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1956,中国航天从这里走来!(系列一)
原创:中国航天报
航天新中国·航天大事记
1949-2019
开
栏
语
我国航天事业诞生于1956年。伴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航天事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华丽转变,成为中国崛起的最好见证。中国航天报特梳理历年航天大事,带你一起回顾那些推动新中国逐步强大的航天里程碑事件。
1
钱学森提交意见书
中国航天呼之欲出
1956年2月17日,钱学森按照周恩来总理的嘱托,向党中央、国务院提交了《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对组建导弹研究的组织机构、人员选调、发展规划和实施步骤提出了具体建议和意见,为组织领导新中国的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研究工作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为保密起见,《意见书》以“国防航空工业”代表火箭导弹和航天技术,里面列出了21位高级专家名单,希望借助他们的力量扩展火箭、导弹研制骨干队伍,其中包括任新民、梁守槃、庄逢甘等。
这份《意见书》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3月14日,周恩来亲自主持中央军委会议,研究怎样发展中国的导弹技术。会议决定由周恩来、聂荣臻和钱学森等筹备组建导弹航空科学研究的领导机构——航空工业委员会。这是新中国第一个关于火箭、导弹事业的国防军事委员会。
2
国防部五院正式成立
中国航天迈出第一步
1956年10月8日,国防部五院在北京西郊466医院召开成立大会。这一天,是中国火箭导弹事业的奠基日,中国航天事业迈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第一步。
“同志们,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院——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今天正式成立!”聂荣臻元帅代表国务院、中央军委在大会上郑重宣布,并宣布了国防部五局和国防部五院的领导人员名单。他在讲话中鼓励大家在学习研究中,要发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毕生致力于我国的导弹事业。
“老五院”成立后的第八天,聂帅即向中央写报告,提出:我国导弹的研究,采取“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已有的科学成果”的方针。10月17日,毛泽东主席便批准了这一方针。这就是国防部五院的建院方针。
3
国防部五院一二分院诞生
火箭导弹研究院体制建立
1957年11月9日,国防部五院向航空工业委员会提出《关于导弹研究院的体制意见的报告》:以国防部五院的机构为基础组成总院;在十个研究室的基础上成立两个分院,即以六、七、八、九、十室为基础,成立一分院,负责承担各类导弹总体设计和弹体、发动机研制任务;以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室和通信兵部军事电子科学研究院为基础,成立二分院,负责承担各类导弹控制系统的研制任务。
11月16日,国防部五院一、二分院成立。周恩来总理任命钱学森为国防部五院院长兼一分院院长,刘有光为国防部五院政治委员,王诤为国防部五院副院长兼二分院院长。一分院即现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的前身,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发祥地和长征火箭的摇篮;二分院即现中国航天科工二院的前身,是我国空天防御事业的诞生地。
4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建成
中国航天活动揭开序幕
1958年3月,中央军委批准了《火箭武器试验靶场的地区选择和设计的战术技术要求》,正式决定在酒泉地区建设我国第一个导弹综合性试验靶场。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世界最大的航天发射场之一,基地于1960年10月基本竣工。我国仿制的“1059”和自主研制的东风二号、东风三号等导弹的发射试验都在这里进行。
另外,我国第一枚运载火箭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的航天壮举也在这里进行,这次成功发射,证明中国已掌握了先进的火箭研制技术,从此揭开了中国航天活动的序幕。
以此为起点,我国陆续建设了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和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
5
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
毛主席视察称赞作指示
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T-7M试验型液体探空火箭在上海市南汇县境内的简易发射场首次发射成功,飞行高度约8公里。
5月28日,毛泽东主席在上海新技术展览会上,参观了中科院上海机电设计院设计制造的T-7M探空火箭实物。在听了火箭性能、指标和发射情形的介绍后,毛主席意味深长地说:“啊,8公里也了不起!”
毛主席对探空火箭的发展作了重要指示:应该是8公里、20公里、200公里地搞上去。
在毛主席专心致志地观看火箭并与科技人员亲切交谈时,新华社一位摄影记者拍下了一张非常珍贵的照片,这是毛主席一生中唯一一张视察航天产品的照片。
编辑/李淑姮张晓帆丁瑶(实习生)
监制/许斌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