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教育新政其实一直没绕开“分类管理”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结合7月9日教育部印发《关于支持海南深化教育改革开放实施方案》两份文件综合来看,促进教育公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是顶层设计。而对于民办教育而言,一切的政策的字里行间,都不断渗透着一个宗旨:不断深化分类管理改革。
在“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同时,义务教育阶段高端且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也会产生“溢出效应”,而教育行业的投资方向也将随着《意见》的出台而发生变革。7月9日,博实乐发布公告称,协议收购英国教育集团剑桥文理学院的全部股权,总对价为1.50亿英镑(约合13亿人民币)。海外并购市场悄然打开,校外市场、高端教育需求又将路走何方?
目录
一、 学历教育:强化“分类管理”
“摇号”真的能干掉学区房?
教材强化早有规定
营利性高中市场待崛起
高端需求溢出与未来市场
二级市场利空出尽
二、 校外:投资方向的机遇与风险
素质教育ToB迎市场
校外培训监管不放松
APP监管文件在路上
海外并购有机会?
三、扫清障碍,一锤定音?
学历教育:强化“分类管理”
《意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而言意义深远的莫过于“第16、17条”,“招生政策”、“课程教材”两方面严厉而统一的措辞,一下子打开了行业焦虑的“开关”。但结合近期密集发布的多份文件来看,强化民办教育的“分类管理”一以贯之。
而在《意见》出台后的第二天,教育部 海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支持海南深化教育改革开放实施方案》,其中明确表示“在风险可控前提下,试点设立国际高中和国际幼儿园,实施国际教育。”海南作为我国教育现代化区域创新试验区,也在实施方案中刻意绕过了义务教育阶段,并且强调在“风险控前提下”,试点设立国际高中和国际幼儿园,更进一步表明,国家对于民办教育的分类管理的态度十分明确。
“摇号”真的能干掉学区房?
“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
——《意见》
深化义务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难就难在了各地情况复杂,对于优质教育的渴求已经经历了两代人。并且在多年“修修补补”的改革中,“学区房”、“小升初”等不正常的社会现象更为极端化。而想要破解教育资源不均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打破生源分化,或许是最源头的方式之一。
根据教育部2018年7月公布的《201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全国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1.89万所,其中民办普通小学6107所,民办初中5277所。全国在校生人数1.45亿人。民办小学在校生814.17万人,同比增速7.65%,民办初中在校生577.68万人,同比增速8.42%。
对于民办学校而言,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历教育全龄段中生源优质、学费较高的办学层次。民办学校优质的教育资源,更大规模的招生范围也是吸引拼不过“学区房”的家长选择的重要因素。但是如果超过招生计划就要摇号入学,无疑将打破“掐尖”生源,阻断办学质量进一步二八分化。但是短期来看,拥有口碑的民办学校招生并不存在更严重的问题。但是从双向选择变成可能的单向选择后,民办学校收费价格是否会受到影响,市场表现需要进一步看各地具体的实施方案。
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
——《意见》
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纲领性文件,《意见》中也明确表示“推进义务教育面试就近入学全覆盖”,这和《义务教育法》中的表述“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相比,“户籍”两字不再提及。也意味着未来很有可能学区依然存在,但是与房产的关系可能需要重新定义。“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或许会有可能从制度上得以实现。
但和去年年底学前教育的纲领性文件一样,浅层看上去一切的出发点是教育公平,但是深层次是为了不断剥离年轻父母身上的压力,毕竟养孩子的压力最重要来自对教育投入的压力,教育压力下生育率也不断被压低。
此前有观点认为,学区房是击鼓传花的游戏,也有观点认为“碰运气”的政策剥夺了家长为优质教育资源拼搏的努力。但是从宏观层面上看,阻止阶级进一步极端分化,在更大的范围内普世化提高教育公平及获得感幸福感,或许更为重要,毕竟我们未来10年、20年培养出的不是某一个,而是下一代中国人。
强化教材管理早有规定
