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家庭︱为什么“组团”带娃比“单打独斗”更受欢迎

张聪
2019-07-03 18:15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随着越来越多的女性进入劳动力市场,小家庭对于家政服务的需求逐年剧增。而从1979年开始实行的“独生子女”政策也进一步地加强了中国家庭对于养育孩子的投入。

与西方文化不同的是,中国家庭通常不把母亲看作承担育儿任务的唯一的、最佳的、或者最重要的角色。“独生子女”政策使得两代“4+2”个大人来养育一个小孩的模式在中国家庭中非常普遍。

然而越来越多的中国父母开始更倾向于选择育儿嫂作为抚养孩子的助力。上海市妇联于2004年的全国调查表明,62%的城市家庭想要聘请保姆来帮助照料家庭,而同年的家政服务市场仅能满足30%的家庭的需求。

随着“二孩”政策的实施,中国中产家庭数量的增加,以及对于依靠祖辈来照料下一代的意愿的减少,市场对于育儿嫂的需求很可能进一步增加。

在2007-2008年期间,笔者对十组生活在南京、聘用育儿嫂的家庭进行了访谈,这十组家庭均聘请了育儿嫂来帮助照料家中14个月大的幼儿。其中七组家庭是由育儿嫂和家中的老一辈一起照顾孩子,一组家庭是由母亲、老人和育儿嫂共同参与照料,另一组是由母亲和育儿嫂一起照看,以及最后一组是由育儿嫂单独完成对于孩子的照看。

受访家庭普遍认为多个看护者结合是最理想的育儿模式。从受访者给出的寻求家政服务的理由来看,父母们通常聘请保姆来与现有家庭成员共同看护孩子。尽管许多受访家庭中,老一辈或者母亲可以提供全职照料,但是受访者还是会不放心此种模式下的看护质量是否能满足幼儿发展的所有需求。因此这些家庭选择聘请育儿嫂来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成长条件。

访谈后,笔者发现,育儿嫂在此过程中主要起到了三个重要作用:使孩子能够接受不间断的高质量看护;运用特定的技能来补充,而不是复制,母亲或者外/祖母的角色;以及通过减少老一辈在育儿方面的参与尽可能地避免家中两代成年人间的矛盾。

不间断高质量看护

受访父母们提到,聘请育儿嫂使得他们能够给孩子提供集中的、不间断的、高质量的照顾。

这种想法与国外研究者提出的“密集型母职照料”是相似的。对于大多数西方家庭来说,主流的最佳育儿理念是“密集型母职照料”。其中,“密集型”的含义通常包括“以孩子为中心,经过专业指导,有情感投入,劳动密集,且价格昂贵的”育儿方式。保姆或者育儿嫂通常被西方家庭视作为“代理母亲”,来充当在传统家庭中被认为应该由母亲承担的育儿角色。

然而,和西方观点中,这些繁重的育儿任务可以,也应该由母亲单独完成所不同的是,这些中国受访者们普遍认为如此集中性的照料是很难由单个看护者来很好地完成的。

一位受访者解释道:“因为她奶奶一个人带我们比较担心,因为一个人忙不过来嘛,所以我们请了阿姨一起带,从宝宝出生到现在,一直有阿姨的。不然一个人太累的话肯定照顾不好的,两个人我觉得还是蛮放心的。”受访者普遍认为照顾孩子是个大工程。如果只由一个人来承担如此繁重的任务,会非常容易感到筋疲力尽,以致力不从心。因此,聘请保姆来分担工作量可以提高幼儿看护的质量。

另一个受访者进一步地解释说,保姆和孩子外婆的轮流看护可以使得孩子白天和晚上都能接受到高质量的照料。

比如,外婆晚上通常需要给孩子“喂一到两次奶”,“盖好毯子”以及注意检查孩子的脚是否卡在婴儿床的围栏里。她意识到如果一直由外婆单独照顾孩子,长期下来会非常困难,因为晚上无法好好休息。她强调,聘请保姆的好处就是,可以有两个人轮班照看孩子。这样一来看护者可以保持最好的状态和精力,来保证给予孩子高质量的照料。

对于有些家庭来说,通过聘请育儿嫂,看护者之间能够有更明确的“直接/间接照料”的分工。通常,父母所指的不间断高质量看护更多的是在于“直接照料”,也就是参与孩子生理和情感需求的过程。而“间接照料”则为“直接照料”提供支持,包括准备食物和清洗衣物。这些任务也同样非常重要但耗时。

比如有家长提到,给孩子准备营养均衡的餐食通常需要大清早先去菜场买回新鲜的事物,与大人的餐食分开准备,加更少的调味料,并且少量多次来保证孩子不吃剩饭剩菜。

父母们认为,聘请一个保姆就可以多一个人来完成“间接照料”任务,使得另一个看护者有更多的时间来给孩子提供“直接照料”。

比如,一位男孩的妈妈雇佣了一个保姆来和孩子奶奶一起照看孩子,为的是“我们家一直有一个人陪着他”可以“加强对他的监控,就是时刻看着他的,不能让他一个人,怕他掉下来,他经常做危险动作,爬爬就会到边上去了。”她认为最好的照料方式是让一个看护者负责“间接照料”从而使得别的看护者能够把全部的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来提供不间断的“直接照料”:时时刻刻的看护以避免孩子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补充技能

育儿嫂通常具备一些额外的育儿技能。在聘请保姆的时候,这些父母也会非常仔细地考量应聘者的特点,来找到最适合自己家庭的服务人员。他们首先需要评估家庭现有看护者的状况,再据此选择能够弥补现有看护模式缺陷的人员。

