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企鹅读者选择奖:最好的反乌托邦小说

2019-07-22 14:4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文来自企鹅兰登英国官网

无论是《1984》里大洋国的独裁监视,还是《使女的故事》中基列国的高压政权,反乌托邦小说似乎从未像现在这样,强烈地引发全世界的读者的共鸣。从《1984》到《使女的故事》,再到更加现代的The Water Cure(《《水疗法》》)和 The Power,这些作品都描绘了同一种骇人的场景:如果一切都出现了问题,人类将何去何从。

企鹅兰登英国官网收集了一些读者的意见,这一期就让我们一起来聊聊那些“最好的反乌托邦小说”。

《我们》 (1924)

叶甫盖尼·扎米亚京

是因为有了这部小说才有了之后的《1984》和《美丽新世界》吗?或许吧,毕竟没人能够否定这部早期反乌托邦作品的影响力。在人类征服世界几千年之后,出现了一个极权主义统治下的“大一统国(harmony)”。直到有一天,一个连做梦都是数字的数学家D-503有了新的发现:他拥有独立的灵魂!书中是这样写的:”You’re in a bad way! Apparently, you have developed a soul.”

《使女的故事》(1985)

玛格丽特· 阿特伍德

同名美剧咱们已经看过了,也骂过那些过分性感的戏服了,也是时候读一读与我们这个时代最切题的反乌托邦小说了。追随主人公奥芙弗雷德的视角,我们看到了未来美国的地狱般的景象——女性的身体成为了镇压集团和地下反抗交战的场所,“使女”被迫为高级指挥官家庭生育子嗣,连奥芙弗雷德也是其中之一。这部作品所引发的文化共鸣与日俱增,众所期待的续篇也将于今年问世。

@headinthepages:这是我最喜欢的反乌托邦作品之一。它所描写的反乌托邦非常安静,不会让人觉得完全脱离现实,正因为这样,它更加深远地影响了我的观点。

《美丽新世界》(1932)

阿道司·赫胥黎

你是 Alpha、Beta 还是个 Gamma? 肯定不会是Delta了……这是一个依据智力划分的社会等级,也是这部世界公认的第三有名反乌托邦作品(猜出前两名无奖励~)的主题。在书中,世界统治者们创建了一个乌托邦社会,人人都很快乐——至少人人都在服用快乐药。主人公巴纳德是一位心理学家,他似乎独自沉浸在不满的情绪中,渴望打破这一切。

@Neil F:在我看来,这就是终极的反乌托邦。看上去很乌托邦,实则是祥和表面下的噩梦般的世界,让人不得解脱。

《大机器停止》(1909)

E·M·福斯特

E·M·福斯特的小说预言了互联网的崛起以及我们对其的依赖,而这种先见之明竟然写于100年之前。书名中那台无所不能的机器,满足了地下社会的所有需求,甚至还可以发送即时信息。是谁制造了这台机器?你可以猜猜看。这本书是这个书单中,唯一可以用一个白天舒舒服服地读完的一本,接下来,就将不安的沉思留给夜晚吧。

@Grace W:1909年,这本书在就预知了我们对于技术的依赖以及互联网时代。

《1984》(1949)

乔治·奥威尔

人们一听到这个年份,就会想起这本书。2017年特朗普就职典礼之时,奥威尔的这部反乌托邦作品一举冲上畅销书排行榜。你应该对这个故事有所耳闻:1984年,温斯顿生活在一个国家干预一切的世界里,甚至拥有私密的想法也是一种犯罪。顺便提醒一下,这本书中有爱情的戏码,以及老鼠的镜头可能会一连几周在你的噩梦中闪回。

@miliinlove:我认为奥威尔可以穿越时空,否则他怎么会写出如此具有远见性的作品。

Noughts & Crosses(2001)

Malorie Blackman

Malorie Blackman在这部获奖作品中,幻想了21世纪英国可能出现的另外一种种族之间关系紧张、暴力频发的局面。Sephy是一个“十字”(Cross):深色皮肤、漂亮、过着优越的生活;Callum是一个“零”(Nought):白皮肤且贫穷。在这部作品中,两个主人公顺理成章地相爱了,但事情的走向却和计划中的完全不一样。

@tsamanda_jo:这也许是我人生中最早买的几本书之一,但我最近才开始看。我简直爱死它了!

