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国研中心|农村创业创新为乡村振兴提供有效路径

矫旭东
2019-07-09 13:40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智库 >
字号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创业创新工作,并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决策。自2015年起,中央一号文件连续五年提出支持农村创业创新,带动现代农业和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

当前,农村“空心化”问题严重,留在农村的“38、99、61”部队,即妇女、老人、儿童,难以肩负起建设农村、实施乡村振兴的重任。实施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在于农村是否拥有大批能创业、会创业、懂创新的高素质“草根”农民。近年来,返乡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士兵等日益成为实施乡村振兴的一支重要力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有生力量,成为建设家乡、发展家乡、富裕家乡的宝贵财富,成为通过乡镇产业发展扶贫攻坚的新动力。

农民工返乡创业创新的实践及成效

(一)实践探索

为鼓励和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贵州、江西、甘肃、陕西、安徽等劳务输出大省结合地方实际,围绕农民工返乡创业创新,探索了返乡创业创新助推乡村振兴行之有效的“五个一”实践。

一是出台一套好政策。政策支持是提升返乡农民工创业创新内生动力的关键举措。遵义市是贵州省和全国劳务输大市。汇川区是遵义市的中心城区,全区外出务工人员约12万人,返乡人员4万余人,实现创业2.5万人。汇川区抓住国家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重大契机,全面推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制定出台了《遵义市汇川区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实施意见》等18项扶持政策,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创新创造了有利条件。汇川区2016年被评为全国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区,2017年被确定为全国“双创”示范基地。

二是搭建一组好平台。完善的服务平台可以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有力支撑。甘肃省结合其务工大省的特点和当地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迫切需求,开发了具备招聘、培训、输入转移、维权、返乡创业“五位一体”功能的劳务大数据平台。通过设立“400免费电话”,与农民工微信、手机号绑定,让农民工通过手机可以实现包括务工、创业、营销以及生产生活相关的免费信息服务。

三是实施一批好项目。项目带动是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创新的核心动力。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大力引导在外创业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实施包括工业、智慧农业、“互联网+农业”等项目。全县共有返乡创业项目902个,固定资产投资达136亿元,培育了65家规模企业,逐步形成了服装鞋帽、机械电子、食品、桑叶、茶叶、菊花加工等产业,带动就业4万余人。2016年,修水县返乡创业项目的主营业收入近86亿元,税收2.3亿元。

四是打造一方好环境。良好的公共服务是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的重要保障。各地通过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济困难家庭补助政策、加强医疗扶贫和社会保障、加强农村社会救助工作、推进农村低保与扶贫标准“两线合一”,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构筑后勤保障,解除农民工后顾之忧。2017年,贵州省新建、改扩建城镇义务教育学校项目42所,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全覆盖;共计支出资金2.7亿元,对14.5万户次困难群众实施临时救助。

五是培育一批好典型。优秀典型代表可以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示范带动和引领作用。陕西省通过设立“创业平台俱乐部”,吸纳优秀的返乡农民工、大学生创业,对当地的“创业之星”进行表彰,形成示范效应。贵州省坚持典型引领,将全国劳模张明富同志作为典型,从政策鼓励、产业培育、财政贴息等方面给予扶持,累计投入资金1500万元,帮助其成功创建鹌鹑标准化养殖示范园区和生态猪养殖基地。同时,遵义市培育了传统手工艺产业带头人马毅、现代科技嫁接育苗创业者黄中敏、农产品加工致富带头人刘正念、农产品种养殖业带头人敖小芳、王伟等农民工创业代表30余人。

(二)农民工返乡创业创新的典型案例

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的农民工,全国劳模、全国创业之星、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贵州梦润鹌鹑公司董事长张明富,他于1998年10月利用外出务工取得的第一桶金,毅然返乡创业。现公司投资5000多万元,建设了232亩的“遵义梦润农民工创业园”,修建了10000多平方米的标准化鹌鹑养殖示范场,修建了4800平方米的九层“梦润职工(农民工)之家”、1000平方米的职工学习培训活动中心、产品及原料检测中心、技术服务中心、800立方米冷冻库,年加工2000吨鹌鹑蛋和1000吨鹌鹑肉,年产360万羽鹌鹑苗全自动孵化场以及年产5万吨熟化饲料厂各一个,年产值达6000多万元,带动了300多农民工直接就业,圆了大坎村300多人就近创业创新的小康梦,该园已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全国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

2007年,张明富给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写信,建议出台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温总理作了重要批示:“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对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政府应予鼓励和支持,张明富同志的建议值得重视……”;2011年6月,张明富又给李克强总理写信,建议加大投入,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对农民工群体加强党的政策宣传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李克强总理批示肯定:“来信所提建议值得重视。”2015年6月17日《国务院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国办发〔2015〕17号)正式出台。

一个高考落榜的19岁农村女孩李云群,敢于向命运抗争,于2000年7月28日带着家人开始在红花岩的大坡上创业种植葡萄、牡丹,2012年注册资本金1000万元成立了“贵州省云群种植专业合作社”,现已拥有精品水果5600亩,其中葡萄3000亩,杨梅2000亩,草莓20亩、樱桃180亩、晚熟李270亩,桃110亩;园艺绿化树(紫薇、樱花、芙蓉)85亩;种植牡丹450亩。2011年,李云群获得2010-2011年全区“种植能手”荣誉称号。2013年8月“贵州省云群种植专业合作社”被贵州省供销合作社授予“示范先进合作社”。

遵义市毅丰藤艺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毅,凭借从小勤奋练得藤编好手艺的基础,外出打工8年拓宽了眼界,“偷师学艺”成气候,于2008年返乡创业利用新工艺打造藤编一条街,实现了销量和利润的双丰收,从而带动娄山关村300多人就业。

