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近30年身价飞涨,冬虫夏草背后的生意与生计
冬虫夏草,一种昂贵而备受争议的中药材,因产自常人难至的高原而一直不为人所熟知。它有两种形态,冬天是“虫”,夏天是“草”, 但它既非动物,也非植物,而是蝙蝠蛾的幼虫被麦角菌科虫草属的菌株感染寄生而形成的“僵尸”。这一并未被证明有任何特定疗效的中药材在最近30年身价飞涨,成为一门年交易额数百亿元的大生意。被神化了的虫草,成就了一些人的财富神话,而对于生活在那里的人们,虫草只是这个特定季节的生计而已。
2019年6月9日,青海玉树州结古镇新寨后山,索南其美带着四岁的女儿正在海拔4500米处寻找虫草,但是一个上午一无所获,他不得不去往5000米的地方。受全球变暖的影响,这里的雪线也在不断上移,寻找虫草也在变得越来越困难。
每年1月到5月下旬,藏区的很多地方就空了。村庄空了、城镇空了、学校空了,甚至连寺庙都空了,所有人都会在这个季节成群结队到四五千米的山上去,挖一种叫做冬虫夏草的东西。这一个月过去,人们都下山了,山下的集镇才恢复了生机。每一家挖得多或者少,价格高还是低,决定了未来一年里的生活水准。
索南其美和他的家人天不亮就又一次出发了,肚子里装满了热热的酥油茶,背包里带着足够的牦牛肉干,足够提供一整天的能量。他的家就在玉树州结古镇的边上,一个叫新寨的地方,这里以那座世界最大的玛尼堆而闻名,但是后面山上的虫草同样品质出众。以前价格高的时候,索南家甚至可以以此致富,“最贵的时候,一根一般大小的也卖到六七十元,现在只能卖25元了”。不仅仅是价格的暴跌让他忧虑,今年的虫草也少得可怜,“连去年的一半都没有”,这就让索南不得不把今年计划内的开支也随之压缩大半。
在海拔5000米处寻找虫草的牧民。据当地人介绍,寻找虫草必须趴在地上,从低处才能勉强看到虫草那土壤颜色的子实体和周围青草的不同,站着是无法找到的。
一棵野外挖来的养育在花盆中的虫草,只有几厘米高的棕褐色子实体深藏在青草之间,不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很难辨认出来。
路过村口的虫草检查站时,里面露出了一个脑袋,是村上的干部,笑着招呼索南进来喝茶。“留着,回来再喝,”这个时候大家都在赶时间往山顶走,他也没有心思喝茶。比起那些扎帐篷在山顶的,每天往返的确浪费太多时间,但是生活上还是好上太多,“一会下雪一会下雨,苦呦”。
可是也有很多不怕苦的。检查站的门口竖着个公示牌,上面贴着51张照片,这些都是在村里缴纳了“草皮费”的人员名单,都是外地的,有藏族也有汉族。因为产量和价格的原因,草皮费已经从去年的3000元降到了2000元,但这个也相当于投资了,虫草季节一个月左右,一天差不多100元了,索南们最多是赚得少,可这些人却有可能亏钱。他们大都住在山上,早起晚归地找,不敢浪费一点时间,十天半月才会为了补充给养和及时卖掉虫草下来一回。
新寨村村口的虫草检查站,只有交了“草皮费”的人才能合法地在村子所属的山上挖虫草,如果发现有面孔不在那个公告牌上,可能面临严重的惩罚。
小女儿一直缠着他,索南被拖在了最后面,停停走走,到了午后也只到了4500米左右的高度,找了半天依然一无所获。又下了一阵冷雨,女儿直哭,他就把她背在身后,径直往更高处走去。
索南的朋友迎面正要下山,这几天他家也只采到了25颗,只是不能放太久了,要不然样子不好看了也卖不掉,便骑着摩托去了结古镇的虫草市场。
索南其美耐不住女儿的央求,不得不在去往山顶的路途中一直背着她。这里的孩子从小就会跟随父母上山采虫草,将来到了上学的年纪,学校也会专门放虫草假。虫草的收入占了产区牧民收入的相当大的比例。
玉树州结古镇虫草市场,阳光下晾晒中的虫草泛着金色的光,对于产区的牧民和商人来说,虫草都有着黄金般的意义。
这里熙熙攘攘,各地客商云集于此,连周围的酒店都难得的紧张起来。市场里除了卖虫草的牧民就是刷虫草的女工,她们刷一颗可以得到0.15元,围坐一起,细致而紧张,顾不得喝上一口水,那样子就像置身于流水线。而掌控市场的商人都是隐身于店门之后的那些,他们不停联络着西宁,甚至更远地方的上家,巨额的资金也在这里流入流出。普布才仁算是这个市场的元老了,十几年来他见证了虫草市场的起起伏伏,“现在算是最低点了。不过价格高低都能赚钱,最担心的是产量的逐年下降”,他也不知道原因,“今年可能就只有去年的一半”。
门外,已经卖掉虫草的牧民手里攥着厚薄不等的钞票渐渐散去,有的邀朋唤友想去喝上一杯,以奖励自己多日的辛劳。有的摇摇头径直返回山上,6月25日虫草季节就结束了,时日已不多。摩托车很快隐没于山峦之间,那里阴云密布,似乎又在下雪。
结古镇虫草市场里的女工,她们的职责是把野外挖来的虫草身上的泥土刷干净,每刷一棵能得到0.15元的报酬。
这里的商人更多的是那些大虫草商的下线,这个忙碌的季节里,他们的电话联络着各地,价格的起伏影响着万千家庭一年的生活。
图、文/财新记者 郭现中
图片编辑/杜广磊
财新周刊显影栏目版面
购买印刷版《财新周刊》,读屏时代,来体验在铜版纸上看照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