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讲座|仇鹿鸣、唐雯:历史学者的人文旅行
2019年7月7日,《问彼嵩洛——中原访古行记》首发式在晨暮线书店举行。青年学者、该书主编仇鹿鸣和书中《升仙太子碑的生命史》一文作者唐雯,与读者们分享了关于这本书创作中的一些心路历程,以及他们对旅行与文化的许多经验与思考。
《问彼嵩洛——中原访古行记》首发式嘉宾合影“比我还年轻的古迹”
仇鹿鸣一上来就抛出 “比我还年轻的古迹”的概念,引得观众们先是一愣,随即会心大笑。他说,每个人都有对于异乡的好奇,而随着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旅行已是司空见惯之事。旅行可分两种,一是自然景观,如山水的美丽或沙漠的浩瀚,是凭借直觉可以感知的;二是人文景观,这时我们关心的是获取知识、了解历史。但从现状来看,如何达成一次高质量的人文旅行,是有困难的。困难在于,一是商业化不够,一是过度商业化。于是许多非常漂亮的人文景点很少有人去,而充斥着游客的往往是“比我还年轻的古迹”。
当代复建的一些“古迹”,可以满足旅客几乎所有的想象和需求。比如,潼关和函谷关,其中“潼关”还在建。而函谷关,旅行团普遍带团去的那一处完全是新的。真正汉代的函谷关遗址,在洛阳下辖的新安县,丝绸之路申遗的时候还做过正式的考古发掘。但游客非常少,甚至凭“学习强国”积分可以免票。而新建的作为旅游点的函谷关则是门庭若市。那么你会选择哪一个呢?或者说是不是根本没有选择?
另一方面,即使到了历史的现场,就一定能够理解历史吗? 这个疑问,对于专业学者也是存在的。比如最近热播的《长安十二时辰》,作者马伯庸的一大特色,就是会尽可能利用历史研究的成果,复原当时的情景,所以书和电视剧都获得了较好的评价。但另一方面,中国历史上有两个长安,汉长安和隋唐长安其实是两座城市。而读者即便在看了《长安十二时辰》后,跑到西安去,看到的也不是隋唐的长安,西安城虽然保存了部分唐代长安街坊布局,除了小雁塔、大雁塔等少数点及如大明宫等后来根据考古发掘复建的,包括城墙在内的主体城市风貌都是明清时代的。当然,这些未必不好看,但是不是读者原本真正想看到的东西呢?
《问彼嵩洛》中选择的线路,主要是嵩山及其周边。嵩山周围,最有名的自然是少林寺。但实际上现在能看到的少林寺常住院是相当晚近修建的。值得观察的是魏晋之后佛教流行对嵩山周边人文景观的改变。目前保存在地面上的古迹,更重要、更有历史的是塔。寺院多为木构建筑,往往是屡次毁坏,屡次复建;而塔是砖石结构,容易传承久远。嵩山周边保存了许多北朝至隋唐时期的重要的佛塔,最有名的大约是嵩岳寺塔,是目前唯一被认为是北魏时保存至今的塔-,是第一批国保单位。另外如法王寺塔非常漂亮,位置也好,镶嵌于群山之中。
“旅行是一个很私人化的东西,每人爱好不同。但是像《问彼嵩洛》这样一本书,集合了我们九个人各自的眼光和倾向,而且能够写成书的,都是经过筛选,达成私人化与公众化的平衡,因而可以说是一个能让普通读者来了解历史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切入口。”仇鹿鸣说。
任何东西都会有后来人的附会,这本来就是历史的一部分。但如果我们带着人文的观念去看,去理解历史,或者说旅行中不仅仅是看现代修的“古迹”,那我们需要观察得更仔细,思考、学习更多。当然,不是所有人都是专业研究者,各自的背景、知识储备也不同。“对这本书的作者们来说,每个人关心的点也不一样,由此,在共同的旅程中获得不同的对于历史现场的理解,碰撞出不同的火花。这些或许是在专业之外,可以和更广大读者分享的知识和感想。这也是这本书会诞生,或者说我们愿意写这本书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讲座现场一代女皇武则天的隐秘心事
这次的嵩洛之旅,一代女皇武则天亲自书写、下旨建立的升仙太子碑,是考察重点之一。作者们联系当地文保单位,打开铁将军把守的大门,得以一睹巨碑真实面貌,拍摄了不少照片,还从研究资料中找到数十年前尚未被石墙与铁门保护起来的升仙太子碑照片。在展示了许多罕见照片之后,唐雯和大家分享了她对女皇的理解和这篇文章的写作经过。
升仙太子,字面上指的是著名仙人王子晋,据说武则天晚年常常会去嵩山小住,有一次路过王子晋的庙,见其已破败,遂下令重建,并为之立碑,亲自撰写碑文。这个飞白书的女皇手迹,是独此一份,极其珍贵的。但是在表面的故事之下,当我们仔细去考察,发现其背后隐藏的,是武则天对大儿子李弘的思念。站在升仙太子碑的前面,可以看得到李弘的陵墓。所以当时唐雯非常想去现场看看,是不是真的能够望到,距离是不是真的那么近,由此来进一步揣摩、体会女皇立碑以及每次去看这块碑的心情。
说到这里,唐雯不无郁闷地埋怨仇鹿鸣他们的嵩洛之旅没有带上她。仇鹿鸣的解释是同行皆为男性学者,旅途条件又十分艰苦,带一位女士不方便。另外,他们拍了很多升仙太子碑以及李弘恭陵的照片,使唐雯的文章有了更加确实的依据。另一位人在北京未能到场的主编耿朔,在远程发来的视频中,也特地跟唐雯打招呼,承诺以后再举行一次女学者的考察,他来担当外援。
说完自己的文章,唐雯还分享了她对于书中其他一些文章的读后感。如胡鸿《天下之中的苦乐悲欢》,看开头部分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的一些“热昏”事迹,让人会心一笑,而看到后面洛阳屡遭“掠地屠城”的悲惨命运,尽管胡鸿的笔墨十分克制,却还是让人情不自禁地留下了眼泪。
唐雯的感慨是,许多从纸上得来的东西,真的去面对实际文物和古迹的时候,会是完全不同的景象。所以我们若能带着一定的背景知识,再去观照它的话,会比一般的走马观花收获多得多。-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