谭子忠,人称谭幺爸,于2004年4月16日创建了“遵义市板桥四方食品厂”,现企业年销售收入379万元,年纳税16.8万元,用工人数35人,在板桥的城镇化改造中,许多失地农户成了他的员工,并将遵义板桥镇卤豆腐干列入遵义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板桥镇卤豆腐干名气大增,成为绿色食品中的新宠儿。

(三)农民工返乡创业推动乡村振兴的成效

通过积极的实践,各地在农民工返乡创业创新助推“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四个新”的明显成效。

一是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能。四川、贵州、陕西等地既鼓励农民工有序输出,又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其返乡创业就业,通过创业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促进了农业整体效益的提高,形成以工帮农、以城促农的有效载体,为乡镇企业发展带来了新契机,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良性循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四川、贵州等部分山区坚持念好“山字经”,种好“摇钱树”,打好“特色牌”,打造绿色农产品工程,做大做强一批特色优势产业。

二是为乡村改革探索新路径。通过农民工返乡创业实践,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等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有力助推农业产业发展。贵州省创建“三位一体”新型合作社200多个,其中省级示范社61个;建立基层供销合作社1351个,基本实现乡镇全覆盖;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7388家。组建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158个,成立“贵州省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协会”,搭建起为农服务的金融平台。

三是为乡村和谐带来新希望。农民工返乡创业帮助当地农民就近就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溪口镇祖源村通过引入回乡创业企业,将大城市的资源要素向当地农业和农村聚集,充分挖掘当地山水资源,大力发展民宿经济、乡村旅游,帮助270多户贫困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实现了脱贫致富。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可以让孩子享受到父母的温暖,让老人感受到亲情的慰藉,让家庭回归夫妻的团聚,实现了“亲情回归”,有效解决了农村“三留守”问题。

四是为乡村治理增添新活力。返乡农民工通过外出打工历练,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本领、积累了资金、提升了观念,成为农村基层组织的主心骨、社会组织的引领者、经济组织的领头雁,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坚力量,为乡村自治管理、产业规模经营注入新的活力,夯实了基层党组织堡垒、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2016年,遵义市汇川区全区村居换届选举有183名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充实到村支两委,返乡创业农民工的荣誉感、归属感和责任感不断得到增强。

返乡创业创新助推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实施乡村振兴,需要通过各级政府、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营造返乡创业创新推动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环境。

(一)政策制定上要优惠返乡下乡人员

各级政府要制定和完善支持返乡农民工、大学生等人员创业创新助推乡村振兴的优惠政策,尤其在项目投资、审批、税收、土地、贷款、融资等方面给予更多的优惠倾斜。同时,严格把好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关,决不能因返乡农民工创业创新发展而破坏环境,当年杜甫感慨“国破山河在”,现在却不要因为发展而“国在山河破”。必须坚持生态绿色发展,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用农业“装点此关山”,让山顶带上绿帽子,让山腰缠起白带子,让平地铺起黄毯子。

要加强“环境改善”和“人才培养”,更好地服务于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农村环境改善,培育农村“工匠人才”。制定破除各类政策短板的具体措施,出台让农民工实实在在得实惠、踏踏实实回家乡、放心大胆去创业的政策,真正调动农民工参与家乡建设、建设美丽家园、实施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农民有恒产、有恒业,更有恒心,真正实现“回得来、留得住”、“创得好、过得好”。

(二)思想行动上要善待返乡下乡人员

各类返乡下乡人员下大决心返乡创业,是对家乡的热爱,激发乡民创业创新的热情,点燃乡民心灵致富的火花,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领头羊。各级政府部门,一定要把他们当作好朋友、好客商对待。建立返乡农民工联系联络机制,县乡两级党政可通过开微博、建微信群、设立党政领导信箱,让返乡农民工有人可找、有事可办、有诉可求。把他们与外商同等对待,千万不要舍近求远,厚此薄彼。

(三)硬件发展上要方便返乡下乡人员

各级政府应帮助那些有返乡农民工创新创业的乡村,加快解决交通、通讯、供电、饮水等方面的问题,切实解决投入不足和融资难的问题。切实抓好返乡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工作,把对他们的培训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大众创业工程来抓,开展灵活高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专业培训,不断提升他们的发展能力。要加大农村综合改革尤其是“三变”改革,以此激发农村内生动力、培育农村新动能、发展农业新业态。要通过要素流动、资本重组、品牌整合,培育一批叫得响、传得开、影响大、留得住的像“老干妈”遍布世界各地的特色品牌。对于贵州、四川等西部山区,要切实抓好耕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动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发展,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增收。

(四)软件服务上用好用足“互联网+”、大数据

当前,大数据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乡村振兴、精准脱贫、现代物流、民生服务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要搭建信息化服务平台,做足“大数据”、“互联网+”文章,提高返乡下乡人员的创业效率。一是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建立能够实现创业项目投融资、项目展示、电子商务等多功能一体化的互联网云平台,实现返乡创业信息的便捷化、可视化;二是做好信息化平台的宣传推广,积极主动地投送相关创业信息,促进信息资源获取上的简约化、便利化;三是加大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互联网、交通物流设施、电子商务产业园等方面建设,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为农村电商发展提供支撑,促进农产品销售、商贸流通等各类服务业发展。

(作者矫旭东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研究部副主任、同济大学博士后,主要从事乡村振兴、城乡统筹、县域绿色发展及生态文明等理论与政策咨询研究。本文部分研究成果出自“遵义市汇川区农民工返乡创业与精准扶贫的模式研究”课题。)

    责任编辑:田春玲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