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马上评|恶意填报、篡改他人志愿这事里,没有赢家

澎湃特约评论员 胡欣红
2019-07-13 07:09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自己高考没考好,浙江台州一学生篡改了3名同学的志愿;因琐事发生矛盾,河南中牟一考生恶意填报同学的志愿。7月12日一天,媒体报道了两起高考志愿引发的“疯狂”操作。 

去年,贵州遵义与河南平舆也发生两起恶意填报同学高考志愿的事情。一起是因为室友对自己两次复读的经历开玩笑,引发“同室操戈”;一起是对同班同学心存嫉妒产生报复心理所为。 

同学之间或许免不了有些恩怨纠纷,但为了泄愤或嫉妒,恶意填报、篡改同学的志愿,仍令人震惊。经历过高中紧张的学习生活和高考的人,应当都知道,高考志愿的填报是很严肃的事情,事关个人前途命运。任何原因也不能成为恶意填报、篡改同学志愿的理由。令人遗憾的是,现实中这样的事情却屡有发生。 

一般这样的事发生后,被填报和篡改志愿的考生可以通过相关部门的帮助补报或重填志愿,有“惊”无“险”。但也有一些案件,因缺乏媒体的持续报道而从公共视线中消失,这些被侵害的孩子最终有没有讨回公道,让人悬心。为了防患未然,警方、招考单位、媒体需要不断提醒广大考生,注重个人敏感信息的保护,即便是朝夕相处的同学,也要保持适度的警惕与距离。 

但更让人意难平的是“始作俑者”。他们为了满足个人私欲而视他人前途命运如儿戏的行径,并不完全因为未造成实际性的后果而减轻性质的恶劣程度。对他们如何处置,需要综合考虑;如果造成严重后果,依法严惩也是应该。 

按照《刑法》规定,结合以往案例,恶意填报、篡改他人高考志愿,涉嫌非法入侵计算机信息罪、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2018年河南平舆事件中,李某最后以涉嫌非法入侵计算机信息罪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2016年山东一例篡改了4位同学高考志愿的作案者,被法院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判刑7个月。这些,都彰显了法律严惩此类犯罪行为的决心。 

此次篡改3名同学高考志愿的浙江台州学生陈某,被警方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行政拘留10天。这一结果被很多网友质疑“过轻”,担心起不到惩罚当事人和警戒他人的目的。应当肯定,警方的这一处置不乏“教育和挽救”的良好初衷,从目前披露的信息看也无明显漏洞。但仍有必要强调,包括警方在内的相关部门,在处理此类事件时,还是要看到人心所向,卸下不必要的顾虑和负担,以事实为基础,以法律为准绳,公平公正地处置。 

另外,对于考生来说,类似案件也是警醒。不要认为“无知者无畏”,不要侥幸在现在的技术条件下自己可以做得神不知鬼不觉,不要以为事发了还可以以“恶作剧”等理由搪塞。法律保护每一个好人,也不会对每一个肆意践踏它的人网开一面。即便从自身角度考虑,一旦罪名坐实,被判处刑罚,今后考公务员、参军等人生选择都要受限。即便只是行政拘留或者被录入征信系统,也会留下污点。

恶意填报、篡改他人志愿这事里,没有赢家。

    责任编辑:甘琼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