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老挝旧都“玉佛之城”:总有金光飞洒在琅勃拉邦的屋檐

2019-07-05 18:2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花落成蚀

太阳日复一日的从普西山(MT. Phou Si)上升起,万宗寺(Wat Chom Si)的宝塔承接其光辉,照耀南坎河与湄公河之间的土地。这里就是琅勃拉邦,老挝的旧都,玉佛之城。

传说神猴哈奴曼为了拯救罗摩的弟弟罗什曼那,将满是仙药的金山搬到了斯里兰卡,送还的途中猴性大发,懒得摆回去,于是半路一扔。老挝人认为,普西山就是那座金山。此图由@欧阳凯kyle拍摄。

琅勃拉邦的建城史很长,老族在此的统治可追溯至公元7世纪。1353年,在高棉帝国的支持下,法昂王攻占了此地,建国澜沧,老挝历史上第一次统一。1548年,有澜沧血统的兰纳国王赛塔提拉王通过武力夺取了澜沧王位,从高棉迎来了勃拉邦玉佛,此地就此改名为琅勃拉邦。赛塔提拉王文治武功,对阵缅甸霸主莽应龙也不落下风,几次将缅族入侵者赶出了老挝和泰国。公元1638年,苏里雅·翁萨王继位,澜沧进入了57年的黄金时期。但这位翁萨王死后无嗣,澜沧迅速陷入了混乱,很快分裂成了三个国家。自此,这片土地上的历史就没有摆脱过屈辱,直到老挝独立。

万象的塔銮(Pha That Luang),前方的雕像为赛塔提拉王。

无论是澜沧还是后来分裂的小国,众王都是虔诚的佛教徒,热衷于兴修佛寺。但奇怪的是,琅勃拉邦的古迹并不算很古。西瓜塔(That Makmo)是城中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它有着浑圆的塔顶像个西瓜,因此获得了这个诨号,其真名其实是莲花塔(That Pathum)。这种圆顶是从斯里兰卡学来的。

西瓜塔始建于1514年。但我们现在看到的西瓜塔并非都是原件,而是在1932年重修的版本。老挝的佛塔,都要配寺庙使用。西瓜塔的对面佛寺也不老,差不多是同期重建的。不光是它们,琅勃拉邦绝大部分的老寺,都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重修的。

我去的时候,西瓜塔又重新刷了一遍白灰。一言难尽。

若论建筑,佛塔不算是老挝人之所长,老挝佛塔的数量和造型丰富程度比不上周边的其他几个国家。老挝建筑,还是以传统为木结构的寺庙更有看头。老挝的传统寺庙,有三个大的风格:万象风格、琅勃拉邦风格和川圹风格。

万象玉佛寺。

万象风格主要见于万象,受泰国中部的阿瑜陀耶、曼谷影响很大。这种佛寺建在较高的基座上,有重檐,屋檐下方有一圈立柱,立柱和内墙围出了一圈开放式的回廊。如今万象的西萨格寺、玉佛寺都是这个风格,而且有了钢筋混泥土的技术加持之后,万象风格的佛寺可以建得很大,看起来颇为宏伟。

琅勃拉邦王宫玉佛殿,传说中的勃拉邦玉佛就在里面。这个殿也是较晚修的,风格比较混搭,基座比较像万象风格。

琅勃拉邦风格则多见于琅勃拉邦,兰纳来的赛塔提拉王带来了很多兰纳的国民,这个风格就是受他们的影响产生的。这种佛寺一般没有基座或者只有很矮的基座,重檐低垂,线条柔美,屋檐下的立柱不会构成回廊,只会正门前组成一面阳台。

琅勃拉邦的阿汗寺(Wat Aham)。

川圹风格来自老挝、越南交界的川圹省。它和琅勃拉邦风格比较像,但少有重檐,结构更加“矮胖”,纹饰较为简单。这是个特别倒霉的风格,主要产区靠近越南,所以在越南战争中被炸成了稀巴烂。基本不剩多少了。

三种风格中我最喜欢的是琅勃拉邦风格,尤其喜欢它们的屋顶。我们不妨先来看看琅勃拉邦风格的杰作:香通寺(Wat Xiong Thong)。

香通寺。

在几个月前的上一篇文章中,我介绍了香通寺灵车殿上的史诗。今天我们来说说主殿。在琅勃拉邦的一众老庙中,香通寺是最超然卓绝的一个。一方面它是老挝君主的加冕地,相当于是太庙;另一方面,香通寺很幸运的躲过了19世纪末的那次浩劫,是一座真正的始于16世纪的古庙。

