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这位来自巴黎的天才,是可以和自然奇观一比高低的人间奇观
本文原标题:《这位来自法国巴黎的天才,是可以和自然奇观一比高低的人间奇观 | 赠票》
原创:金莹
逾200件展品,五大展区
全方位立体展现天才人生
首次集中呈现雨果绘画原作
很多作品首次在巴黎之外展出
与巴黎雨果故居博物馆联合策划举办
维克多•雨果被尊称为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运动领袖与代表、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一生几乎跨越整个十九世纪,丰富而漫长,有峰回路转,有柳暗花明,跟随他的足迹,即是在读一部多彩的19世纪史。他的文学著述卷帙浩繁,作品宏大雄奇、激情澎湃、振奋人心。与其同时代的诗人波德莱尔称雨果是“一位超越国境的天才”。文艺评论家洛德•鲁瓦形容雨果“像高峰,像森林,像龙卷风,或者像这些可以和自然奇观一比高低的人间奇观”。
维克多·雨果像,约1833年
路易·康迪德·布朗热/绘 布面油画
这幅画是路易·布朗热在卢浮宫1839年举行的巴黎绘画沙龙上展出的雨果巨幅肖像画的复刻品。布朗热在雨果作品的启发下创作了诸多油画作品,并为雨果家族绘制了一系列家庭画像。在画家笔下,雨果身着朴素的黑色西装,借以突出国王查理十世授予他的荣誉勋章的红绸带,严肃正经的黑色礼服也显示出其年少有为的法兰西文学院候选人及随后1841年当选为文学院院士的身份。
但其实,雨果的天才不仅在读者熟悉的小说,也在他的诗歌、戏剧、文论,在他的绘画与装饰艺术创作。“雨果是大海”,浩瀚无垠,难以穷其边际。8月13日至12月1日,上海明珠美术馆将携手巴黎博物馆联盟(巴黎雨果故居博物馆)联合举办“维克多•雨果:天才的内心”展览,通过雨果波澜壮阔的人生,首次向中国观众较为全面地展现这位“普天之下人类情感的大师”在文学、绘画、装饰艺术等多元领域的探索,感受隐藏在文豪光环背后、鲜为人知的生动侧面与蓬勃创作,摄影、书籍、书信手稿、日常用品等展品的展出,也让观众可以更深入了解他的日常生活。
维克多·雨果和孙子乔治、孙女让娜,1881年
阿希尔·梅兰德里/摄
这张照片中,孙子和孙女陪伴两侧,成为公众心目中典型的祖父雨果形象。
正在阅读的莱奥波尔蒂娜
奥古斯特·德·夏特林/绘
1835年,布面油画
长女莱奥波尔蒂娜最受雨果宠爱。画家笔下的少女端坐在扶手椅上,正在阅读描绘中世纪彩绘手抄本,画面暗示了她的父亲是《巴黎圣母院》的作者。1843年,新婚的莱奥波尔蒂娜意外溺亡后,这幅画像成为雨果寄托哀思之物。
巴黎雨果故居博物馆隶属于法国“巴黎博物馆联盟”,坐落于巴黎中心的孚日广场六号,是雨果从1832年至1848年的居住地,1903年开设为纪念馆,1902年雨果百年诞辰之际改造成雨果故居博物馆,1903年6月30日开始向公众开放,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展览借巴黎雨果故居博物馆修缮之机,搬来不少珍贵馆藏,绘画、雕塑、摄影、书籍、书信手稿、室内装饰、日常用品等种类繁多,其中很多藏品是第一次在巴黎之外展出。比如在展览序幕中揭开的《维克多•雨果画像》,白发白须的思考者雨果,出自画家里欧•博纳之手,也是大众最为熟知的雨果形象。
维克多·雨果画像,1879年
里欧·博纳/绘,布面油画
这幅雨果坐像创作于1878年11月,彼时雨果刚刚从根西岛回到巴黎。里欧•博纳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著名画家,曾为多位名人绘制过肖像画。画像根据同时期著名摄影师纳达尔镜头下的雨果创作而成,整体风格偏正式,既表现了雨果作为诗人的一面(其手肘下压着荷马的书籍),又展现了其守护者的形象,是雨果的经典肖像画。
