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城史 | 那些年,杜甫在成都忙了些啥?

2019-07-06 19:5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今天我们要聊一个大忙人

对!他就是“诗圣”杜甫

要知道在网络下“翻红”可是很不容易的

那必须拥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质

低调内涵接地气的作品风格

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

杜甫与成都的不解之缘

关于杜甫和成都的不解之缘

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杜甫避安史之乱来到成都,于浣花溪畔筑草堂卜居。代宗永泰元年(公元765年)离开成都,除去避乱暂离,在浣花溪畔一共住了3年零9个月。这是杜甫在乱世中得到短暂安宁的一段日子。在成都期间,杜甫写诗260多首,被称为“成都诗”,其中许多名句被人广为传诵。

锦里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夜喜雨》

《春夜喜雨》中的“晓看红湿处,花中锦官城”就为成都奠定了“锦官城”的别名,成都现在著名的旅游景点——锦里雨后的夜景仿佛带我们穿越回了唐朝,感受当年杜甫走过的成都。

西岭雪山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

《绝句》中的“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则写到了成都的一个著名景点——西岭雪山。在一个常年不下雪的地方,西岭雪山确是一个神仙级别的存在。

古时候杜甫所看到的“窗含西岭千秋雪”美景,如今也要多次出现在成都人眼前。
▲雪山下的战旗村

摄影孙浩

武侯祠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

还有《蜀相》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则是缅怀了诸葛亮。

杜甫草堂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是杜甫穷困潦倒时在草堂所写。

“诗圣”流寓成都

草堂千古留名

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

我行山川异,忽在天一方。

但逢新人民,未卜见故乡。

大江东流去,游子去日长。

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

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

信美无与适,侧身望川梁。

鸟雀夜各归,中原杳茫茫。

初月出不高,众星尚争光。

自古有羁旅,我何苦哀伤。

——《成都府》

在杜甫笔下,成都是一座繁华热闹的大城市,“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喧然名都会,吹萧间笙簧。”在郊外,则是另一番景象:“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曾经到青城山、都江堰和新津游览,那里的新式水车吸引了他的注意,新奇之余他写下“连筒灌小园”的诗句。

杜甫流寓成都时所居草堂

杜甫流寓成都时所居草堂在成都浣花溪畔,其诗写到浣花溪的就有近40首之多,浣花溪也因为杜甫而更具文化气息。杜甫草堂也成为成都的标志、诗歌的象征和文学的圣地,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来此瞻仰凭吊和游赏。

至清代,还形成“人日游草堂”的成都特有习俗,并一直沿袭到今天。

了解更多“人日游草堂”成都习俗戳链接☟

浣花溪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节选自《浣花溪记》

明代文学家钟惺所写的《浣花溪记》以简洁清秀的笔调勾勒出了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同时在文章的最后对诗人杜甫于穷困中仍能择胜境而居并心怀天下的胸襟感到赞叹。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诗作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充满着爱祖国、爱人民的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被公认为“诗史”。杜甫59岁客死异乡,一生诗作达1400多首。而五分之一的诗篇,却是晚年在成都不到4年时间所作。

还没看过瘾?

戳下面视频,听杜甫穿越来说唱

带你感受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的beat!

↓↓↓

来源成都方志

摄影成都发布-成都晚报摄影部

部分图据成都方志

视频制作成都发布-成都晚报仰柏瑜

编辑|小程序

你在看“大忙人”杜甫吗~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