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00斤女孩为了减肥味觉失灵:再见完美的自己
讲的是一个200斤的女生
想要得到幸福、想被接纳的饥渴。
她因为旁人的看法,决定去减肥,
为了解决心理上的饿,她身体上必须挨饿。
这部新片在今年7月的台北电影节展露头角,
获得国际新导演竞赛观众票选奖,
女主角也是一个胖女孩,
她获得最佳新演员奖后说,
“希望我这样演员的存在,
能让创作者有更多想象,更多元的思考。”
《大饿》还掀起了对于“胖子歧视”的讨论,
我们生活在一个对胖子并不友好的时代。
导演谢沛如青春期时曾经胖过,
成为一个胖子的阴影一直伴随她后来的人生,
“拍这部电影也是一个自我疗愈的过程,
女主角有一句台词:去你妈的更完美的自己,
像是在回应从前那个没有自信的我。”
自述 谢沛如 编辑 倪蒹葭
一个200斤女生想被接纳
《大饿》的女主角叫阿娟,30岁,喜欢煮菜,对周围的人都充满善意和爱,体重200斤。
她在安亲班(台湾的儿童课后托管中心)负责煮饭,跟小朋友都相处得非常愉快,也很关心妈妈,是个好女儿。她有蛮多不错的特质,但是别人眼里看到的就是她的身材而已。
电影的开头,她度过了一个悲惨的生日。第二天,妈妈迟来的生日礼物是帮她报名减肥课程,在餐桌上催促她:你现在不减,以后更难减。
在这种刺激下,她终于决定去减肥。因为她想要得到幸福、想被周围的人接纳,这是一种心理上的饥渴。
阿娟为了解决心理上的这种饿,不得不让自己的身体挨饿,想办法节食,所以就有了片名“大饿”。
有一个普遍的误解是觉得批评肥胖者并不算什么坏事,或许还能刺激他们积极减肥,但事实正好相反,对一个人的体重指指点点反而往往会加剧他的不健康行为。
阿娟各种方法都试了,减肥到后来有点走火入魔,最后她选择做胃绕道手术,是一个把胃缩小的减重手术。
我觉得食物是爱,胃就是装这些爱的容器,她想要被爱,反而要把这个容器给缩小,是一个蛮讽刺、蛮悲伤的事情。
因为手术的关系,更多是心理上的原因,电影中阿娟味觉出了问题。她是厨师,热爱美食,味觉对她来说是很重要的东西。
虽然电影的主角是一个胖女生,但我其实更想讲的是,其他人怎么去对待一个胖女生。很简单的一句玩笑话,背后有多少的重量在里面。
胖子本身就是一种性别
剧本初稿在2014年写好,很想讲这个故事是因为我青春期的时候胖胖的。
我小时候,妈妈喜欢把我打扮得漂亮,像小公主一样。到了初中开始发胖,那个落差很大,当时家人就叫我“阿肥”。
因为想要融入大家,我就会故意好笑一点,做一些比较傻的事情,让大家觉得好亲近,因为当你不是标准身材,大家对你的个性的要求是更严苛的。
胖子好像是没有性别的,胖子本身就是一种性别。初中、高中我一直不太敢做一些很女生的事情,怕人家觉得有种东施效颦的感觉。
后来虽然瘦了下来,但是到现在,我对于自己作为女生这件事还是不太确定。身材的不安感一直都在,每天还是会去量体重,胖了一点,瘦了一点,都会让我非常在意。
片子里面,男主角是一个邮递员,阿娟被他吸引,两人有一些暧昧的友谊。他看上去个性很阳光,后来阿娟才知道,他曾经也是一个胖子。现在虽然瘦下来了,但是内心深处还是很不安,很自卑,担心自己会重新变胖,所以背地里持续地在做催吐。
他显得很积极向上,但是他说出来的一些话,听起来很正面,仔细想想却很扭曲,比如“改变世界太难了,改变自己比较快”。他改变了自己,也鼓励阿娟“一起走向帅哥美女的世界”。
身边的人包括社会的价值,一直希望阿娟变好,变好就是变瘦,可是变瘦不一定把她变好。
胖女孩也是好女孩
饰演阿娟的演员蔡嘉茵,是专业的剧场演员,这是她第一次演电影长片。
嘉茵高中、大学都是篮球保送生,运动员退役之后比较容易发胖,她形容自己没有打球之后,3个月内咻地一下胖了20、30 公斤。
我第一次见到嘉茵是在2015年,在一个电影短片看到她的表演,我就被她的气质吸引,因为她有一个很女侠的气质,给人很轻松的感觉。
原本我写的角色是更自卑的一个人,因为跟嘉茵聊剧本一年多,角色就渐渐地跟她很迷人的特性结合起来,比如侠气、小屁孩的个性。
我还把她会篮球的元素也加到戏里面。一般对胖子直接联想都是不健康,但是胖子体育也可以很好。
成为胖子以后,嘉茵也曾经经历过许多人生的崩溃时刻。其实都是很小的细节,但是一直发生在生活中。
比如看电影、坐公车被嫌挤到位置;试穿衣服被侧目;和朋友一起吃饭,上菜的时候,她不明白为什么大碗那份一定摆在她面前;变胖之后,和身边人的关系也开始改变,他们不喊名字,直接就喊“胖子”。
每天都在被这些事情影响到,情绪越来越不好,让你变得对大家不好。等到第十天的时候,某个人可能只是说“你要不要吃饭”,这么简单的事都会让人爆炸。