香通寺为啥没有被黑旗军摧毁?黑旗军有个重要盟友:越南莱州的白泰酋长刁文持。刁老总年轻的时候曾经在香通寺当过和尚,所以在攻占琅勃拉邦之后,自己占住了香通寺当司令部,从而保住了这座寺院。这也真的算是阴差阳错。

香通寺。

咱们说回屋顶。琅勃拉邦式一般都不是直的,而是平滑的弧线。香通寺这样的老寺,特别注重屋顶的美观,其支柱比较短,这样就显得屋顶近乎下垂到了地面。在寺庙的正面,柚木的雕刻饰板妆点着金箔,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金色的法轮和抽象的花草纹饰华美无比。

香通寺的屋檐顶。

屋檐的顶端嵴线的中间,装饰着一排金色的小塔。这是老挝佛寺的一个特征性的装饰物,名叫“Dok So Fa”,意为“突出指向天空”。大体上来说,老挝的佛寺和泰国的很像,但这个Dok So Fa,在泰国几乎看不到。

Dok So Fa大体的形制是固定的,就是一排金塔。但每个寺的装饰都不一样,呈现出了非常有趣的多样性。像上面这尊香通寺的Dok So Fa,下方用白色的马赛克瓷砖拼出来了一堆摩羯,它们怒睁双眼,紧闭双唇,卖力的想装凶,但是……好可爱啊!

摩诃泰寺的Dok So Fa。

琅勃拉邦城西南的摩诃泰寺(Wat Mahathat)的Dok So Fa,是我最喜欢的一尊。这一尊不像有的Dok So Fa那样佛塔高耸,刺入天空,它的塔矮矮的,下方卷草纹的三角形饰面看起来很厚重,金箔有些脱落,颇有一种时光斑驳的感觉。

在这些金塔旁边,有两只雄赳赳气昂昂的长尾巴鸟,它们似乎是踏浪而来。这动作,颇有几分傲娇之气。

神佛寺的Dok So Fa。

香通寺西南边的神佛寺(Wat Sene),也拥有漂亮的Dok So Fa。如果单看这一个部件,它肯定没有上两尊华丽。但神佛寺的屋顶瓦用的是圆瓦,还拥有两种不同的颜色,排列起来如整齐的鱼鳞,使得强迫症患者特别舒爽。在它的第一重屋檐下,还有一排铜铃。这些元素混合在一起,真是好看。

在这些佛寺的屋檐上,也有类似中国的脊兽。但泰老民族的脊兽没有中国的多样,无论是正脊两侧,还是在屋檐的角上,都是那伽。那伽这种神兽源于印度,是一类大蛇。“天龙八部”中的龙众,其实就是那伽。我认为,泰老民族放在屋檐上的那伽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写实,眼睛、嘴巴、舌头都雕刻了出来,其风格多变,可以很东南亚,也有的特别中华;还有一类非常抽象,脑袋上长长独角和蛇头抽象成了两叶,没有细节,只靠曲线让人想象。

第二类那伽在琅勃拉邦特别常见,而且曲线都很优雅,比万象的好看。

上面三尊那伽中的第二尊,体表是彩色的,那是贴上了彩色的马赛克玻璃。这又是泰老民族的一种独特的装饰技术。

他们会用多彩的镜面马赛克玻璃砖,贴满某些建筑构件的表面,贴的时候,务求不贴平,这样在合适的光线之下,就能散发出如钻石一样的光芒。

这种彩色镜面马赛克不光能贴成面,还能组成人物,贴成画作。在香通寺大殿后方的墙面上,有一块用马赛克拼成的宗教画,名叫《生命之树》。其实,老挝人并不擅长刻画形象,这幅画尽管神圣,但凑近了看,人和动物的比例都很失真,有种儿童画的天真感。我去看的时候,嫌丑,没有拍。

图片来自photostocksource.com。

其实,我来错了时间。夕阳西下时,阳光斜斜的洒下来,生命之树上会结满黄金的果实。

于是,它活了起来。

花蚀的人间观察(公众号ID:NatureTemple)

我是花蚀,曾经是研究鸟类叫声的,现在是个独立撰稿人、半吊子生态摄影师、狂热的神庙迷和金属党。出版过几本书,爱写点自己关心的东西,关注啦你就知道了。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