学校要提高校本课程质量,校本课程原则上不编写教材。严禁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取代国家课程,严禁使用未经审定的教材。义务教育学校不得引进境外课程、使用境外教材。
——《意见》
校本课程
早在2014年《中小学教科书选用管理暂行办法》就规定,学校教材的选用是国家公布《全国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省级行政部门从中选用教材。而为了“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提倡学校根据学生情况改变课程,开设校本课程,但是从未提及“校本教材”,学校编写的教材或许本就不具有教材“合法性”。所以自主研发课程是否可以规避风险,我们默默在心中树一个问号。
境外教材
整治境外教材可以回溯到2018年9月《关于开展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教材检查工作的通知》,而此次进一步“严禁使用”的提出,之前在高等教育中就有征兆。高等教育司在2019年4月份发布年度工作要点,提及要“推动高校贯彻落实《学校选用境外教材管理办法》”。目前以北京大学为例,《北京大学境外教材选用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境外教材包括境外出版的原版教材、国内出版社引进版权的中文翻译版教材、影印版教材”,但是没有提及合作出版和联合出版等形式的书籍,为境外教材留有空间。
First Insight极致洞察智库理事长、东朴教育集团COO陈刚认为,关于《意见》中对于“境外教材”的定义依然需要进行进一步解释。他表示,怎么定义“境外教材”才是贯彻落实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目前很多国际出版社跟国内相关部门如教育部考试中心、教材中心和出版社都有版权合作,国际化课程学校完全可以使用境内出版的教材来替代以前使用的“境外”教材。所以我们需要进一步解释的是拥有国内版权的引进教材是否属于境外教材?外籍教师自发整理的学习资料是否属于境外教材?
除了此次对校本教材和境外教材的强调之外,目前政策对于教材的管理较为严格。2019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9年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的通知》规定了中小学国家课程必须使用文件所附目录中的教材,并且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全部使用统编教材。陈刚也表示,未来也不排除通过审批的方式,对境外教材进行分类管理,对审批过的教材予以放行,整体方向应该是“管严”而不是“管死”。
对于义务阶段的国际化学校而言,境外课程体系一直是最大的差异化卖点,也是支撑高学费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来看,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可以朝着“体育”、“艺术”等特色化办学方向发展,但是此类特色并不能支撑过高的学费定价,也不足以满足市场高端的教育需求。
营利性高中市场待崛起
在近期出台的多份文件中,关于学前与义务教育阶段,都是由新华社授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但是唯独高中阶段是由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而在《民促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送审稿)》中,对于营利与非营利的区分,也给整个营利性高中市场留下了巨大空间。
对比韩国,以“教育立国”的韩国,教育制度有两个重要的特征:一个是平等化教育;另一个是精英教育。韩国的初等教育学制6年,其初等教育机构均为义务教育学校,其中公立学校占据绝大多数,私立学校占比甚微。就初中教育来看,韩国的初中教育为免费的义务教育,自1968年废除初中入学考试以来,初中的招生制度就改为了按区域或抽签分配的制度,以求消除普通初中与重点初中在招生来源的区别,并在教学质量上尽可能的达到统一,使所有的初中的教学水平与质量趋同。但也加重了韩国高中阶段更为残酷的竞争。
政策发展至此,学历教育的机会也必定在营利性高中。一方面公办普通高中资源并不像公办义务教育学校一样供给充足。据教育部数据,2017年我国共有普通高中1.36万所,其中民办普通高中3002所,占比22%。普通高中阶段,社会办学力量已经成为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在人民生活追求更高层次满足的今天,多样化的教育资源供给也为高中阶段预留下了更多发展空间。预计国际化高中将成为满足多样化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有着升学口碑的营利性高中市场需求依然强烈。营利性高中也会形成独立的营利性学校板块。
高端需求溢出与未来市场
对比邻国日本。日本义务教育阶段的所有私立学校均为“捐资办学”,且全为非营利,并规定学校办学利润部分将全部投入继续办学。一方面日本企业办学更多的追求的是社会效益,另一方面日本的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源十分均衡。
