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银河补习班》:话题的胜利,经历的共鸣
国产片冷冷清清的暑期档,《银河补习班》被寄予厚望。邓超、俞白眉做导演的片子,诸如《分手大师》或者《恶棍天使》,评分烂到家也没挡住两部加起来13亿的票房,观众缘和号召力至少是杠杠的。
他们是那种聪明的人,特别知道怎么用让观众舒服的方式迎合观众。且邓超作为演员,演技的确在线,也足够敬业甚至有些疯魔,本职工作做好,也就不似许多鸡贼想赚钱的不合格演员那样落人话柄。前些年喜剧大热,邓超自己在综艺上也跑出个逗比领导的人设,于是转型导演就拿喜剧开刀。这两年市场已经用好几部电影验证了“好哭”比“好笑”更卖钱,现实主义创作方向和主旋律价值观的弘扬更得口碑人心。于是,结合了诸如《我不是药神》的现实民生痛点、《流浪地球》的太空科幻视效看点,《老师·好》的年代怀旧风情怀牌等卖座电影元素的《银河补习班》成为了导演邓超的“转型”之作。
《银河补习班》剧照电影讲父子情、讲教育、讲个人成长,讲得动情又苦口婆心,有些逗趣的小段落能看得人会心一笑。加上演员出身的邓超对表演的把关过硬,包括任素汐、梁超、李建义等一众实力派演员,给电影的配角都赋予了浓烈的个性色彩,影片的观看体验显然要比前两部好上太多。
踩着前两部的低预期,《银河补习班》能给出的惊喜当然多过于惊吓。但就电影论电影,看点繁多几近堆砌,鸡汤道理泛滥成灾,邓超俞白眉依然是聪明却不高明的导演。高明的导演拍电影,观众从电影里获得感动,悟出道理。不高明的导演拍感动、讲道理,把这些桥段拼拼凑凑成了一部电影。
如果概括故事最主要的内容,是一个学渣小朋友在父爱的关怀和教育下最终找到自信和梦想成为一个宇航员的故事。影片的副线则是父亲蒙受冤枉但仍努力陪伴孩子成长并最终洗刷冤屈的故事。情感若靠口头表白就会显得苍白和薄弱,必须依靠中心事件。而《银河补习班》的核心事件过于零散以至于显得碎片化缺乏重心。
《银河补习班》剧照有一点可以追溯的原因,大概是因为导演邓超本是个“学渣”,关于怎么样好好学习这件事,他没什么话语权。于是在一个讨论教育体制、校园环境、应试弊端的影片中,真正关于学习和知识的内容少之又少,似乎只有邓超用U形管压强原理找水平位置这么一处,如何学习的方法态度都一笔带过。所以整个电影真正贯穿的核心矛盾和事件——父亲马浩文和教导严主任打的那个关于成绩的赌变得没什么存在感和可信度,追赶和实现目标的主体过程在最终实现的那一刻也并不让人有认同感和共鸣。
当然不能否认父亲对孩子影响的重要性,也不否认家长鼓励孩子树立目标、独立思考、掌握方法、劳逸结合、坚持不懈这些关键词的重要性,但所有的成长和领悟跳过了过程,直达结果的时候,这些真理也不过是另一种说教。比如邓超拿蒸馒头比喻学习知识的过程,用“反复蒸的馒头就不好吃了”来向家访的班主任比喻预习复习知识的过程显然并不恰当,你怎么不说学知识是炖汤呢?
