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小暑养生:冬病夏治“三伏天”,如何清热祛湿?
小暑是夏季的第五个节气,意味着盛夏开始,气温持续升高。 “三伏天”就出现在小暑与大暑之际,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热在三伏”,人们应当少外出以避暑气。中医传统“春夏养阳”,所以人们在工作劳动之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人体的阳气。
预防夏季常见病小暑节气热浪袭人,时有暴雨光顾,感冒、中暑、泄泻、痢疾、病毒性肝炎等疾病多发;同时由于长期使用空调,容易引起空调病等。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医预防保健科方泓主任医师建议大家要做好未病先防,可以用益气、生津、清暑等食物或药物预防夏季常见病。比如饮用绿豆汤、黄芪泡茶,常服荷叶粥。
预防空调病,需注意室内温度不宜过低,以免与外界气温相差太大,在早晚凉爽之际开启门窗进行通风。保持室内地板、台面等各处的清洁和干燥,不给蚊虫滋生的机会。
防中暑,勤洗晒
小暑容易中暑,外出时一定要做好防暑工作,带好遮阳伞、遮阳帽等工具,多喝水,并尽量避开午后太阳热辣时外出。夏天昼长夜短,晚上睡眠少,建议中午打个盹,补充睡眠。
睡觉时,不要对着电扇或空调出风口直吹,天热皮肤毛孔舒张,容易感冒着凉。在室内摆上绿萝、常春藤和百合等绿色植物美化环境又降温。给家具换上白色、米色、绿色和蓝色的外衣以及使用竹制家具都能让人的情绪降温。
“小暑晒伏”。夏至开始炎热与潮湿给霉菌的生长造成了良好的环境。到了小暑时节,雨水少了,阳光足,这时候,翻出家里的衣被物品,放在阳光下暴晒,紫外线就会把其上的霉菌杀死,起到防病保健作用。
夏季养心,适当锻炼
小暑时节多雨、高温,人们容易烦躁不安,所以,在养生保健方面,应根据季节与五脏的对应关系,养护好心脏。
夏季为心所主,应该顾护心阳,平心静气。因此小暑养生重点突出“心静”,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
夏季适当锻炼,可以在清晨和傍晚到户外跳操、打拳、游泳、跑步、跳舞等,可以提高身体素质,改善内分泌和新陈代谢,对调节植物神经和体温都大有裨益。
“冬病夏治”正当时
“冬病夏治”是中医特色疗法之一,“冬病”是指在冬天容易发作或容易加重的疾病,这种疾病往往可以在夏天疾病缓解期进行治疗。中医认为,小暑后阳气上升,大暑时阳气升发到极致,而且此时人体的代谢能力较强,药物的利用率也随之增高。
反复感冒、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风湿性关节炎、心脑血管疾病等缓解期患者,可以进行冬病夏治,以减少发作的次数或减缓发作的程度。
小暑食新,饮食防疰夏
体质虚弱的人由于暑热容易出现疰夏。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医预防保健科余韵诗医师认为,小暑节气的药膳调理,既要能清热祛暑,又要能健脾化湿。在饮食方面,不可过度偏嗜生冷寒凉,否则会损伤脾胃阳气,寒湿内生而发生腹痛、泄泻。
“小暑食新”。与陈米相比,新米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各种微量元素含量明显高于陈谷,营养丰富。江南地区有一句俗谚:“小暑黄鳝赛人参。”小暑前后一个月的时间里,鳝鱼最为肥美。中医认为黄鳝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补肝脾、除风湿、强筋骨等作用。
小暑时节也是消化道疾病的多发期,饮食不洁容易引起腹泻、痢疾等疾病。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营养科副主任马莉副主任医师提醒,小暑饮食宜清淡,多喝粥,少吃生冷、油腻的食物,注意全面、均衡的营养搭配。
【小暑时节膳食】
扁豆云吞
制作方法:
1.将白扁豆洗净,以沸水烫过后剁成碎粒;猪肉剁为肉泥,加扁豆碎粒、胡椒粉、鸡蛋、淀粉、精盐适量做成馅。
2.和面,擀面皮并切成三角形,包成小馄饨,煮熟即成。
功效:
鲜扁豆是夏秋两季的佳蔬,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中医认为,扁豆味甘、性平,有健脾和中,消暑化湿的作用。此款点心荤素搭配,易于消化,且具有温中健脾,利湿化浊的功效。适合一般人群此节气食用,特别适于高血压、脑血管病、消化不良、术后恢复期等患者食用。
韭菜银芽鳝丝
原料:处理好的黄鳝2根,豆芽150克,韭菜100克,生抽、料酒、油、盐、胡椒粉、姜、蒜、干辣椒适量。
制作方法:把已经处理好的黄鳝清理干净后切段,韭菜清洗后切段;锅内倒油,用热油爆香蒜末、姜末和干辣椒,放入黄鳝段翻炒几下;加适量的料酒、酱油去腥和调色,再倒入豆芽、韭菜继续翻炒,最后加盐就可以装盘了。
功效:补肾健脾,补虚生血,清热解毒
荷叶翠衣饮
原料:取鲜荷叶1张,白扁豆30克,西瓜翠衣(即西瓜皮去掉红瓤和绿皮的部分)100克。
制作方法:将上述原料洗净后加水煮至豆熟,加冰糖适量即可食用。
功效:清热利尿,生津解渴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