It Can’t Happen Here (1935)

Sinclair Lewis

一位自负、打破常规的、强烈反对移民的煽动者去竞选总统,最终还成功了。这听上去是不是有点耳熟?Lewis的这部写于墨索里尼和希特勒上台后的讽刺小说,意在批评欧洲法西斯主义,而然如今却在美国读者之中找到了热烈的新共鸣。值得一看。

@jakesaviletucker:我们都相信,反乌托邦不可能出现在现代社会,然而这本书无情地打破了我们持有的希望。

The Power (2016)

Naomi Alderman

世界各地的女性都发现,她们只需用手指轻轻一触,就能给任何人造成痛苦。如果你此时正在通勤路上,奋力挤上一辆人满为患的地铁,那你一定觉得这种能力相当不错,但这部英国百利女性小说奖获奖作品的结局却并不美好,它让我们从一个绝妙而紧迫的视角,看到了权利是怎样被滥用的。

@Michelle R:这本书用一个巨大的“如果”颠覆了几个世纪以来的父权统治,是一本构思精巧、令人不安又带有黑色幽默的小说。

《祖国》(1992)

罗伯特·哈里斯

如果希特勒赢得了战争,世界将是什么样子?哈里斯这部扣人心弦的作品,描述的正是这幅画面。故事的背景设定在纳粹政府赢得世界大战二十年后,随着一些阴谋的发现,历史在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基调中被重塑。

@Paul L: 无论是悬疑体裁本身,还是令人绝望的“可能会怎样”的设定,这本书都绝对让你欲罢不能。

《羊毛三部曲》(2014)

休·豪伊

在地下城Silo,人类不仅要与不利的生存条件斗争,还处于政府的严格控制之下,逃离就意味着死刑的惩罚。但当Jules因为公务而第一次走出Silo后,她所了解到的东西改变了一切。这是献给权游粉丝的后末日三部曲。

@BonnyLani: 这部作品中有多条故事线,反映在几代人的生活之中。主人公让人难以忘怀。你会希望永远不要读完。

《三尖树时代》(1951)

约翰·温德姆

在后末日世界里,人类因为一场奇异的流星雨而失去了视力。与此同时,一种名为“三尖树”的巨型有毒植物开始在地球蔓延,它们获得了智能和行动能力,对人肉有着特别的热爱。这种植物会推翻人类世界吗?温德姆的这部经典灾难小说,以其标志性的故事情节引发了无数模仿,同时也成为了一代人的恐怖记忆。

@Anne L: 这本书道出了一个社会有多么轻易便会瓦解。令人恐惧,对于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第五号屠宰场》(1969)

库尔特·冯内古特

二战中,冯内古特作为战俘被关押在屠宰场,这部带有个人印记的反战代表作,正是以现实中的那座屠宰场而命名。只有冯内古特可以将恐怖的经历倾注于虚构小说之中,他写道,”How nice – to feel nothing, and still get full credit for being alive.”

@Mia N: 在我看来,这部作品包含了很多经典反乌托邦的要素:世界大战,不可靠的叙述者,以及融自由意志以及认为人类生命无足轻重观念为一体的科幻体裁。

《发条橙》(1962)

安东尼·伯吉斯

在噩梦般的未来社会,少年亚历克斯和他的一众朋友经常横冲直撞,脑子里只有偷窃、谋杀和强奸。国家权力机关将亚历克斯逮捕后,试图以一系列疗法“纠正”他。然而这种改造的本质又是什么呢?作者伯吉斯在这部黑色幽默小说中,探索了镇压面前,自由是何等的不堪一击。

@Steve E: 这部作品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哲学问题:一个人如果被剥夺了自由选择的权利,是不是就已经死了,又或者说,与一个反社会的人轻率犯下的恶行相比,给人洗脑是不是一种更大的罪行?

《时间机器》(1895)

赫·乔·韦尔斯

一位来自维多利亚时代的时光旅行者乘着自己发明的机器来到了未来,展现在他面前的地球已然是一个乌托邦。但当他的时间机器消失后,他不得不硬着头皮走入了地下深处。隧道中的可怕世界使他不顾一切地想要找回机器,回到自己的时代。在该书问世的1895年,韦尔斯就质疑了我们对于人类与社会的理解,并定义了这种写作体裁。

@herowhelan:这本书是对未来社会等级划分的本质写照:绕了一圈后又回到了原点。真是一部具有概括性的作品!

