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分的是垃圾?分的是艺术!

2019-07-06 18:1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木起语

七月全国最热门的话题是什么?

能让#双宋离婚#和#冰晨分手#输下阵来的,

只有#上海垃圾分类#。

上海垃圾分类分为:干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

垃圾分类刚实行的这段时间,很多网友不能适应。丢东西的时候,大家还要参照垃圾分类表,仔细想想手里的垃圾该如何分类。

一桌美食,吃完怎么分类好?

当然,在垃圾分类方面也有天赋异常的网友,成堆的垃圾被分出了意外的美感。小编面对这位网友的垃圾分类的杰作,不由感叹:“这个画面怎么那么熟悉?”

图片来自微博网友魏泽楷

“分类垃圾+俯拍”

这不是摄影艺术的一大标配嘛!

摄影艺术家Stuart Haygarth

摄影艺术家 Stuart Haygarth的作品《潮汐标记》采用的就是这样方式。《潮汐标记》是摄影师在一段特定的海岸线上收集的冲上岸边的人造物品。这些在海洋中漂泊已久的物品,原色和外观都有了变化,上岸时早已丧失功能性。摄影师希望用更有意义的方式将它们记录下来,就通过颜色将其分类,形成一条长达6米的作品。

 

作品局部图
作品现场图

既然说这种方式是艺术摄影的“标配”,意味着使用这种方式创作的摄影师绝对不止一个。

摄影师Barry Rosenthal

摄影师Barry Rosenthal的作品《find in nature》虽然在外观上与Stuart Haygarth 的作品相似,但是Barry的作品更具强烈的环保意识:“在《find in nature》中,使用塑料废物来自垃圾堆、海滩、河流和土地”,相当于科普性的“垃圾图鉴”。

 

《find in nature》作品

摄影师Chris Jordan

既然说到了这里,还有一位“垃圾摄影家”不得不提——Chris Jordan。他的大多数拍摄主题来自垃圾,他曾说,当其身处堆积如山的垃圾场时,灵感就会慢慢涌现出来。他的作品在批判美国的消费主义的盲目性外,也警醒人们重视环保。

Chris Jordan的每张作品用的是同一种垃圾,例如下图,模仿意大利画家波提切利的名画《维纳斯的诞生》,是由240000个塑料袋拼贴而成,相当于世界各地每10秒消耗的塑料袋数量。

 

上图的局部放大图

模仿日本画家葛饰北斋《神奈川冲浪里》的这张作品,是由240万块塑料拼成的,相当于每小时进入海洋的塑料污染的重量(磅数)。

 

上图的局部放大图

模仿梵高的《星月夜》则是由50000个打火机拼成的,相当于海洋中,每平方英里漂浮的塑料片数量。

 

上图的局部放大图

法国摄影师Antoine Repessé

据统计,Antoin在四年期间,共积攒了70立方米的垃圾,其中包括1600个牛奶盒,4800个卫生纸纸筒,800千克旧报纸......摄影师将这些垃圾重新摆放,拍摄完成作品《#365Unpacked》。

 

作品《#365 Unpacked》

虽说“分类垃圾+俯拍”在摄影中十分常见,

但是作品的内容永远大于形式。

令人欣喜的是,我国政府在2017年7月18日正式针对垃圾进口该议题作出回应,向世界贸易组织通报,将不再允许进口4级别、24种固态废料,时至今日,“洋垃圾”禁令已经实施了500多天,中国不再是“世界垃圾场”。

在上海开始实行严格的垃圾分类后,又公布了45个即将实行垃圾分类处理系统的重点城市。大家虽然对垃圾分类揣揣不安,但是为了更加绿色的未来,每个人都在一步步适应,为环保出一分力。

垃圾分类,学起来

此外,听说

你的城市,在列吗?

——

图片来自| 网络

文字及整理|木起语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