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广东首个省级新区解读:选中东莞滨海湾新区,做大湾区探路者
《东莞滨海湾新区发展总体规划(2019-2035年)》(简称《新区发展总规》)的出台落地将为东莞产业、城市格局带来怎样的变化?在大湾区大都市广深之间,滨海湾新区有何竞争优势,又该如何突围?备受瞩目的湾区大学落地威远岛,能否改变人才短板,带来创新驱动?《新区发展总规》编制主持人、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可持续发展与海洋经济研究所所长胡振宇解读《新区发展总规》,一起把脉滨海湾发展之路。
新区发展总规是继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后,广东省政府审议通过的首个省级新区发展规划,它的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落地需要一个载体和行动,滨海湾新区发展总规的通过则具有这样的标志性意义。首先,滨海湾新区是一个滨海空间利用的代表,是城市发展从工业岸线向都市岸线转变的象征;其次,这是东莞中心城区、松山湖、滨海湾新区“三位一体”都市核心区空间建设的开端。
另外,新区发展总规对珠三角华南主轴城市产业的升级再造有重要意义,是工业化形态向湾区时代这一格局转型升级的体现。也是东莞产业形态从早期的车间型,到工厂型,再向总部研发型、都市空间载体转变的过程。
滨海湾站枢纽TOD成了核心区乃至整个新区发展的主命脉,这个枢纽的核心优势体现在哪里?相比周边湾区城市,优势处于什么水平,又该如何发挥所长?
新区的轨道交通优势对比来看就比较清晰。交通设施的建设具有后发优势,也就是越往后,其建造的理念、技术、空间利用等就会越超前,因为能够吸取现有的优势。
滨海湾站具有高铁、城际、地铁“三铁合一”的最大优势,发展总规中提出了“站城”一体融合开发,其理念便是对标“香港西九龙站”提出的。以往的轨道交通建设存在站是站、土地是土地的问题,站城融合则是从规划层面,将土地和站点融合,一体化规划运营,把资源价值最大化。另外,从世界级城市群发展角度来看,滨海湾站还有高铁的形态,这就具有了城市群之间通勤便利性的优势,更好凸显了城市群一体化特点。
东莞虽然位于广深这两大具备综合交通枢纽要素的湾区城市之间,但其轨道枢纽有自身的优势,且非常突出。比如深圳更多体现的是机场与高铁融为一体,东莞虽然没有“空”的优势,但有港口的优势,而且“空”是“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因为毗邻深圳机场,很容易将优势对接上。
滨海湾站位于“三板块”的核心区———沙角半岛板块,从开发时间上来说,沙角半岛的开建预计会在2025年之后,但北站建设会率先起步,这样一来,新城的雏形也就会出来,对于高端产业也将会率先起到集聚效应。
新区发展规划明确了“产业之芯”思路,东莞位于广深两大湾区都市之间,在高端产业方面的吸引力上,有何竞争优势?又该如何突围?
滨海湾新区最大的优势是产业基础雄厚,配套设施完善,比如长安是智能终端、五金模具;虎门则是服装、电子信息;另外还有供应链、会展经济等,其实这些优势产业最终说来将会是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元素的体现。以虎门服装为例,这里将会是未来工业设计中心,目前其对于东南亚的影响趋势已经显现出来。总的来说,滨海湾新区的发展实际上是构建在一个巨大的产业集群之上的优势。
但是,新区在人才结构上还需要下大功夫,因为东莞缺少大学,是加工制造型城市,研发力量薄弱,整个现代服务业、物流、金融等。
备受瞩目的湾区大学落子滨海湾,新区支撑其落地最大的优势体现在哪里?对于大学的建设有何建议?
东莞在高等教育这块存在巨大短板,产业一定程度上落后,而湾区大学的设立将能够弥补上这块短板。从大湾区主轴城市来看,东莞滨海湾不仅有优质空间来承载这样一所大学,而且东莞为了加速弥补短板,也会在财力、资源等支持上下大力气。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支持东莞与香港合作开发建设滨海湾地区,莞港之间的合作共建,如何做到优势因子协调互惠?
新区在城市中轴线上选择了区位最好、交通最优的地块来建设滨海湾青创城,未来可容纳约3万粤港澳台人才。但是,青创城只是莞港合作的载体,两地合作更重要的还是制度创新,不仅是税收,还有国际化环境、研发氛围,科研成果转化便利性、金融服务便利性等,这些方面要有更大吸引力。
从合作对接上来看,滨海湾产业基础比较强,而香港高水平大学的一些科研成果需要落地,比如通信、新材料、纳米技术等都是香港的优势,接下来莞港要将双方的优势充分结合起来,形成“香港研发+东莞转化”等模式的互补。另外,青创城给莞港合作提供了很好的空间,但是,双方能否开展实质性合作,还需要主动作为来加强落地,需要人的互动和推动。
“智慧”是滨海湾新区城市定位的关键词,智慧主要体现在城市发展的哪些方面?对未来湾区都市起到怎样的作用?
人工智能、大数据,广东这些领域在全国都属于最前沿。未来,人工智能是新区的重要产业方向,而最新的人工智能、科技元素都将被应用到滨海湾新区建设的方方面面。
比如首先是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智能化,主要体现在道路交通、水电气、人员服务、城市运营等方面。新区还要推动“数字政府”建立,在政府内部政务上实现智能化,打破信息孤岛问题等。
智慧城市、生态建设这些都是湾区都市、世界级城市的重要配套元素,也是高端产业、人才集聚的必备条件,如果抛开这些,现代化城市的发展就很难真正实现。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