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在槟城乔治市,寻一场南洋旧梦

2019-07-24 10:3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王安迪

飞机缓缓降落在槟城国际机场时,正好是傍晚时分。7月的马来西亚白昼可长达12小时以上,此时的槟城沉浸于一片金色余晖中,仿佛一位召唤着孩子回家吃饭的母亲。这不是胡乱套用一个俗套的比喻,而是这座城市切切实实给我这样的感觉——温暖、亲切,充满人间烟火味。

用“Grab”顺利约上一辆顺风车,直驱槟城首府乔治市的老城区,路上花的时间并不长。周围的景色一开始是十分现代的建筑,干净宽敞的车道以及绿化带,然而愈往老城开,房屋愈显古旧,街道逐渐狭窄,映入眼帘的是各式各样的茶室招牌和上世纪90年代风格的杂货店。华灯初上之时,我们就这样闯入了一场“南洋旧梦”之中。

有人说,到槟城旅行一定要准备好两样东西——懒散的心和坚强的胃。2014年《孤独星球》杂志将槟城评为全球最值得造访的美食地之首。你可以不必参考任何点评,沿着斑驳的古街拐进某个不知名的街口,看见挂着“某记”招牌的店面,走进去坐下便是。炒粿条、叻沙、烧腊、晶露红豆冰、云吞面、酿豆腐……没有高大上的餐具和就餐环境,在槟城品美食,品的就是一个“烟火气”。而且就算吃到撑,也不用担心钱包受罪。

槟城街头的小吃店里招牌和菜单都是中文的,老板也会说中文。本文图均为 王安迪 图

槟城的美食基因与中国南部沿海地区一脉相承。从明清到民国时期,不少福建、广东等地区的中国人因为战乱等原因选择到南洋讨生活,开始了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著名的人口迁徙——“下南洋”。

“阿哥出门往南洋,一路行程路头长……” ,那时候下南洋的人中大多数都是做外国人不愿意干的重体力活,如割橡胶、挖锡矿、修铁路等等。人们每天超负荷工作,在举目无亲的异国他乡,大概也只有热气腾腾的家乡饭食,才得以慰藉生活之艰,思乡之苦吧。

早期下南洋的华人先民用自己的双手为东南亚经济贡献力量,也在潜移默化中将这一方水土变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如今的槟城街头,随处可见华文,大多数人也都能操着一口带着闽音或粤音的中文进行交流。

槟城街头的民房颇具岭南风情,醒目的华文招牌让人仿佛置身于中国南部沿海的某个小城。

早期的华人在南洋的土地上筚路蓝缕,而他们的后代得到先人的庇荫,大多走上了经商的道路,这也催生了东南亚一个独特的族群——娘惹。华人来马经商,与当地马来女子通婚,他们的后代男子称为巴巴(Baba),女子称为娘惹(Nonya)。在槟城有一座侨生博物馆,安静坐落在一条普通的街巷中,直到你推开门的那一刻,才发现里面别有洞天。

侨生博物馆的一处偏门

侨生博物馆前身是19世纪华人富商郑景贵的豪宅,原本被命名为“海记栈”。郑景贵逝世后,“海记栈”被空置,又经易主修葺,这才有了今天的侨生博物馆。侨生博物馆内的装修极尽奢华,雕梁绣户,富丽堂皇,真切地让人感受到什么叫做“人间富贵”。受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双重影响,此宅邸融合中西方风格,既有书法匾额和木制中式家具,又有雕刻精美的琉璃杯、英式田园风餐桌和西式公主床。这两种看似毫不搭界的风格大概也只有在南洋侨民的家中才能显得顺理成章。

侨生博物馆前厅

华人富商郑景贵有中国妻子和马来妻子,这里也曾有“娘惹”生活过的痕迹。在这样一个家庭中,娘惹的家庭地位并不高,不像中国妻子生的女儿可以过“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大小姐生活。娘惹从小就要跟随自己的马来西亚母亲学习各种美食的制作,名曰“娘惹菜”。娘惹菜融合了中餐与马来西亚菜肴的口味,配以各种南洋香料,形成自己独特的风味。据说,娘惹结婚前,家婆也要品尝娘惹的手艺,作为对未来儿媳的考核。

大小姐的珠钗

马来妻子和娘惹就在这样的厨房里日复一日研习厨艺。

走出侨生博物馆,在“多春茶室”吃个便饭后,往老城的壁画区走。槟城乔治市的老城区里散落着许多幅壁画。这些壁画多数是由来自立陶宛的25岁艺术家尔纳斯(Ernest Zacharevic)为“乔治城节庆”而创作的。之后,在他的带领下,一些当地画家如颜诒隆(Louis Gan)也参与了进来。你可以在街头拿一份旅游导览图,上面标注着每幅壁画的位置,然后就可以开始你的“寻宝之旅”了。

这大概是最经典的一幅壁画:《姐弟共骑》。这幅画曾被英国《卫报》评选为世界15幅最佳街头壁画之一,也是亚洲地区唯一入围15幅佳作的壁画。

一路寻觅过去,不知不觉天色已暗。古老的乔治市在温柔如水的夜色中昏昏睡去,伴着路灯星星几点,又重温起她的南洋旧梦来。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