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人物丨“脱欧”悍将鲍里斯高调走向台前,但有年轻选民不买账

澎湃新闻记者 汪伦宇 实习生 施鑫
2019-07-23 20:45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速报 >
字号

英国前外交大臣、前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  IC 资料图

当地时间7月23日,英国前外交大臣、前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正式当选执政党保守党党魁。他将接棒特雷莎·梅,成为英国下任首相,带领英国继续“脱欧”之路。

比起他的名字,鲍里斯更为人熟知的是他的绰号——英国特朗普。总是乱蓬蓬的金发,是鲍里斯的一大特征,也与人们心目中优雅的英国绅士形象大相径庭。与特朗普一样,鲍里斯总是因语出惊人,颠覆传统政客形象引发关注。仅在当选前的十几天内,鲍里斯就“金句频出”。在7月3日北爱尔兰的竞选活动中,鲍里斯将自己比作《星球大战》里的绝地武士。在8日竞选演说的回答提问环节,他更是直言:“干我们(政客)这行得脸皮厚。”

有多少人喜欢鲍里斯,就有多少人讨厌他。其幽默的风格帮助他赢得了保守党内部和众多选民的支持。反对者则坚称他有种族歧视的嫌疑,在左右两派间立场不断摇摆。

记者出身,善打“疑欧牌”,连任伦敦市长

鲍里斯生于美国纽约,大学就读于英国牛津大学,前英国首相卡梅伦和此次的竞选对手杰里米·亨特都是他的同学。大学毕业后,他成为了《泰晤士报》的一名记者,没过多久,就因为在文章中编造了一句“引用自历史学家科林·卢卡斯的文章”的话被辞退。

遭遇如此打击,鲍里斯并没有气馁,转而成为英国《每日电讯报》驻比利时布鲁塞尔记者,他的文风吸引了大批来自保守党中产阶级的读者。

鲍里斯在布鲁塞尔待了5年后认为,欧共体(欧盟前身)执行委员会主席雅克·德洛尔掌控的欧共体权力太大,管理范围过泛且运转不良。从那时候开始,他产生了“欧洲怀疑论”,认为将欧共体的主权强加于各成员国之上的做法不得人心,因而欧共体注定要散伙。

在接连发表《德洛尔计划统治欧洲》、《欧盟下令禁止英国香肠》(被证实是假消息)、《欧盟规范避孕套尺寸》等批评文章后,鲍里斯成为了时任英国首相“铁娘子”撒切尔最喜欢的记者,也推动英国国内的“欧洲怀疑论”思想达到了顶峰。

鲍里斯在2001年成功竞选成为议会下议院议员,正式开始从政。在2007年,他宣布参选伦敦市长,以减少青年犯罪率、改善公共交通安全性作为其竞选主张。同时,鲍里斯批评工党只关注伦敦市区选民,而忽略来自伦敦郊区选民的声音。鲍里斯的竞选大获成功,以43.2%对37%的结果击败前市长肯·利文斯通(Ken Livingstone)。不少选民直言,他们投给鲍里斯的原因就是他很搞笑。

第一个任期内,鲍里斯在公共交通上花费了一番功夫。一条横穿伦敦东西部、长约117km的铁路于2009年开始动工,预计2020年建成后将大幅缓解伦敦现有地铁的客流压力。同时,鲍里斯花费1.4亿英镑推动名为“鲍里斯自行车”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受到市民欢迎。

2012年鲍里斯获得连任,并在当年主持了奥运会的工作。在两个任期内,他证明了自己能够给选民带来实惠,例如不断下降的犯罪率、房屋建设项目以及在经济方面做出的努力。

“脱欧派”领军人物,与特雷莎·梅分庭抗礼

2015年,鲍里斯宣布放弃美国国籍,以显示对“不列颠”的忠诚。在2016年的脱欧公投中,鲍里斯不顾商界、政界和媒体主流的“留欧”声音,“毅然”选择加入“脱欧派”,成为为数不多的支持脱欧的政界知名人士之一。即便是后来的首相特雷莎·梅在公投时也是坚定的“留欧派”。

公投结果出炉后,专家回顾时普遍认为,鲍里斯的出现无疑给主流声音唱衰的“脱欧运动”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鲍里斯选择“脱欧”的两大主张:夺回控制权和将英国在欧盟的会员费转而投入国家卫生服务,使其紧紧抓住了中下层选民的心。基于早年的欧洲怀疑论,鲍里斯指出欧盟并没有给英国带来经济上的好处,其允许“人员自由流动”(free movement of people)的原则反而使整个国家充满了外来人口,进而影响了英国公民本应得到的社会福利。他的主张也因此被不少人和“民粹主义”划上了等号。

