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对标典型|守初心 担使命 “致敬雨花巾帼英烈”阅读分享会

2019-07-05 15:4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踏着雨花巾帼英烈的足迹,寻找信仰的芬芳,牢记初心和使命,6月27日上午,由南京市妇女联合会、南京市人民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南京市女性阅读联盟主办的“信仰的芬芳——致敬雨花巾帼英烈”阅读分享会在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举行,来自全市各类女性代表近百人参加现场活动,网络直播收看人数近60万人次。

在雨花台牺牲的烈士中,有16位女性,她们牺牲时平均年龄只有30岁左右。是什么支撑着这些群年轻女性前行?她们的精神内涵是什么?这两个问号为整场活动奠定了追寻的基调。此次分享会以情景朗诵、故事与诗歌等形式予以呈现,选取书中三位烈士,她们分别代表了不同年龄段、不同经历女性,她们都是最早中国革命启蒙者、开拓者。

丁香烈士

情景朗诵《雨花台那片丁香》,从丁香和乐于泓相遇开始,一场革命爱情故事,因为叛徒出卖,丁香牺牲在这里时,只有22岁,当时肚子里还怀有三个月身孕。1992年,乐于泓在沈阳病逝。1993年,乐于泓第二任妻子钟曼带着女儿,捧着丈夫骨灰,在绵绵春雨中来到雨花台,将阿乐的骨灰埋在了那片丁香树下,跨越61年后,两个相爱革命者的灵魂终于相聚,这个故事感动了全场观众。

学者思想解读

南京市委党校教授张家芳:他们的在爱情有共同理想、追求作为基础,同时这份爱又不仅仅是卿卿我我,而是一种对社会的大爱。牢固的革命事业基础,再加上彼此之间互相仰慕,成就了一段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

陈君起烈士

女烈士陈君起牺牲时42岁,留下的资料极少。从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党开始逮捕和屠杀共产党,至1947年,整整20年时间,雨花台都是刑场。在那个动荡年代,革命不容易,文献档案少之又少,主办方采用故事与诗歌串联的方式,借助刘半农的诗歌《叫我如何不想她》展现了身为母亲的陈君起看着自己女儿得不到医治病死在怀里的心痛,而恽代英烈士诗歌《我》又将陈君起心中的大爱和革命的大无畏精神展现出来。

学者思想解读

雨花英烈研究院院长向媛华:陈君起代表了一类革命女性,她们走进婚姻,但是又受到压迫起来反抗。她们有知识有文化,因此知道女性需要独立自主,需要打破牢笼。这类型革命者往往更加坚定,女性受教育是独立的起点。

孙晓梅烈士

孙晓梅烈士是16位女烈士中留下文字较多者之一。1941年,孙晓梅烈士的母亲写信要求她离开革命队伍,回家与丈夫重归于好,她回信:我不愿和一个思想和我完全相反的人共同生活下去。我为了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只有牺牲自己的幸福。我相信,只要全人类得到解放后,我也一定会被解放的。

学者思想解读

在中国革命进程中,女性觉醒是标志性的。正是因为女性知道并开始为自己争取进步,积极投身革命运动中,中国革命才更有生命力,血染的国旗有女性不屈的身影。

南京市妇儿工委办主任王玉梅在讲话中表示:这些女烈士,是女儿,是母亲,是妻子,更是一名坚定的革命者。她们穿梭在工人运动和战争前线,投身到更广阔的民族解放革命中来,谱写着特殊时代的女性传奇。今天的阅读会上读了一本人生“大书”,书中告诉我们当代女性应该怎么做,我们的精神之源在哪里,去哪里寻找信仰。

分享会最后, 工作人员从纪念碑前取来火种,女大学生代表杨晓引燃火种灯,并将火种护送至台前,放在书旁,寓意英烈们的精神薪火相传、代代不息!全场起立共读方志敏诗歌《可爱的中国》将活动气氛推向高潮!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