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技术浪潮下,这些头部媒体如何在融合转型中“放大招”?
历时4天,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30名师生走访北京多家媒体与平台,近距离观察中央主流媒体、平台媒体和传统市场化媒体,在技术与市场变革下,这些媒体都有怎样的前沿探索呢?一起来看看吧!
文丨代雅娜 黄维 陈佳雪
▲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的“北京十二时辰”
当下传媒行业正在进行哪些动人心魄的技术革新?主流党媒那些爆款产品是怎么做出来的?互联网技术公司如何面对平台责任的压力?坚守优质内容的传媒还有商业前景吗?
这些,正是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首届“数字媒体业前沿”游学项目的师生们,在一周的时间内想要去探寻的问题。
从7月1日到7月5日,30名师生走进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人民网、新华网融媒体未来研究院、腾讯网、今日头条、财新传媒以及网易新闻,近距离观察中央主流媒体、平台媒体和传统市场化媒体在数字媒体业前沿做出的转型和探索。
中央媒体拥抱技术,玩转“跨界”
当“算法分发”成为诸如“今日头条”这样的互联网公司的标签时,《人民日报》这样的传统主流媒体也开始探索自己的算法——“党媒算法”。《人民日报》客户端运营室主编梁昌杰说,“党媒算法”指基于算法技术,在内容筛选分发时融入主流媒体的价值权重,尝试解决现有算法技术备受质疑的问题。
自2014年媒体融合上升至国家战略以来,《人民日报》在技术、平台、渠道等方面都进行了持续探索。除了引起业界高度关注的“中央厨房”全媒体平台的建设,《人民日报》在产品创新和渠道分发方面也作出了一些成果。
产品创新方面,包括《人民日报》去年为改革开放40周年策划的“时光博物馆”、2017年为建军节策划的“军装照”H5等作品均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未来《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还将继续往PUGC方向发展。渠道拓宽方面,《人民日报》现在已经形成两微两端、头条号和抖音号等多渠道分发的路径。
《人民日报》推广合作室主编张意轩认为,虽然技术不断在迭代更新,但产品创新始终要关注产品的价值内核;尽管当下我们高度关注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媒体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力还远远未达到临界值。
新华网同样重视技术前沿的研发,并为此设立了融媒体未来研究院。
2015年,研究院建立了国内首个用户体验传感实验室,在人工智能、生物传感领域进行了许多融合形态数字内容的创新。生物传感技术应用、影视评测实验室、新华媒体创意工厂等创意成果,更新了中大学生对主流媒体的认知,让大家看到主流媒体在高科技技术应用上已经跨出了一大步。
研究院副院长鞠靖表示,“媒体融合技术,万物可媒与万物皆媒是未来的趋势”。在鞠靖看来,研究院做的是技术和媒介的结合,生物传感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扩展了媒体的边界。“未来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是要懂得如何重建连接、获得数据,并借助人工智能等新的技术实现价值。”
鞠靖将人工智能的作用归结为三点,一是帮助获取无法或者不易取得的数据,二是帮助分析大数据蕴含的新闻价值,三是帮助处理机械或有限智能的工作。“但人工智能对媒体记者更多的是增强能力,而不是替代”,鞠靖说,“技术很多时候都是类似的,重点是在于媒体从什么角度去应用技术。”
▲ 新华网融媒体未来研究院副院长鞠靖向同学们阐述“万物可媒与万物皆媒”▲ 新华网工作人员向同学们介绍新华网沉浸式演播系统在贴合用户和平台责任之间寻找平衡点
今日头条的“算法分发”颠覆了传统新闻行业单向的受众选择方式,而诸如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公司,也在发挥其自有的技术优势,在内容分发上“另辟蹊径”。