雨果逝世后,博纳的雨果肖像原作成为雨果孙女让娜的私有财产。1903年,为庆祝雨果故居博物馆向公众开放,雨果的挚友保罗•默里斯请一位学生丹尼尔•索柏斯为此画做复刻品,随后复刻品经博纳亲自检验并签名。
展览还将重点聚焦在中国读者耳熟能详的三部杰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分别作为雨果处于不同时期、不同情境下的代表作,展出形式上却不循常规,以同时代艺术家的著名插画为主要视觉呈现,不仅观感上更为立体丰满,也体现了雨果对其他艺术家、对整个时代的深刻影响。
爱斯梅拉达
(1889—1902)
莱昂内尔·罗耶尔/绘
木板油画
在这幅作品中,爱斯梅拉达身穿长裙,其款式取自另一位画家卢克-奥利维尔·梅森于1889年为《巴黎圣母院》所作的插图。
卡西莫多在掏乌鸦的巢窠
《巴黎圣母院》第四卷第三章,1868年
维克多·马松/绘,墨水画
马松为《巴黎圣母院》创作了一整套插图。在这一时期,浪漫主义重新回归大众视野,并滋养了整整一代艺术家。
“雨果不仅是诗人,还是画家,而且是布朗热、洛克普朗和于埃可以视为同道的画家。”法国作家、评论家戈蒂耶早在1838年就做了如此评价。本次展览还有雨果作为画家、装饰艺术家的作品的集中展示,让中国读者首次直面雨果在不同领域的多样才华与生动侧面。
东方景观,1837年
维克多·雨果/绘,牛皮纸墨画
1834年在与朱丽叶·德鲁埃的夏季旅行途中,雨果开始了他的绘画生涯。他的旅行随笔画大多记录下他曾去过的地方,但1837年创作的旅行画作则第一次融入了想象的成分,他把这些作品都送给了朱丽叶。
雨果笔下的景观尽是沙漠般的旷野,如梦境一般,偶有几栋奇特的东方建筑——这些建筑的外观融合了波斯清真寺和俄罗斯球顶教堂,但建筑的铭文有时却是模仿中国汉字。
尽管在雨果自己看来,绘画仅仅是个人消遣,“在写两节诗的中间,得以轻松一下”,他留下的画作却已超过3000幅。他随心所欲地信笔涂鸦,记录所见所思,在负有责任的文字之外用图像放飞思绪。雨果绘画中水墨画占了很大比例,他在给诗人波德莱尔的信中写道:“我只是在这些画里混合用上点铅笔、木炭、乌贼墨、煤粉、炭黑,以及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混合物,才能大体上表现出我眼中,尤其是我心中的景象。”
平原上的城市,年代不详
维克多·雨果/绘,墨水、水彩、水粉画
雨果并不希望将自己的画作公之于众,更喜欢在新年之际将自己亲手创作的画当作贺卡赠送给朋友们,有时则受普通贺卡的启发,在作品上自创签名,这些大写字母则变成了作品的组成部分。
这幅画没有颜色,也没有像其他成品一样注明日期,因此可能是一幅未完成的作品,且没有确切的收画人。尽管如此,通过这幅作品的笔触和点墨,我们仍可以感受到雨果作为画家的非凡天赋和丰富的想象力。
虽然雨果鲜少将绘画与文学创作直接联系起来,却是他艺术天才彼此相通的两个侧面,并且得到许多现代艺术大师的赞赏。此次展览特设雨果绘画专区,精选他极具代表性的重要画作,从1834年开启的旅行画、带有签名的标志性风景画,到难得一见的为自己小说《海上劳工》所作插画等,皆可直面观摩原作,并有更多画作以电子影像形式呈现,首次为中国观众集中展现雨果绘画的独特魅力。
“圣-桑普森”(或《凝视着风暴的渔夫之妻》)
1864年,维克多·雨果/绘,牛皮纸墨画
雨果鲜少将其绘画作品同文学作品联系起来,而且从不为自己的文学作品作画。唯一的例外大抵是他写作《海上劳工》时创作的一系列小说插图了。而《圣-桑普森》(或《凝视着风暴的渔夫之妻》)正描绘了小说主人公生活的地方。这幅画描绘了暴风雨来临之际,一位面露忧色的女性焦急地盼望着渔夫丈夫的平安归来,而画家通过对海天之际光与影的处理手法和对女性柔弱无力的描绘增强了场景的哀怨凄婉之感。