Eve of Man (2018)

Giovanna & Tom Fletcher

在女性出生率经历了神秘下滑后,50年来第一个女婴终于出生了,名为Eve。由于人类繁衍的命运就掌握在她的手上,因此人们把她在塔中养大,并为她挑选了三位求婚者。但当平民Bran出现的时候, Eve内心的自由被唤醒了。本书是畅销作者Giovanna和Tom Fletcher所写的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mollyco21: 这是一个如此美好的爱情故事,同时也是一个年轻女人在权利和科技的世界里找寻自我的动人经历。它能在当今那些活在他人期望之中的年轻人中引起共鸣。

The Water Cure (2018)

Sophie Mackintosh

一家人为了躲避一种“疾病”搬到了荒岛上,染上这种疾病的人都会无故倾慕于男性。但当一船偷渡者登上了这片的海滩时,姐妹们尽管害怕,却终究禁不住好奇,将这些男性迎进了家门。没有了父亲的指引,她们的行踪变得扑朔迷离,新结交的同伴们将其引入了危险之中。Mackintosh这部出色的处女作入围2018年布克文学奖长名单。

@deathsabforgutie: 书中所呈现的女性被用作对抗我们的武器令人恐惧,我们在被蒙蔽的状态中受到剥削和操纵。

《蛹》(1955)

约翰·温德姆

在这则后末日社会的寓言故事中,社会成员可以凭借心灵感应相互交流。可怕的是,时隔70余年,温德姆的这部哲学经典依然在宗教基要主义、迫害与偏狭等主题上,对现世具有深远的意义。

@Deborah B: 在这本书中,宗教基要主义统治了后末日社会,与众不同的个体遭到了追捕与迫害。我读这本书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但书中所描述依然让我胆战心惊。

《一个人》(1938)

安·兰德

《权利的游戏》和《分歧者》系列的粉丝应该会从这部现代经典中觉察出相似的主题。这个首版于1938年的故事,探索了一个“个人主义”被禁止的世界。那里的居民全部由职业委员会安排,以集体的名义的工作。主人公“平等7-2521”意识到了自己的不同,他不仅试图找到属于自己的职业,并且遇到了爱情。这个故事在向我们强调,“获得自我身份”、个人主义以及为平等而战的重要性。

David A:无论人类处于多么不公平的境地,总有一个个体会挺身而出,冲破藩篱。

《猫的摇篮》(1963)

库尔特·冯内古特

这是冯内古特本次上榜的第二部作品,这一次,他以娱乐和讽刺的手法描述了世界末日。故事中,一种可以将整个星球冻结的致命武器丢失了,引发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寻找。冯内古特在黑色幽默背后传递了黑暗的信息,他在向我们强调,人类与科技之间的危险关系,以及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处于一个红色按钮的支配之下。

@Mildred F:一则警示寓言,人类的好奇心会带来灾难,可怕的灾难!

《动物农场》(1944)

乔治·奥威尔

奥威尔的经典寓言给我们上了深远的一课:革命可能会出错,而它的余波可能直到今天都还能感知。农场中的动物发动了一场反人类起义,然而还没怎么来得及庆祝新建立的自治,独裁专制就已经应时而生。最终,“All animals are equal, but some animals are more equal than others.”

《变形记》(1915)

弗兰兹·卡夫卡

格里高尔是一个生活不如意的推销员,一天早晨醒来,他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类似巨型蟑螂的甲虫,丧失了语言能力。一开始,家人努力去接受他的这种转变,然而渐渐地,最初的恐惧变成了最后的冷漠。这本书读起来恐怖,但每一个角色都值得充分挖掘,因为每一个角色都在适应这种变化。

@Tom F:在我读过之后,这本书陪伴了我很长时间。字里行间中关于孤立和自我的黯淡主题,可以轻易地联系到当今社会。

这份超长书单有没有引起你的兴趣?如果你也是反乌托邦小说迷,不妨留言和我们分享一下你的榜单吧?

企鹅图书| 故事启迪人生

“我们的目标不是相互说服,而是相互认识。”

——赫尔曼·黑塞

|||||||||||||||||

阅读原文(“企鹅图书”公众号:penguinbooks)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