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人文学院:厚积薄发,守正出新
【编者按】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的前身是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文学写作教研组,后发展为北京广播学院语言文学部,其最初的职能是为全校提供语言、文学、写作等文科公共基础课教学。2018年7月,人文社科学部中文系、语言系与汉语国际教育中心重新组合,组建了现在的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开启了新的里程碑。新时代下,人文学院应该如何突出优势,加快发展,增强自身的办学实力,记者就此采访了人文学院院长张晶教授。
历史:人文学院的发展历史记者:请您简要介绍一下人文学院的发展历程。
张晶: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的前身是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文学写作教研组,后发展为北京广播学院语言文学部,其最初的职能是为全校文科类、艺术类以及理工科类专业提供语言、文学、写作等文科公共基础课教学。
2018年7月,人文社科学部中文系、语言系与汉语国际教育中心重新组合,组建了现在的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开启了新的里程碑。
学校的学科布局和人文学院本身雄厚的学术实力,以及人文学院与各派学术名家的密切合作,再加上北京的地理优势,使得人文学院在发展的过程中颇为顺利。未来希望在一级学科上有新的增长,依靠独特的学术方向,对中国语言文学的学术力量和艺术理论方面进行整合,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学科群。当下:人文学院的成就和挑战记者:人文学院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积累了哪些经验?
张晶:2017年我校获得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从本世纪初的小具规模到如今部分学科名列前茅、学科建设日趋完善,亮丽成果的背后是人文学院各届领导和老师的辛勤付出和共同努力。21世纪初,学院和社科院语言研究所合作获批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博士点。2003年,学院新增设立文艺学硕士点。2005年,再设立文艺学博士点和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2007年开设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7年获得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这标志着人文学院在科研方面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就。从2019年起,在我校设立的文艺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这五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均开始招生。十多年来,人文学院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硕果累累,这与学校领导的正确决策和广大教师的不懈奋斗密不可分。当下学校研究生培养制度的改革对学校改革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助推作用,人文学院要继续贯彻落实学校的学科建设布局,为推动一级学科的发展与提升积累更多的经验。
记者:人文学院学术名家辈出,请介绍一下人文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情况和学术成就。
张晶: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有着悠久的学术传承,从成立以来,学术名家辈出。例如,黄侯兴、田本相、赵凤翔、马群、唐永德、林薇、吴为章、施旗、时煜华、蒲震元、李佐丰、姚小鸥等都是出身人文学院的著名学者。现今中国传媒大学其他学院的一些名家如曾庆瑞、赵凤翔、苗棣等都是从最早的语言文学部走出去的。而今,在人文学院还有张晶(现任院长、中国传媒大学资深教授)、张民权、逄增玉、张鸿声、邢欣、周靖波、赵雪、钟涛、李大勤等众多知名教授;此外,学院还拥有一批名校毕业,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学者,从而使人文学院成为中国传媒大学师资力量最强的学院之一。
近年来,人文学院在学术研究方面的成就喜人,申请成功的国家级社科基金项目颇多,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艺学等学科实力强劲,发表在核心刊物的数量也十分庞大。当前,人文学院所立足的学科基础仍是传统学科,但艺术部分所占比重日趋上升,越来越多的教授在文艺研究方面有所建树,艺术学基础理论以及艺术史相关学科成为人文教育的重要部分,也成为今后学术研究与教育的重点发展区。人文学院将继续砥砺前行,为中国传媒大学建设国内一流高校做出更大的贡献。
记者:当前人文学院面临着怎样的挑战和机遇?张晶:在发展的过程中,人文学院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与其他院校相比,人文学院的起步较晚,中文学科在全校所占的份额有限,与一些历史悠久的院校比较也缺乏一定的文化底蕴。同时,当下人文学院的教授需要兼顾新闻和艺术方面的文史学科和本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较大的任务量也是一种挑战。然而后来未必不可居上,人文学院一直秉持着厚积薄发的宗旨,从2000年起就开始大力投入精力建设发展,取得了一系列傲人的成就。