也许关于学习,更让人有认同感的是日本电影《垫底辣妹》那样的过程吧,有人教你正视自己的梦想,并且启发你方法,“坚信你一定能行”只是外力,主人公自己拼命拼命地努力实现的哪怕一点点小目标都让人信服和泪目。而《银河补习班》在一堆口号和“快乐教育”中学渣就“逆袭”到了年级前十并一跃成为了一名宇航员,不归功于“天赋过人”也真的很难找到合理的解释。更何况,如果验证一个教育理念是否成功最终的结果是靠一个千万里挑一的宇航员来验证,似乎依然是一个过于功利的“好结果”。
既谈教育,却对教育的弊病避重就轻,许多问题不能指望“为爱发电”成为解决之道,如今片中所涉弊病顽疾也几乎不过是教导主任的几句责问和口号。而影片中的人物脸谱化实在太过于严重,那些坚决站在对立面专注记仇十几年的吃瓜群众,从校园到宿舍再到招工地,全然一副讨债鬼的模样;个体则无论是前妻所代表的“输不起”而焦虑到随时歇斯底里的严厉家长,还是坚决认定坏学生就在人家进步的路上一路使绊子极力铲除“眼中钉”的教导主任,或者抓着一点跟他们八竿子打不着的陈芝麻烂谷子校园霸凌多年的小混混,哪怕是“一眼万年”圣母白莲花般的傻白甜实习班主任……影片中这些人物的存在全部都是“功能性”的,看起来非常片面。不是说不真实,只是所有的矛盾都太过于套路和“顺拐”,就是你能想象一个孩子成长的挫折,就是父母离异、被大孩子欺负、考试不及格、被老师辱骂……而且连老师家长同学骂你的台词都是不带翻新的老三样。这种“刻意”的感觉,让人怀疑,影片剧本创作的逻辑是不是先列举了一系列编剧导演希望呈现的关键词,比如“爱”、“勇气”、“坚持”,再以“关键词先行”的方法按部就班填充出一些大多数时候毫无创意的情节。
《银河补习班》剧照而父亲教孩子的这一切最终收获的“核心成果”——在影片斥巨资呈现的太空灭顶之灾大危机里体现得也如儿戏。即便到了高精尖的太空飞船上,解决危机的制胜秘籍也不过是鼓起勇气出仓门,把碍事的安全带卸下生扑这样毫无技术含量的“纯体力活”。更不要问前面那么险象环生被在太空里抛来抛去折腾好几个来回才能到达故障位置的白宇,在放弃了安全带后下一个镜头就安然回到舱内是多么草草了事。反正主角光环开挂,预算能省就省。
观影过程中心酸的时刻不是没有,但不得不说许多是被视听语言给架上去的。笔者虽没有很认真统计配乐量,但电影的背景音乐几乎就没停过,不管是符号化的年代金曲,还是一切为铺垫、深化、煽动、转折情绪所用的配乐,真的不得不说,完全没有给观众留什么喘息的空间。所谓戏不够音乐凑,《银河补习班》里这种每一个情绪点都用充满煽动性的音乐给观众的感官加码,强行划重点告诉观众“此处应感动”的做法几乎贯穿全片。
偏偏影片的确请到了非常优秀的配乐,汉斯·季默和和洛内·巴尔菲曾创作如《黑暗骑士》《盗梦空间》《环太平洋》《功夫熊猫》等作品,太空段落的配乐甚至能听出《星际穿越》的些许感觉。导演也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自己在美国和作曲家沟通时要求作曲家以音乐“释放观众心中压抑的情感猛虎”,而显然与中国资本达成合作的顶尖音乐大师这次的“干活”也很职业化,要什么来什么。以至于大部分煽情音乐起来的时候,你觉得那个画面有点配不上这音乐。
固然片中的鸡汤道理听上去都没毛病,父子情深也感人至深,不要死学硬学的快乐教育理想状态和硬刚学校陈腐教条的态度,无论做学生的还是做家长的,或者两头不靠的人,只要你做过学生,就能被触到。可那是话题的胜利,是经历的共鸣。因此也不难见到点映期间一系列口碑好评,评语都是关于电影主题的。笔者参与的一场影片点映,观众和主创的交流都是在讲述自己的故事,或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或讲述自家的教育理念。
当然这样的电影不烂,感动人心也启发思考,如果成为暑期档的爆款,能引发社会对于教育的反思和讨论,都是非常积极的事情。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这样的电影可以是开口,借个由头,大家能说说自己想说的话。至于探讨深度和审美志趣上的遗憾,和“现实主义”相比,电影只是一件小事。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