腾讯除了有谷雨这样的非虚构写作栏目生产优质内容以外,在内容的呈现方式及传播渠道上也不断创新。诸如腾讯新闻畅听版,以及与汽车生产商合作研发车载音频产品等一系列尝试,正带领用户重新进入“听新闻”的时代。总体上看,互联网平台在内容创作上“深耕细作”,试图在贴合市场用户需求和平台责任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Facebook CTO麦克·施罗普弗在一次演讲中表态:“技术无需为平台内容负责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字节跳动公司从2012年3月创立至今,旗下创立了多款产品,包括今日头条、抖音短视频、西瓜视频等,截至2019年1月,全线产品日活跃用户数超过6亿。而今天,今日头条在思考自身责任的同时,也采取了实际的行动,建立了平台责任研究中心,通过研发算法、建立数据库 ,通过技术和人工互助把关,减少谣言在今日头条传播。
平台责任研究中心的研究员告诉中大师生,今日头条的个性化推荐技术可以将贴合用户需求的辟谣咨询更高效精准的推送给目标用户。另外,今日头条打破“说教”形式的辟谣传播,不仅会发布权威的辟谣资讯,还会积极与网友互动,利用人格化的辟谣内容,结合短视频优势更加贴近用户,从而提升辟谣与科普内容的传播效果。
除了谣言与低俗治理之外,平台责任研究中心关注的议题还包括短视频平台治理、人工智能与算法治理、未成年人保护等。2018年抖音推出针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护的向日葵计划,防止暴力、色情、低俗等内容接触到青少年,促进教育、传统文化等内容在青少年人群中的传播。
▲ 中大师生与今日头条平台工作人员交流专注优质内容,多元业务助力融合创新
财新传媒在坚持职业精神,坚守严肃新闻的基础上,在新闻付费上也实现了突破。截至2018年底,财新付费用户已超20万,让业界看到了付费新闻的希望与挑战。在技术层面,财新传媒副总裁康伟平表示,财新传媒内部组建了一个80多人的技术团队,是为了更好地对技术生产和产品进行理解和把握。
除了付费阅读和技术投入,财新同时在积极拓展多元业务,比如依托财经新闻核心内容的智库业务(包括研究服务、数据库和指数业务),以及数据可视化、财新私房课等项目,就是财新具有代表性的创新产品。
▲ 财新传媒副总裁康伟平向同学们介绍财新业务网易作为老牌门户网站,也同样注重内容生产和多元业务结合的探索。在互联网1.0时代转向5.0时代的过程中,坚持进行优质的内容原创成为网易的原则。网易提出了“形式退潮,回归内容为王”的理念,打造了一批原创工作室如受到大学生群体欢迎的浪潮工作室。
利用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网易的交互设计团队生产了大量网红H5产品,用交互的体验、新颖的形式吸引年轻的用户,每个H5作品背后凸显的现实意义和理念,最终也回归到服务新闻报道和人物故事本身。而这样一些多元业务的探索,也保证了其在用户需求和市场影响力方面独树一帜。
在这次北京游学过程中,我们窥见了中国新闻业复杂多元业态的一角。平台媒体化和媒体平台化已成为当下媒介融合的趋势之一,主流媒体借助平台媒体的技术寻求自我发展和内容创新,而平台媒体也开始反思技术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内容生产,并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在不同媒体行动者对技术实践和内容创新的过程中,媒体原有边界进一步模糊,但同时数字媒体业的内涵也进一步丰富。置身于当下数字媒体业变迁的过程之中,顺应技术变化,深耕优质内容,是大部分业内人士的共识。而对于个人来说,这种复杂的新闻业态变迁会带来哪些新的挑战?
▲ 张志安院长在财新传媒交流会上总结发言“技术成为政策、市场外,影响媒体运营的关键变量,不同机构的技术采纳差异明显,技术和内容、业务的渗透也不同。”在交流结束后,张志安院长还表达了对未来媒体从业者的期望:“作为新闻传播学子,除了在学校进行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学习以外,同样也需要抓住一切在平台快速学习的机会,卓越和优秀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从头至尾的学习。”
- END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