记者:与其他高校相比,人文学院在科学研究方面拥有哪些优势特色?张晶:我校人文学科的基础十分厚实,建校初期,新闻、艺术、理工三大系在我校三足鼎立,现在发展壮大成为几大学科群,中国语言文学当下也是学校的一支重要力量。艺术学科会大大加强学校的文化底蕴。人文学院的教师大多拥有自己的特点,单兵作战的能力很强,丰硕的研究成果和在学术界的地位有目共睹。推进双一流建设,人文学院既要做好整个学校人文的底座,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也要精心策划并投入大量精力从事和艺术相关的研究。
未来: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记者:请介绍一下人文学院未来发展定位和举措。
张晶:人文学院对于自身的定位要符合学校的整体布局安排。人文学科是诸多学科的基石,这和人文学院在学校的定位也是一致的。由此,普及与强化通识教育,着力建设人才队伍,将是学院未来重点把握和发展的方向。未来在教学资源评估上,人文学院会力争获取更高的评价等级;在人才队伍的建设和项目成果的创造上,学院会配合学校的战略格局,力求实现重大项目的突破,在硬件建设方面取得成就:学院将从中国语言文学等一级学科博士点入手,搭建学科建设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带动二级学科的发展和扩张。人文学院作为我校的一个有机部分,会努力在完善一级学科博士点、进一步建设已有的二级学科博士点、实现发展和创新方面坚定配合学校的战略布局。
在普及通识教育上,学院成立之初就有积极的设想和规划,多年来一直承担着学校大部分的人文教育通识课程,也在努力构建人文教学和语言体系。未来,学院和教务部门将会合作建设专门的学术平台,构建系统化、科学化的通识教育体系,做到既有教学,又有研究,与学校整体的战略发展目标并肩前行,以自身学科特色在国内独树一帜。
人才培养是学院建设的重中之重,人文学院将以此为基石规划学科建设。学科是内在的灵魂,学科建设要借助已有平台。为此,人文学院将努力引进高素质人才,为进一步加快发展添砖加瓦;在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将会建立定期选拔培养青年人才和师资博士后的机制,切实加强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
记者:人文学院在交流合作方面都取得过哪些成绩?未来有哪些设想?
张晶:对外合作与交流方面,人文学院具有诸多方面的优势。2018年人文学院深化学部制改革,人文社科学部文学系、语言系与汉语国际教育中心重新组合,组建了现在的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原本就具有基础性优势的学科也在不断拓展对外交流业务,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长期深度的合作。无论是对于学校还是人文学院的发展,国际合作都具有极大的益处。保证和原有学校的交流合作不间断,同时以孔子学院为平台展开更深入地交流。增加更多和其他学校往来互通的机会,是学校或是人文学院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国际教育,首先应保证队伍稳定,在此基础上逐步深入和扩大交流。人文学院本着稳中求进的发展战略,以核心优势作为突破点开展对外交流合作,真正做到合作的数量和质量兼顾。同时,获取更多资源,汲取实用经验也尤为重要。为此,学院成立了新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在汉语国际教育方面单独成立委员会,负责相关工作的落实和开展。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快速提升,全球汉语学习及对中国文化的了解需求日益高涨。新的历史时期对汉语国际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前国家大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及“互联网+”等政策、战略的指引下,学院把握住难得的历史机遇期,认真贯彻《教育部2019年工作重点》,实践我国教育信息化2.0计划,坚持学校的办学定位,积极开拓创新,将互联网技术与汉语教学有机融合,汇通行业优势资源,以国际化的视野通过信息技术开创性地将学校优质教学资源辐射到全球,通过“线上+面授”相结合的方式,努力推进国际学生的学历教育,进一步扩大学校的国际影响,构建学校的国际品牌,为我校汉语国际教育信息化建设及全球推广奠定基础。记者:您认为在当代,怎样才能做到“学思相继,守正出新”?
张晶:当代大学生具有这个时代的鲜明特征,有着许多上一代人不可比拟的优点,也失去了一些上一代人具备的东西。这个时代的确给予了我们很多机遇,但这也要求我们懂得相互谦让,互惠互重,在社会上达到合作共赢。从学者的角度出发,学思相继,守正出新。人之初,性本善,这也是理想的出发点,是让一个人拥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坚定理想的本源,正如孔夫子所言,“从心所欲不逾矩”。淡泊明志是一种理想,我们应当时刻坚守,因为这种理想会让人坚持走到最后。砥砺前行,在生活充满阴影的时候努力让自己变得阳光,把积极向上的种子播撒出去……
●●● 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信平台●●●来源 | 中国传媒大学白杨网
记者 | 高翀伍莹
照片 | 王永徐艺铭 洪瑞
编辑 | 郭妍乐琦
责编 | 尚新英
编审 | 王维家
文章已于修改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