可以预计,未来新进入义务教育阶段办学的玩家或许仅剩下“地产+教育”一种模式。因为作为商业地产的配套建设,可以利用优质化的教育资源寻求将长期租金,且商业地产投资周期长,对于教育慢周期而言较为匹配。
但是对于教育的高端需求依然存在,在国际化中小学课程、教材多样化受限后,也定会将部分需求挤出进校外培训市场。无论线上线下市场,需求都会升级。有留学计划的家长也会提前在初中阶段寻找与国际课程相关的培训机构,一些有国际资质认证且符合规范的机构将得到发展机会。
二级市场利空出尽
2018年8月10日,《民促法实施条例送审稿》出台后,港股教育板块应声下跌,遭遇重挫,其中业务包含K12教育的枫叶教育、睿见教育、宇华教育、天立教育在8月13日跌幅均超过30%,成实外教育和博骏教育也分别下跌-2.81%、-7.69%,6支包含义务教育阶段主营的企业平均下跌25.88%。截至2019年7月8日,《意见》出台前夕,累计跌幅最大的已超60%。
然而,《意见》出台后,港股市场教育股并未像去年“810送审稿”一样大幅下挫。7月9日上述6支股票的平均跌幅仅为-2.33%,可见,送审稿的出台已向市场传递了强烈的信号,教育股的相关风险已经得到了充分释放。
校外:投资方向的机遇与风险
素质教育ToB迎市场
“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体育社会组织为学生提供高质量体育服务。”
“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专业艺术人才到中小学兼职任教。”
——《意见》
对于此次《意见》,市场利空态度明显,但《意见》全文6500余字,3次提到“购买服务”,其中2次与素质教育相关。明确鼓励学校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提供高质量的体育服务,鼓励专业艺术人才到中小学兼职任教。
其实此次《意见》中,关于体育、艺术类培训购买服务的规定也并非空穴来风,早在2018年《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中就有所渗透。但此次《意见》重点提出,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五育”并举的教育体系,补足劳动教育短板。
教育部副部长郑富芝在7月9日国新办发布会上也表示,劳动教育是当前整个教育体系当中的短板,可能是最短的短板,因此必须要加强。同时,他指出,关于劳动教育,教育部正在制定《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指导意见》以及《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纲要》,通过顶层系统设计,确保劳动教育落地。
就素质教育培训来看,从2017年开始,逐渐有一小部分公立学校采购体育服务进入正式体育课,以弥补学校缺乏专线师资力量、不能进行专项运动正规教学的短板。但整体来看,公立校购买社会服务尚处在起步阶段,主要是以课后330形式为主,采购量既小又碎,且对体育教育没有实质影响。
翰云体育CEO庞见维对First Insight极致洞察表示,过去两年里,大部分形式是以采购社会服务进入学校取代体育老师的形式,所需资金量巨大。且由于校外培训力量对学校体育教学不够了解,而产生了不少矛盾。未来主流方式必然是社会服务,进入学校培训体育教师,转移专项技能,通过体育老师再服务学生的形式。
除了满足学生基本的素质教育需求,政府购买校外服务,对于企业来说,提高规范要求的同时,输出学校的课程有利于可复制化的扩大规模,同时也增加了此类兴趣课程的学生群体基数,是一种“流量储蓄”也可在课外高阶课程推广中降低获客成本。国金证券教育行业首席分析师吴劲草也对First Insight极致洞察表示,企业在ToB领域如果做得好,会对学校有比较大的支持,这确实也是一个方向。
虽然市场存在不少机会,但由于涉及政府采买,地域限制也会造成“市场割裂”。整体来看,无论是体育培训还是艺术类培训,想要ToB进军学校市场,成长成为地区性行业龙头也有一段路要走。
另外,《意见》能对市场产生多大刺激作用,还需考虑各地政府教育经费的倾斜力度。对此,中信证券研究部教育行业研究员冯重光对First Insight极致洞察表示,地方政府在内容采购方面会有越来越多的资金倾斜,这对很多机构来说,都存在新的机会。例如北京、上海、成都等部分发达地区教委已经开始发布采购艺术、科技、体育相关课程经费。但也有业内人士表示,企业进行ToB业务更多的还是出于社会责任的考虑,如果从经济效益上来说,目前很难有盈利空间。
其实从《意见》中提出的购买服务来看,校内更多的还是以培养学生习惯为主,无论是素质教育还是课外培训,更高层次的培养依旧来自于校外,但校外的种种机会中,“规范”一词贯穿始终。
校外培训监管不放松
此次《意见》第17条明确规定,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不得以面试、评测等名义选拔学生。虽然去年2月份,教育部《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中就提出,严禁校外培训机构组织等级考试及竞赛,但此次的规定明显更为严格。此外在《意见》第23条也指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要做好校外培训机构登记、收费、广告、反垄断等监管工作。