我常会听到别人评论“我不是讨厌胖子,我讨厌个性不好的胖子”,但胖子会个性不好,常常就是因为大家对他们很坏,这是一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
我觉得类似这些评论很像小美工刀,一道一道小小地划,单独看起来都没有什么,但是加起来之后,会变成一个很大的伤口。
嘉茵从变成一个胖子到现在,快十年了。也是直到最近两三年,她才终于慢慢走到一个状态,觉得自己只要健康就好,没有人可以指指点点的,才觉得能自由地做一些事情。
拍摄过程是一个月,我是新导演,我们团队也很年轻,整个过程大家都是很紧张,然后又很兴奋,战战兢兢地把这件事做好。
有一场重头戏,是女主角在幻想中和减重机构海报上的女郎打架。这个女郎的形象一直出现在阿娟的幻想中,她把她当做自己要努力达到的标准。
阿娟做完胃绕道手术,在奇幻的状况下,她和海报上的女孩子激烈地打了起来,反抗所谓的“更完美的自己”。
这场打架戏的地点,原本设定很写实,是在客厅,但因为是奇幻部分,和美术讨论之后,他提出不如就在阿娟的胃里。
因为是小成本的片子,我们做事的方式会比较精简。搭建出了一个四面环绕的空间就当做“胃”。
因为不适当的节食,这不是一个健康的胃,红色部分有溃疡的感觉,绿色部分像是胆汁,胃的蠕动其实就是美术组的小朋友全部在后面推瑜伽球,一面墙大概有三四个人在猛推,那天大家运动量都很大。
有一场印象很深的戏是,男主角蹲在墙角催吐,催吐是一件很痛苦的事,男主角拍完脸整个肿起来了。
然后一个瘦瘦高高的剧组实习生,他偷偷跑来跟我讲,以前他也是个胖子,因为被家人取笑,真的是在催吐。现在他已经瘦得像竹竿一样,他说看到角色蛮感动,觉得自己的故事终于被讲出来了。
《大饿》除了阿娟的减肥之外,其实还有一条线,是阿娟班上一个有变装倾向的小男生。
他是个小模范生,但天生喜欢穿一些漂亮的女生衣服。阿娟一方面正在为了被别人接纳去减肥、去改变自己,但另一方面,她又本能地想要支持这个小男孩,不要压抑自己心里很重要的一部分。
男孩的家长顾虑比较多,他要怎么融合进社会,他的未来要怎么办,是不是应该在他倾向还没发展出来之前,赶快就把它扼杀掉?
我自己就是在安亲班长大的小孩,整个小学课后都是在安亲班度过。家长把小朋友送到安亲班,希望孩子是以一个标准化方式,好好地长大。
但是实际上每个小孩都会有自己的个性。这些个性在多大程度上应该顺应,或者被矫正、规训?
小男生这条线索也跟阿娟的故事做对比:她长大以后,因为胖,成了一个不符合标准规格的女生,要怎么跟社会融合?
其实无论变装还是胖子,都回归到社会怎么对待大家。两者顾虑的主要都是社会观感,如果社会是一个健康的,更包容更自由的环境,这些问题都会好很多。
我常常觉得做电影好像在做菜。有人可以用高级食材做出法国料理,但我会比较想要做汉堡。
大家都容易吃到汉堡,好吃、便宜。但是你可以在汉堡肉里面想办法加进自己想要的成分。像有些妈妈为了让小朋友吃蔬菜,会偷偷塞红萝卜到汉堡肉里 。
《大饿》就在用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呈现阿娟在社会上遭遇的一些不平等、荒诞的事。
最早想要念电影,是高中语文课老师带我们一起看了《霸王别姬》。张国荣的角色关于性别上的一些挣扎,关于他身份和性别认同那一块,是特别打动我的地方。
开始拍电影之后,我的作品不知不觉都是关于性别、身体认同。
本科毕业制作是《春色无边》,讲一个宾馆的扫地阿姨,她无意间在宾馆房间看到个洞,偷窥之后,她反而开始找到自己,有一点回春。
在台湾,欧巴桑也和胖子一样,是没有性别的存在,我就很想探索她女性化的部分在哪里。
在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时期,我拍了短片《Knighthood》(骑士),讲一个小女生喜欢玩,她上山下海,但是她必须要开始穿内衣了,她要怎么去习惯这件事情。
《大饿》里,阿娟对身体的认同也是一样,这些作品都是在探讨:自己是什么样子,然后到了社会中,社会期待的另外一个样子,要怎么在中间找到一个平衡。
我有一个很得意的事情,就是我嘴里还有三颗乳牙。妈妈之前劝我说去把牙齿弄一弄,我就断然拒绝,说不行,我要留着,这是我最喜欢自己的地方。
我们常常是要在应该的样子,和自己原本的样子之间做出选择。
拍《大饿》像是一个自我疗愈的过程,拍完我变得更自在了。
以前可能就跟其他人一样,我看自己的时候只会看到自己的身材,但我现在再回过去看的时候,我就可以看到,自己作为一个人,蛮特别、蛮迷人的地方,庸俗一点讲,就是更爱自己了。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