这种对于互补特质的需求与西方观念中,寻找一个拥有母亲特质的保姆的偏好恰恰相反。这也使得对于不同家庭来说,理想保姆的特质取决于另一个看护者是外/祖父母还是母亲自己。

比如,如果保姆是和老人一起照顾孩子,雇主会偏好精力更好的、更年轻的保姆。有受访者提到,他们会希望孩子多出去和同龄人玩耍,而家中老一辈非常有限的精力和体力满足无法孩子的社交需求。尤其对于没有兄弟姐妹的独生子女来说,社交时间是非常重要的。

在访谈中,一位妈妈认为与同龄人多打交道可以帮助她的女儿养成更好的性格以及获得更多的社会技能。然而,对于孩子的奶奶和外婆来说,每天带孩子出去玩是她们的身体状况所不允许的。因此,和其他许多受访者一样,她为家里聘请了一个四十多岁,身体状况良好的保姆。

她解释道,“因为小孩现在比较重,(老人)年龄大,时间长了就抱不动。外婆就搭把手和保姆一起下去,保姆主要是抱着她多一点。奶奶有时候也下去,主要是三个人,但是两个老人只是搭把手,身体都不行。”

事实上,在本次研究的受访家庭中,每一个需要和老一辈共同照顾孩子的保姆都被要求每天带孩子到附近的社区和公园中玩耍。可以看出,在这些案例中,父母把保姆的身体条件作为现有家庭看护模式的补充,以满足孩子社会发展的需求。

而对于需要与母亲一起工作的保姆来说,她们丰富的育儿经验则更被雇主看重。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本研究中所有的母亲都是第一次当妈妈,因此缺乏足够的经验。

同时,受访者认为由母亲一个人带孩子,尤其是第一次做母亲的女性是非常辛苦和困难的。这不同于西方育儿理念中的“母职照料”,对于被访的中国家庭来说,最佳的育儿方式更应该通过协作共同完成。多个看护者也因此可以保证孩子得到更高质量的照料。

减少老一辈的参与

对于那些不愿意让家中老人带孩子的受访者来说,聘请保姆尤为重要。妈妈们认为这是一个避免两代成年人间的矛盾,尤其是婆媳矛盾的好方法。受访者中有两位全职妈妈提到,尽管两位家中的老人都愿意帮助带孩子,但两位宁愿花钱聘请保姆来帮助自己照顾孩子。

其中一位妈妈承认,在传统观念中,孩子的爷爷奶奶有权利也应该帮助年轻父母带孩子,然而,她认为两代人在育儿理念方面的差异会不可避免地导致许多代际矛盾,并威胁到育儿质量。

年轻一代越来越看重通过科学化教育来培养优质下一代,也导致在育儿方面的理念差异变得很常见。为避免家庭关系的紧张,这位妈妈没有让在另一个城市居住的公公婆婆来南京全职看护孩子,而是选择在保姆的帮助下,由自己来带孩子。

同样,另一位妈妈也提到了对于代际矛盾的担忧。她尤其强调了中国社会独特的婆媳关系可能会导致这种矛盾的进一步加剧。

她解释不想奶奶参与育儿是因为“还没有做好处理婆媳关系的准备”。她提到:“如果在一起带孩子,两个人之间一定会有很多矛盾,所以孩子还没出生之前我就想好了要请阿姨来带。“

这两位妈妈都意识到,如果让老人帮忙带孩子,晚辈与长辈之间的地位差异会导致她们很难实施她们认为更优质的现代科学育儿方法。而由于保姆与雇主之间是上下级关系,她们能更自由地决定她们想要带给孩子的最理想的照料。

另一组由育儿嫂单独完成照看的家庭也放弃了让老人带孩子的选择。父母灵活的工作时间使得他们能够轮流与保姆一起照看孩子。他们想办法调整了女儿的睡觉时间以保证她醒着的时候爸爸和妈妈中至少有一人会与保姆一起在家陪着孩子。

上述这组家庭的父母安排孩子在他们上班后,在9:30-11:30间睡上一觉,他们中至少一人会在午休的时候回来陪孩子直到孩子在2:30时午睡后再去上班。孩子4:30睡醒而爸爸会尽量在5:30前回到家。

父母解释这样的安排是为了尽量使孩子可以同时有多个看护者,以确保对孩子不间断的关注。同时这也是一种对保姆的监督手段。“毕竟保姆是外人”,妈妈谈到,“我不会让她感觉到没有把我们的爱全都给她,而是把她随便地托付给一个外人。“

很多受访者有类似的对于保姆是否能真正提供不间断照料的担忧,以及对于无血缘关系的看护者的不信任。许多需要工作的受访者也提到,多个看护者模式的一个优点就是可以让有血缘关系的看护者监督另一个无血缘关系的看护者。

结语

通过对于中国家庭聘请保姆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不同于西方家庭,中国家庭更多地认为养育孩子并不能由母亲一个人很好地完成,而是应该由多方共同分担协作。多个看护者可以使得孩子得到更高质量的照料,并且也是孩子学习中国家庭复杂人际关系的途径。而对于家政服务的运用也使得各个家庭可以根据不同需求选择不同特质的保姆来弥补现有看护模式的缺陷,同时尽可能地避免代际矛盾。

(作者张聪系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的青年副研究员。文章由作者发表于Journal of Family Studies上的论文改写而成。感谢纽约大学应用心理学系学生彭晨的编译。)

    责任编辑:吴英燕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