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电视剧可以有“作精”,但“作”得合理并不容易

曾于里
2019-07-02 16:16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昨晚(7月1日),《少年派》大结局。#钱三一没有跟林妙妙表白#很快就蹿到了微博热搜。这个大结局不至于崩坏,但似乎并没有让观众满意,有人留言说,“非常生气……感觉看了部空气电视剧”。事实上,从剧情后半段林妙妙的人设“崩塌”开始,或许就注定结局难以圆回来了。

《少年派》中的林妙妙和钱三一,观众给他俩组了一个“一秒CP”

《少年派》的整个播出期间保持了挺高的热度,一开始口碑尚可,王胜男、林大为夫妇让不少观众看到父母的影子,而林妙妙、钱三一等人的校园生活又让人觉得青春气息十足。不过在剧情的后段,有了一个遽然转折,林妙妙的人设发生巨大变化。

一开始的林妙妙就是一个活力十足、鬼灵精怪、咋咋呼呼的少女,贪吃、爱玩、鬼点子多,性格上有缺点,但整体是可控的,也颇为真实。可到了高考前最后一个学期,林妙妙“性情大变”,无理取闹功力直线上升。林大为工作被坑转业从事丧葬主持,林妙妙知道后指着林大为的鼻子破口大骂,还为此绝食;高考冲刺阶段,人人都在努力用功,她忙着做直播、当网红;原本性格开朗的她对死党两肋插刀,现在浑身是刺,见谁就扎;王胜男劝她得抓紧时间学习,她拒绝学习,还打算“跳楼”,吓坏父母……

林妙妙是个高三生了,表现却如此低幼

原本林妙妙与钱三一的距离在拉近,但经编剧这么一“折腾”,俩人之间似乎一点交叉点都没有,只能给出一个看似开放实际上又略带遗憾的结局。

林妙妙的人设从“鬼马少女”成为“抓马少女”——用网络上的热词形容,就是“作精”,观众口碑就发生了波动。像豆瓣评分从一开始的6.6分,到剧情中段6.9分,当林妙妙成“作精”后,一度下滑至6.4分。#林妙妙配不上钱三一#、#林妙妙让我体会恨铁不成钢#等花式热搜,足见观众情绪之愤慨。

跳开《少年派》,可以发现时下“作精”成为电视剧中的热门人设。像今年初的第一大爆款《都挺好》,苏大强俨然“作精”中的战斗机。窝囊、自私、矫情、爱折腾、欺软怕硬、贪得无厌、遇到事情就躲、热衷于制造子女间的冲突……当时有人发起了苏大强和第一代“作精”谢广坤(《乡村爱情》)同时落水先救谁的投票,谢广坤的得票率超过90%碾压苏大强。

《都挺好》中的苏大强是新一代“作精”,“大强大强,地表最强”

已经“作”了十几年的谢广坤,至今地位无人撼动

同为教育题材的《带着爸爸去留学》仍在播出中,该剧之悬浮备受诟病,口碑非常惨淡。但与《少年派》一样,《带着爸爸去留学》也是热搜大户,因为剧中三个孩子都是“作精”。

一个是朱露莎,几乎没有生活自理能力,永远一副“我是宝宝”的可怜模样,但甩锅能力绝对一流,她要武丹丹帮她作弊,结果武丹丹被抓,她事不关己;她与陈凯文私会被父母发现,假装喝醉,父母报警把陈凯文送进了警局。

朱露莎要武丹丹帮她作弊,结果武丹丹被抓,她没有丝毫内疚。遇到任何事,第一反应是“甩锅”

另外一个“作精”是武丹丹。父母离婚没告诉她的确不该,但她也是作天作地要死不活,一个劲地给别人添麻烦,好像得如此才能证明自己是被爱的;她先看上了黄小栋,可一旦找到了“真爱”,又果断把黄小栋甩了。

武丹丹喜欢上了外国帅哥,就“甩”了黄小栋

黄小栋也没有好到哪里去,父母省吃俭用供他留学,结果无故旷课延毕一年还理直气壮;得知自己非黄成栋的亲生儿子,黄成栋是最大受害者、戴了二十年绿帽子,黄小栋非但没有安慰黄成栋,还怒斥黄成栋没出息,才会替别人养儿子……

黄成栋不仅是帮别人养儿子,养的还是“白眼狼”

“作精”究竟是怎样一个群体?总结起来,“作精”普遍有两大特征:要求全世界以TA为中心;一旦没有以TA为中心,就开始各种无理取闹、伤春悲秋、惹是生非、一哭二闹三上吊。

