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硬核热剧《长安十二时辰》,才不要上塑料铠甲
匠匠
光耀万年
用火炼冷甲的细节呈现
最为真实的长安
对于微博网友来说,6月27日,不是个平凡的日子。吃不完的瓜。双宋离婚、晨冰分手,还有无数神秘话题,突然冲上热搜,又很快消失得无影无踪。
吃瓜,吃瓜,吃瓜。
有人建议,这一天应该被铭记,史称“627吃瓜日”。如此魔幻的一天,以至于《长安十二时辰》开播,本应该造一波势的宣发方,根本冲不上微博热搜榜。
龙争虎斗,望洋兴叹呐。
而谁又能想到,十二时辰过后,待吃瓜风潮稍平息,这部在首播当天,一次性放送12集,还冲不上热搜榜的小惨剧,爆了。
这部大唐长安反恐突击剧,一改历史影视剧盛行的轻浮之风,细节还原,场面写实,剧情紧凑好看,一口气看12集,不费劲。
匠匠在被全公司安利去看《长安十二时辰》的时候,最能吸引我的,是剧中人物穿着的,酷毙的盔甲。
崔器身上这盔甲,这光泽度,这质感,我太熟悉了……
给你们看看来自网友的赞叹:
当然,这三四十公斤的盔甲,在保证效果的同时,也收获了来自演员本人的玩笑吐槽……
这盔甲的考究造型,也太太太像温陈华老师在了不起的匠人2019中,给我们展示的盔甲了吧?
被称为“中国唐宋甲胄复原第一人”的温陈华,是我们了匠2019的主人公之一。
在接受我们的采访时,他把喜欢铠甲的原因,归结于“安全感”三字。“我以前经常做噩梦,在梦里不停地逃跑。而我穿过一次铠甲之后,就再也没有,在梦里面我是无敌的。”
说实话,在长安十二时辰里,领便当的次数还是很频繁的。穿着火炼冷甲,确实很有安全感。
唐代的盔甲,华丽威武。虽然在现存的寺观造像和壁画遗迹中多有体现,但实物出土却极少。因为唐代明令禁止甲胄随葬,所以大量的甲胄军备,随着岁月逐渐散失,经历上千年的风霜,所存者用万不余一来形容,是不为过的。
唐朝装具骑兵俑作为骨灰级中国甲玩家,从搜集铠甲的图像资料,到开始尝试制作铠甲模型和零件,温陈华发现,中国居然没有一幅保存完好的古代铠甲,所有资料,都是以只字片语的形式仅存于相关兵书文献当中。
从资料到真正的铠甲,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为了解古代铠甲的细节,温陈华几乎跑遍了全国的博物馆,有时候在博物馆里找不到铠甲的原型,他就去寺庙里的天王神像和武将身上寻找这些元素,甚至有一次太过入迷错过了关门时间,被关在寺庙里过了一夜。
铠甲,并不是小孩子的小打小闹,需要涵盖到绘画、雕刻、漆器、臧刻、锻打、皮艺等多种技能,而材料,也由铁片、皮革等成,是一门十分“重”的艺术。比如鳞形甲片的制作,2000多片盔甲,需要一片一片敲打成形,涉及到各种铜、铁的锤碟、锻造、冷锻、热锻工艺,制作复杂,工期长,人工成本也非常高。
为了共享铠甲之美,温陈华老师在参加我们的匠人分享会时候,特意带来了三套铠甲竞拍,由我们的铁粉儿拍下。
说个小彩蛋,事后匠匠还收到了粉丝儿的反馈,说这个价格买铠甲,真的是赚到了。(当然现在是买不到了!)
除了制作铠甲,温陈华也参与了剧中头盔的制作。
长安十二时辰开场时的长镜头里,在西市门口伫立警备的数名身穿暗银色铠甲手持步槊的唐军士兵引人注目,尤其是而他们所佩戴的头盔,则是对迄今所出土的唯一种类型的唐代军盔——“渤海盔”的复原。“今天做出铠甲之后,我的野心也会变大,我还希望有一场一千人的古战场的复原,我可以幻想的都是我的军队?一想到这个,我就两眼放光。”温陈华的这个梦想,在《长安十二时辰》里,被部分实现了。
在长安街道上行走的铁甲胄们,他们存在的意义,就是守护着长安,守护长安的存在和长安的百姓。熙攘繁盛,光耀万年,每个细节都为呈现,最为真实的长安。
编辑|小彭啊图片|来源网络
责编|洱叠
了不起匠人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及使用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
了不起的匠人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