而早在1个月前,暑期培训如火如荼开展之际,教育部办公厅就发布《关于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回头看”活动的通知》,重点摸排培训机构是否存在学科类培训内容未备案、培训班名称不规范、从事学科类培训教师无教师资格证等情况。随后,《关于做好2019年中小学生暑假有关工作的通知》发布,又对“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做了具体要求。在整体加强监管的环境下,对于课外培训企业来说,规范为关键,同时高压态势下,一批小规模、不规范培训机构淘汰依然处在进行时。
APP监管文件在路上
在线教育市场监管力度也在进一步加强,2018年11月,国务院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健全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整改若干工作机制的通知》,通知规定,监管方式上,线上教育于线下培训机构管理方式同步。而在校园APP方面,自2018年起,监管力度就在不断加强,其中也有“校园APP凉凉”等议论出现,但政策监管文件频频颁布,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此前在该领域监管的空白,而政策的规范对整个行业来说是利好的形式,毕竟野蛮生长并不利于持久发展。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在7月9日国新办发布会上也表示,由于监管缺失,一些不良的有害的APP也进入了校园,为了有效地治理这个问题,禁止有害APP进入校园,去年12月28日教育部办公厅专门印发了《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建立了双审查制度,谁使用谁审查、谁主管谁负责,首先学校把好关进行审查,然后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审查,审查通过后才能进入校园使用。对于收费等方面的管理也提出了具体要求和规定。
同时,吕玉刚也表示,教育部正在制定《关于引导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健康发展的意见》,积极探索建立数字化教学资源进校园的长效管理机制,对各学段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规范管理。
海外并购有机会?
7月9日,碧桂园旗下K12教育集团博实乐宣布收购英国寄宿制学校英国文理学院,而在20天前,博实乐就曾宣布收购K12寄宿学校英国圣迈克尔学院和博斯学院。不到1个月时间,博实乐集团以16亿元人民币,先后宣布收购3所位于英国的学校。无独有偶,早在今年年初,宇华教育宣布以2.19亿港元收购泰国斯坦福国际大学。
在政策高压之下,并购国内教育标的依然存在隐患,海外并购逐渐成为民办学校的新选择,但民办教育集团海外并购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6月30日,凯文教育发布公告称,由于企业在收购交割的过程中发生了诉讼,同时因为国际环境等形式影响,终止对美国瑞德大学威斯敏斯特合唱音乐学院、威斯敏斯特音乐学校和威斯敏斯特继续教育学院的收购。
一位业内人士对First Insight极致洞察表示,海外教育标的交易市场化程度更高,政策风险更加可控。很多标的是由基金控股,交易达成会更加顺利。同时本地化的交易规则和强大的工会力量,基金会持股都增加了交易风险。
对于目前已经上市的学历教育集团而言,并购扩张一直都是重要的增长方式,在国内标的并购政策受阻的情况下,向国外标的延伸也将成为新的趋势。
扫清障碍,一锤定音?
2018年11月15日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
2019年6月11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
2019年7月8日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出台前的顶层政策指导意见基本已经落实到位;前期争议的主要话题也一锤定音;二级市场风险定价已经得到充分释放。民促法实施条例呼之欲出,或许关于中国教育改革的一盘大棋正在形成。
撰文 | 石斛、时雨
资料 | Mandy、若琳、Samuel
视觉 | 三更
版权声明:
本文为【First Insight极致洞察】原创,首发于微信号:iEDU投资人俱乐部(微信ID:ieduclub),所有权利均属“First Insight极致洞察”所有。任何主体或个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或以其它方式展示、传播上述内容。已获“First Insight极致洞察”授权使用的内容,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它侵权行为,“First Insight极致洞察”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