进展,是苏州科技服务企业转型发展的良好成果。”苏州市科技局副局长沈丹对澎湃新闻称,当前苏州正处在转型升级、推进高质量发展阶段,但过去没有直观的数据可以展现苏州在这方面取得的成绩,科创板正好是一个展示。同时,科创板也是一个指挥棒,对苏州进一步做大做强科技创新有引导作用。

澎湃新闻从苏州市委宣传部了解到,苏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创板蕴含的战略意义和历史机遇,多方合力、推动企业精准靠前对接科创板。

今年年初,苏州市政府就召开专题研究会,提出设立科创板上市工作协调小组,统一指导协调科创板上市推进工作,并召开推进科创板上市工作座谈会,发动各板块、各部门支持企业科创板上市工作。

全市还多轮遴选企业,提高企业储备精准度,加强宣传培训,先后培训企业近300家,帮助更多企业了解科创板的基本要求和上市路径。

为更好地协调重点企业困难,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苏州市政府办印发了《关于鼓励企业科创板上市的若干意见》,对意见有效期内申请在科创板上市获准注册的辖内企业加大扶持力度等。

“政府取向很重要”

在苏州晶方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蔚看来,苏州此次在科创板上能有这样的成绩,跟苏州当地政府对科创力量的培育分不开。

他对澎湃新闻说,科创不是“短期活”,一个企业、一个地区科技能力的养成是要积累的。“就像书法家,没有十几二十年的沉淀,科技是做不好的。”苏州此次申报科创板的大多数企业都在苏州有十几年的历史。

搞科创就像科研家一样“坐冷板凳”,这也意味着科技型企业很难在短时间内获得很好营收。“但苏州的政府取向就很好”,王蔚认为,当地政府长期对科技创新型企业予以资金、政策扶持,但并不急功近利,不要求企业短期营收,“不主张企业一定要快速赚钱,不鼓励企业拼命通过并购等形式快速扩大”,而是“放手让你去做自己合适的事情,去做精做深做强”。

“比如园区政府,平时不来打扰你,有事情找他们则是有求必应。”王蔚认为,这种让企业踏实做事、不因追求绩效而干扰企业的氛围,对科技型企业的成长尤为重要。

苏州科技局副局长沈丹告诉澎湃新闻,长期以来,苏州都坚持对科技型企业的阶梯式培育,并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政策体系。

沈丹介绍,苏州对创新型科技型企业的培育分为三个层次。一类是针对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和高成长创新型企业有相应培育计划,比如对高成长创新型企业都有连续五年、每年最高两百万元的资金支持。

一类是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对于这类科技型企业的中坚力量,苏州2008年就在全省率先推进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也因动手较早,苏州到目前为止积累了5000多个高新技术企业,今年还将有3000多个企业即将进入培育库认定环节,可见苏州还会有很强的高新技术企业后备部队。

第三类是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使用普惠性政策措施支持。“我们这个政策是一以贯之的。这批企业面广量大,大多在起步阶段就可以获得科技贷款贴息、科技保费补贴等政策补助。”沈丹说。

总结这一套政策特点,沈丹说,其优点在于对于企业的各个成长阶段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扶持和引导。“从起步阶段到中坚力量,再到高层次的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高成长创新型企业,呈现阶梯式续力。“全国其他地方也有类似政策,但我们算做得比较早、相对系统的。”

沈丹还介绍,苏州长期在科技金融上也做了很多工作,这对企业的成长也至关重要。“比如我们下属科创投公司是国资公司,我们会鼓励他们做天使投资,并要求他们对科技型企业投资也要有一定比例。”沈丹表示,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引导社会资本支持创新。

“仅仅是序章”

“苏州此次科创板首秀,是苏州长期在科技企业培育努力成果和硬科技实力的体现。”元生创投创始合伙人陈杰对澎湃新闻所说,但这也不能表示深圳等地区在科创板上的成绩不会“追上来”。

苏州专家咨询团成员,苏州科技大学城市发展智库副院长王世文也对澎湃新闻表示,“路遥知马力”,这仅是阶段性的成绩,苏州、深圳究竟孰弱孰强,还要看后续表现。

王世文认为,目前,苏州科创板受理与注册企业活跃,是区域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功能提升的结果,也是对高科技企业培育与科技金融引领实效的检验。但“这仅是序章”,IPO融资以及上市后企业发展才是精彩大戏,苏州还将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他也在《苏州日报》上刊文表示,目前市区两级对科创板上市颇多积极支持,从产业基金到科创板产业基金,从上市前宣讲到上市后奖励等,但多是锦上添花,而雪中送炭之举却亟须来一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例如,对企业的上市奖励可以尝试转化为对上市后科技创新投资的激励,或激励中介机构“伯乐相马”,培育科创成色足、成长潜力大的早期企业上市。

“资本市场对科创的双刃作用也不容忽视,公众公司也面临创新专注性下降的可能。”王世文说,上市后,企业会面临短期业绩目标压力,但也要不忘科创板上市初心,牢记科创板不同于其他板块的特点,保持对科创能力提升的持续专注。同时上市并非一锤子融资买卖,上市后企业还需提升资本市场运作专业能力,善于运用资本市场工具提升科创实力。

“总之,现在仅仅是一个开头,苏州科创板还有待市场考验。”王世文对澎湃新闻说,如何继续保持苏州上市企业数量优势和实现上市后创新实力跨越提升,还需继续保持“深水静流”的苏州行事风格,有效务实培育科创“源头活水”。

    责任编辑:李克诚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