“脱欧”公投结果出炉后,鲍里斯放弃竞选首相,选择在特雷莎·梅政府担任外交大臣。2018年7月,因不满梅与欧盟的谈判进展,选择辞职。

英国年轻人:他根本不听我们意见

据英国保守党“1922委员会”联合代理主席Cheryl Gillan宣布,此次党魁选举中,鲍里斯·约翰逊共赢得92153票,他的竞争对手杰里米·亨特赢得46656票,投票率为87.4%。然而,以66.4%得票率“毫无悬念地”获胜的鲍里斯·约翰逊,即将面对的,是仍布满荆棘的英国“脱欧”之路。

在2016年的“脱欧”公投和第二年的大选中,亚历克斯还没有投票的资格,他那时还没有年满18周岁,因此也不能对英国未来的走向施加任何影响。

现在,机会似乎来了。按照目前的时间表,英国即将于10月31日离开欧盟。在这个关键的时间点上,谁将接替特雷莎·梅来领导国家,成了一个事关英国前途的重大问题。

但亚历克斯依然不得不作为旁观者站到一旁:事实上,由于英国的选举制度,只有那十六万保守党成员有资格决定谁来成为新的党魁,进而接替梅的首相职位。像亚历克斯一样的非保守党人,则无法参加保守党内部的领导人换届选举。

“很可笑,不是吗?这(首相更迭和英国‘脱欧’)事关我们年轻一代的未来,我却被彻底地排除在这个过程之外。”亚历克斯无奈地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

《纽约时报》7月20日分析称,此刻与亚历克斯感同身受的人绝非少数:16万人仅占投票人口的1%,剩下99%的选民都深深地感到自己被排除在外。

“仅仅不到百分之一的选民却将在如此关键的时刻做出有关全体英国人未来的重大决定,这甚至让许多人开始怀疑英国民主制度的根基。”《纽约时报》的分析文章中如此写道。

“这不到百分之一的16万保守党员都是什么人呢?其实多半都是来自生活优渥的中产阶级的中年本土白人男性。”英国《卫报》资深记者翰利(Jon Henley)在法国国家电视台的一档政论节目中表示,“在这个过程中,女性、外来移民、穷人在很大程度上都被排除在外,因此引发人们不满毫不稀奇。”

这是前所未有的现象。事实上,这并不是英国第一次不经大选更换政府领导人。前任首相梅杰和布朗都曾先赢得党内投票成为党魁,然后直接入主唐宁街10号。只不过当时这种程序似乎显得顺理成章。

“英国人已经习惯了这种制度,梅杰和布朗上台时我不记得有人质疑其合法性。但现在不一样了。”从小在伦敦上学、持有英国和意大利两本护照的科琳娜告诉澎湃新闻,“你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普通选民对英国制度的不信任。选民们感到正被强迫观看英国走向自杀却不能出手干预。”

在一些选民看来,鲍里斯·约翰逊的当选使得英国离“自我摧毁”更近了一步。鲍里斯强势坚持要在10月31日不计任何代价按时“脱欧”,即使到时仍然没有一份英欧双方均认可的协议。

“我们可不是这么想的。”亚历克斯说,“连欧盟那边都放出可以延期的声音,为什么还要着急撞上‘硬脱欧’的墙壁呢?”

上周,刚刚当选为欧盟委员会主席的前德国防长冯德莱恩软化了欧盟的强硬态度,称可以考虑将10月31日的期限继续延长。

在亚历克斯看来,比起鲍里斯鲁莽的“脱欧”蓝图,更可怕的是他所在的保守党完全没有倾听年轻人的声音,哪怕是“脱欧派”自己的年轻人。

“我其实并不反对脱欧,但为什么一定要在10月31日不计后果地仓促退出呢?鲍里斯·约翰逊根本没有倾听过年轻选民的意见。在他们(保守党)看来,统计调查显示年轻人的投票率比较低,因此不值得投入精力和时间与年轻选民接触。”亚历克斯说。

“可是我们才是承受脱欧和这一切造成的未来后果的那一代人。”亚历克斯说道。

    责任编辑:李怡清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