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联手搞事情,这两座西南城市的“双城记”刚刚开始
文丨西部菌
同处西南的黔、渝两地正在加速靠拢。
2018年4月,渝黔两地签署《重庆市人民政府贵州省人民政府合作框架协议》。
2019年3月,渝黔共同编制完成的《渝黔合作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正式对外公布。
近日,贵阳代表团又赴重庆市考察学习对外开放等工作。
重庆方面表示:
希望进一步加强战略协同和工作对接,在内陆开放、产业发展、人文旅游、教育医疗等领域深化合作,实现共赢发展。
贵阳则承诺:
将进一步深化在陆海新通道建设、大数据智能化发展等领域务实合作,为推动渝黔合作再上新台阶作出新贡献。
很明显,借“陆海新通道”建设的契机,黔(贵阳)、渝两地的合作大幕正在徐徐打开。
01
除了融入重庆,贵阳的选择不多
贵阳近几年的发展势头有目共睹。尤其大数据产业异军突起,在全国城市竞争中的存在感大大增强。
但贵阳目前的短板依然突出。
《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点名了13个城市群,贵阳未能入列。作为对比的是,同处云贵高原的昆明已有“滇中城市群”入选。
目前,贵阳既不是国家中心城市,又未能入选自贸区,在“一带一路”中的地位也不如成渝、西安、兰州等西部城市。在与国家战略的对接上,贵阳并无优势。尤其是在未来的抱团发展时代,贵阳到底选择“融入”谁或者与谁抱团,已经成了必须直面的大问题。
尽管这些年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但贵阳目前的经济体量依旧太小。2018年,贵阳的GDP总量仍不到4000亿,在全国27个省会城市中排在倒数后十名,并且在省内的首位度也不高。
实际上,一个不沿河、不沿边、不沿海,且在省内缺乏足够话语权的三线省会城市,除了融入更大的国家战略和经济版图,其实选择并不多。重庆是与贵州距离最近的超大城市,成渝城市群也是贵阳最靠近的最大城市群。对贵阳而言,靠近成渝是发展现状下的必然要求。事实上,公开资料显示,当地政府也委托贵州社科院作了《贵阳融入成渝经济的战略研究》。
当然,由于距离更接近,重庆是贵阳融入成渝的首选或者说是第一站。
颇为巧合的是,贵阳这些年大力发展大数据,面临产业转型的重庆也正在推进智能化产业。贵阳有数博会,而重庆有智博会。这种产业方向上的趋同性,为两地的交往合作和抱团发展增添了新的可能。
02
贵阳可以做重庆的大通道和后花园
对重庆来说,贵阳也是一个极具联手价值的合作伙伴。
高铁时代,贵阳的交通枢纽地位越来突显,无论是打造陆海新通道,还是四川和重庆向南出口,贵州(贵阳)都是绕不开的节点。贵阳之于重庆的大通道作用,未来将更加突出。
来源:网络对于腹地相对较小的重庆来说,向南联手体量更小的贵阳,优势很明显。一是可以扩大市场,并且相对少有利益羁绊;二是两地的产业有较大的互补空间。
重庆的一些传统产业可以借此延长产业链,比如,汽车配套产业在贵州(贵阳)已有不少的布局。工业实力不足的贵阳也需要重庆这样的工业强市带动。
重庆新兴智能产业可以利用贵阳的自然条件特别低温优势,做服务器和研发基地,并且贵阳的大数据产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基础,两地未来可以合力拥抱大数据、智能产业,在转型上携手走得更远。
囿于旅游资源、气候生态等方面的优势,贵阳也可以充当拥有3000多万人口体量重庆的“后花园”。
近年重庆和贵州的关系明显升温,而重庆与贵州的交往合作,贵阳必定是最主要的参与者。
来源:网络另外更隐蔽的一点,贵州的老龄化程度较川渝都要低,增进黔、渝之间的人口流动,也能够缓和重庆的老龄化。
03
贵阳、成渝能否复制合肥、长三角?
目前贵阳和重庆两地已有较深的合作基础,无论是产业层面还是民间交往层面,都是如此。一定程度上,两座西南山城已经具备“双城记”的雏形。
去年初,渝贵铁路正式开通后,重庆到贵阳最快的高铁只需2个小时;重庆市民到贵阳买房的现象近年已具有一定规模,两地旅游市场也比较火爆。
目前规划时速350公里的渝贵高铁建设已提上日程,届时重庆到贵阳的高铁通行时间将压缩到1小时。这条铁路开通,有望发挥类似贵广高铁的作用,重塑贵阳和重庆乃至整个大西南的经济版图。
当然,贵阳乃至贵州融入重庆及整个成渝城市群,一部分人会担心是否会被经济实力更强的重庆“吸血”。这种担心其实是多余的。
孤立发展,无论是基础设施共享还是建立统一市场,其规模效应都要大打折扣。只有共同做大市场,促进资源、资本、人口的共享、流动,方有区域间的共赢。对内陆城市尤其如此。
合肥乃至安徽融入长三角,就是一个最具代表性的案例。
渝黔合作先行示范区范围 来源:网络近几年安徽人口回流速度和规模,在全国都居于前列。除了自身发展,主要还是得益于在与长三角的融合上有了实质性进展。虽然成渝与长三角尚有差距,但共同做大做强带来的利好是一致的。
随着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可以憧憬未来贵州和成渝之间将会形成一个更强的经济版块,共同拱卫起一个联系更紧密的西南金三角。
在人事安排、新兴产业、南下通道建设等方面都“结缘”的重庆与贵阳,完全有可能趟出一条内陆城市的共赢发展之路。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