从人物刻画角度来看,电视剧中不妨有“作精”。一方面是,“作精”因为其行为的夸张、反常和猎奇,本身就更具冲突性和话题性。这一点,“作精”与电视剧中一些经典的反派角色有共同之处。从容嬷嬷到安嘉和,再到这两年走红的尔晴、袁春望、阿箬、小秦氏,这些极端化的反派角色,能够激起观众普遍性的“恨意”。恨也是一种情绪,只要调动起观众情绪,观众会有代入感,剧集就容易有热度和讨论度。《少年派》林妙妙的转变固然遭到批评,却也让剧集后半段保持着挺高的热度。

另一方面,“作精”同时也都是“惹事精”,“作精”本人就是戏剧冲突的重要来源,是剧情发展的动力。世界不可能以“作精”为中心,“作精”一个人就化成一片海,三天两头各种兴风作浪,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只要“作精”有得折腾,这戏就有内容可以演下去。

但这并不意味着有了“作精”就无往不利。“作精”常有,令人印象深刻的不常有。因为“作精”也是人,任何人物塑造都讲求一个真实、饱满、立体。怎么塑造一个经典的“作精”,就需要编剧们下功夫。

首先,要完善“作精”的心理发生机制。“作精”的自我为中心,往往是出自“我弱我有理”的心理或者占据某个道德制高点,我是弱女子、我是辛苦一辈子的老人啦、我是你们的小皇帝小公主啦、我是光我是电我是唯一的神话,所以我就该站在宇宙的中心接受爱,我发出的指令要得到回应。

像苏大强大半辈子遭到妻子的压制,妻子去世后,他彻底放飞自我,认为自己受的苦得得到补偿,所以他跟子女一个劲地提要求,甭管子女现状怎么样。而林妙妙、朱露莎、武丹丹、黄小栋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被父母过度保护、过度溺爱,他们把别人的爱和付出当做理所当然,也习惯了遇事就把责任甩给别人。

除了“作”出有因外,还得“作”得恰到好处——这个尺度最难把握。从苏大强到林妙妙,编剧的人物刻画都曾招致不少批评声,原因就在于他们“作”得太超出常规了。比如苏大强对子女表现出的自私,虽然现实中有类似个例,但总归不甚普遍,大结局时苏大强罹患阿尔兹海默症,却仍然念叨着苏明玉的习题集,固然动人,却又前后矛盾。好在倪大红老师杰出的演技填补了人物性格逻辑上的漏洞,让这个角色立住了。

观众对于林妙妙的批评,也在于她的转变太过突兀。编剧并没有对人物的性情转变做应有的叙事铺垫,强行的逆转让人物前后不一致,变得陌生。赵今麦演技灵动,只是毕竟还年轻,表演层次不够,也加剧了这一问题。

大结局当天,《少年派》的编剧六六在微博上解释为什么把林妙妙的青春往荒唐里写:“我不是写青春偶像剧的,我是写现实题材剧的!”但显然无法服人,青春偶像剧也可以是现实题材剧,这二者之间没啥鄙视链,不是说你写了残酷、写了荒唐就代表着你才是现实题材。有网友在底下的留言很具说服力:“你好像不知道为啥说你的剧本乱七八糟。不是我们普通人酸了,而是你笔下人物的性格转折没有预兆,旁枝末节太多,就像一个小盒子非要装满所有的糖果一样让人感觉怪异。”

六六微博上回应为何林妙妙变得“荒唐”,以及与钱三一没能甜到底。但底下的评论“翻车”,网友并不买账

至于《带着爸爸去留学》里的朱露莎、武丹丹、黄小栋倒是从一而终地让人讨厌。但这种讨厌给观众的心理感受是憋屈,憋屈得不想看了。这就涉及到很微妙的观众心理的把握了。像尔晴、阿箬这样的人物,是大反派,她们一开始多招人恨,之后她们被碾压观众就能收获越多的爽感。但现在电视剧里的“作精”都是主角,他们不是反派,也不会被怎么严厉地惩处,最后大概就是一个幡然醒悟、痛改前非,之前的“作”便一笔勾销了。很多观众等不到这里就弃剧,实在是看不惯“作精”零代价的作妖,受不了那个气。

相较之下,《都挺好》的编剧对观众情感的拿捏较好。苏大强是“作”,但他“作”的对象恰恰是观众一开始也挺讨厌的苏明哲、苏明成;大部分观众代入的是苏明玉的角色,恰恰苏大强惧怕苏明玉,苏明玉总能拆解苏大强的“作”。苏大强就“作”到好处:既能提供话题,提供戏剧动力,又能满足观众“降妖除魔”的爽感。

总之,编剧千万不要想当然,以为越“作”越好,一“作”就有话题。要“作”得合理,“作”得有观众缘,“作”得有深度,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责任编辑:程娱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