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温炖汤”是什么汤?这本奇书告诉你温州500年前的那些事
不停打喷嚏就说“有人说我”,这说法从啥时候开始?
温州人称呼爹妈哥嫂,为什么喜欢在前面加“阿”字?
形容一个人性情缓慢、不温不火,为何叫“温炖汤”?
如果没有这位明代温州乡贤姜准,和他留下的奇书《岐海琐谈》,可能后人对这些问题都找不到答案。
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曾经撰写过著名的笔记体著作《梦溪笔谈》,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被西方学者誉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中国科学史上里程碑”。后人评价这本姜准的《岐海琐谈》,影响虽比不上《梦溪笔谈》,但作为温州古代的街谈巷议之趣,尤其风土物产类中,所记录温州的传统风俗习惯,当属“引经据典”的宝库。
晚清一代大儒孙诒让,称赞这本书对有明一代掌故收集详尽,认为在当时宋元地方文献散佚情况下,“得此一编以救亡校异”,对温州而言,可以说是考证很渊博了。
明代的温州“百晓”
500多年前,姜准就生活在华盖山麓今公园路一带,他博览群书,对瓯中掌故尤为熟悉——用温州话来说,就是那个时代一位学识渊博的“百晓”。
▲华盖山及东城墙外旧照虽然缺少做官的运气,姜准却有着异常丰富的想象力、好奇心和特别勤奋的笔头,写下了16卷、12万多字,有着浓厚瓯越地域色彩的随笔《岐海琐谈》,成为后人了解温州、“引经据典”的宝库。
姜准的生平,后人对他知之甚少。只知道他字平仲,号艮峰,永嘉(今鹿城区)人,生卒年不详。据《岐海琐谈》内所记年月考证,应当是生于嘉靖年间(1522-1566),卒于万历末年(1572-1620),书中记录的大多是万历年间的事情,完稿应该在1613年之后(万历四十一年)。
姜准的故居在今鹿城区华盖山麓,叫梧竹书院,虽然规模不大,但以梧桐、修竹唱主角,显得清气十足。他还是当时温州著名藏书家,朋友何白有诗称赞他:“华盖峰前旧书屋,绕屋高梧映深竹,编摩上下数千年,图籍纵横三万牍”。
姜准一生闭户著述,万历年间官府曾聘他去修郡志,被他拒绝。其实他一生所著不止这本《岐海琐谈》,还有《东嘉人物志》、《东嘉书目考》、《东嘉科第年表》、《东嘉诸科年表》《东嘉教职世表》等二十余种,可惜都已失传。
丰富珍贵的史料
《岐海琐谈》专门记录宋、元、明时期温州地区的掌故。取名岐海,出自郭璞注《山海经·海内南经》“瓯居海中”云:“今临海永宁县即东瓯,在岐海中。”
▲瓯居海中全书共记录了洋洋洒洒五百余条,涉及温州地区的建置胜迹、典章制度、名人逸事、风土物产、诗文书法、对联民谣、幽默讽刺、灾害变异、神仙鬼怪等诸多方面,其中不少为本书所仅见。
书中还引用了多种宋、元古籍,如《永嘉谱》之类,如今早已失传。特别是记录的明嘉靖、万历年间事情,应该都是姜准自己亲闻亲历,价值很高,不但为研究温州地方史提供了丰富的史料,而且对了解这一时期的江南社会史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对于宋高宗赵构驻跸温州时,在江心屿留下的“清辉”、“浴光”二碑中,“浴光”的去处,迄今只有姜准的《岐海琐谈》书中给出了一个答案:江心寺有宋高宗御书“清辉”二字,勒匾常存,“浴光”字被元季方谷珍(方国珍)窃去。
姜准所说的方国珍(1319—1374)又名方谷珍,是台州黄岩人,元末浙东农民起义军领袖。明朝开国元勋刘基,在元末曾两度出仕,与方国珍有过一段“恩怨情仇”。刘基曾建议将方国珍斩草除根,不过没有被元政府采纳。
▲宋高宗题“清辉”作为后人了解古时掌故的宝库,小布选取其中几条,与读者分享当时的一些鲜为人知的奇闻轶事与风俗习惯,很多至今都还在身边流传……
目前所知最早的确凿“泰山石敢当”记录,
出自哪里?