雨果可说是中国读者最熟悉和喜爱的法国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很早就被介绍到中国,鲁迅便是最早翻译雨果作品的中国作家。1903年,他曾以“庚辰”为笔名翻译了雨果的《哀尘》(原题为《芳汀的来历》,出自雨果1841年所著《随见录》)。与此同时,雨果虽身处19世纪的法国,却一直关注东方文化,尤其对中国情有独钟。他早期的绘画创作中就有一组“东方幻想画”,描绘他想象中的东方景观、中国建筑和人物,甚至有些建筑上的铭文都在模仿中国汉字。
他还收藏中国瓷器和艺术品,以此装饰根西岛住所“高城居”和情人朱丽叶•德鲁埃所住“高城仙境”。他从中式竹质屏风、瓷器和家具中汲取绘制人物、花卉的灵感,为“高城仙境”创作了一组“中国题材画”,以此图案制作木刻彩绘漆板装饰室内。此次上海的雨果主题展,不仅带来了雨果的“东方幻想画”,带来了“中国客厅”里最具中国风的彩绘漆板,也带来了“高城居”的360度全景影像以及修缮访谈视频,给予中国观众身临其境的立体感受。
鸟镜,1870年
维克多·雨果/制,上色木制、玻璃
这面镜子是雨果流亡期间创作的最后一幅装饰作品,几个月后雨果启程返回巴黎。这面镜子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反映出了雨果的多面性:他写给孙子乔治的诗作可见于镜框一侧;他因反对拿破仑三世成立帝国而被流放,因此镜框下部刻有“维克多·雨果1870年5月作,此时人们对我的看法仍未改变”的字样;他作为艺术家绘成的花鸟图案用来装饰镜面周身。
一面是复杂的政治背景和流亡的忧伤,另一方面是明快的画作和美丽的诗歌:“燕雀和知更鸟,/来寻找自由的空气和水源吧,/来寻找无尽的粮食吧,/ 小鸟们啊,/都来小乔治的家吧。”
“明珠美术馆举办此次雨果主题展,不仅是让中国观众重新认识一个更立体生动的世界文学巨匠,也不仅是让人们重新燃起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同时也是在探讨文学与艺术的跨界、艺术与生活的融合,希冀引发阅读与思考。”明珠美术馆执行馆长、雨果展联合策展人李丹丹女士如此表示。
维克多·雨果半身像,1908年
奥古斯特·罗丹/制,铜像
罗丹非常崇拜雨果,希望为他做一尊半身像,由于年事已高不能长时间固定姿势,雨果拒绝了这一邀请。同时,雨果常邀请罗丹做客并允许他为自己画像,因而后者能画一些雨果的速写,并以此为原型于1883年完成了第一尊雨果半身像。
1889年,罗丹接受委任创作一尊雨果纪念碑摆放在先贤祠内,但1897年作品完成时却被摆在了卢森堡公园。罗丹一直不断对半身像作修改,因此这尊半身像得以从纪念碑中分离出来。
半身像中的雨果头向前倾,作沉思状,也是雨果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形象,因为它见证了伟大的雕塑家与伟大的文学家,两个最伟大灵魂的碰撞。
据悉,此次展览恰逢中法建交55周年,在8月的上海书展期间,“雨果七天上海行”系列活动也将举行,该活动将邀请国内外多位知名学者、雨果研究专家,通过连续七天的雨果主题讲座,从雨果与中国、雨果与近代法国史、雨果与绘画、雨果文学与法语翻译等多种角度出发,带领读者在文学、艺术、历史等不同领域认识雨果的不同侧面。此外,展览期间,明珠美术馆楼下的光的空间•新华书店也将推出雨果主题图书推荐,集合多种版本雨果作品,并衍生推荐同时代其他文学大家的著作。
如果您不想错过每日我们推送的资讯,可关注微信公众号“文学报”,转载请至我们的微信后台联系。
文学照亮生活
公号:iwenxuebao
网站:wxb.whb.cn
邮发:3-22
长按左边二维码进微店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