>>>>
《岐海琐谈》:
人家正门及居四畔,适当巷陌、桥梁冲射,立一石刻将军,半身埋之,或树石刻“泰山石敢当”字,为之压禳。
▲泰山石敢当>>>>
注:
2005年12月,中国政府公布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泰山石敢当习俗”名列其中。
泰山石敢当作为一种中国民间习俗,所包含的“石敢当,镇百鬼,厌灾殃,官吏福,百姓康,风教盛,礼乐张”的“平安文化”,反映了人们普遍渴求平安祥和的心理认知。
其实一开始,“泰山”与“石敢当”是两个概念。石敢当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西汉史游的《急就章》:“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
到了明代,民间将两者结合在一起。而目前所知最早的确凿“泰山石敢当”记录,出自明初姜准的《岐海琐谈》。
有学者曾对此进行调查,温州各县市区都有发现制作或精致或粗糙的“泰山石敢当”或“泰山在此”碑。
不停打喷嚏就说“有人说我”,
这说法从啥时候开始?
>>>>
《岐海琐谈》:
今人喷嚏不止者必噀唾祝云“有人说我”,妇人尤甚。予按:《终风》诗“寤言不寐,愿言则嚏”。郑氏笺:“我其忧悼而不能寐,如思我心如是,我则嚏也。”今俗,人嚏云“人道我”,此古之遗语也。乃知此风自古以来有之。
>>>>注:
这种说法,历史可是够悠久的。《诗经·终风》中有这样一句诗“寤言不寐,愿言则嚏”,直译过来就是:睡觉醒来无法入睡,我想你那么多,你一定在不停打喷嚏吧。
到了北宋,苏东坡在《元日过丹阳明日立春寄鲁元翰》诗中就有一句“白发苍颜谁肯记,晓来频嚏为何人”。
南宋洪迈的《容斋随笔》里,提到的典故则和姜准一样了。从“有人想我”,变成了“有人说我”。也就是说,古人风俗打了喷嚏之后,要吐口水,说打喷嚏就是有人在背后说你。
直到如今,歌手王心凌的《爱你》中有这样一句歌词:如果你突然打了个喷嚏,那一定就是我在想你。
温州人称呼爹妈哥嫂,
为什么喜欢在前面加“阿”字?
>>>>
《岐海琐谈》:
吾温方言凡呼爹妈哥嫂以“亚”先之。儿女第行,以至命名,无不皆然。此之“亚”,犹吴下之言“阿”也。
▲影视剧中的曹操曹阿瞒形象>>>>
注:
姜准直接解释了,宋朝人也大多称呼阿,比如阿戎阿蒙阿连之类的。据说这个阿字称呼,开始于曹操的“阿瞒”。后来看到汉武帝称皇后为陈阿娇,才知道这个称呼沿用时间来源更早。可能温州沿用了更多古时候的语言习惯吧!
形容一个人性情缓慢、不温不火,
为何叫“温炖汤”?
>>>>
《岐海琐谈》:
今人以性情缓慢者指为温炖汤,以其不冷不热故耳。汤守昭,以万历壬辰(1592)莅任。政尚宽易,部民因其姓,亦称温炖汤。甲午(1594)升副使,分守嘉湖。辛丑(1601)兼右布政使,分巡温处。莅温处札,政尚严急,昔者温炖,今成沸滚矣。
>>>>
注:
现在温州很多地方的人,还是以“温炖汤”形容人性情缓慢、不温不火。原来,这个典故是出自万历年间,曾在温州当过地方长官的汤守昭,因为他姓汤,而且执政崇尚宽厚平易,就被民众冠上了这样一个名称。不过等到他升官了,执政风格也变了,从温炖变成了沸滚。
来源:温州三十六坊
编辑/版式:周斌杰
大家都在看
“足不入沪”就能在温州办理上海嘉定企业的营业执照吗?答案是:当然可以!
➤
➤
➤
➤
觉得内容不错,点个“
”分享给更多人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