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深圳:地铁票价近期暂不调整,将率先探索制定轨交定价办法

微信公号“深圳特区报”
2019-07-01 18:10
中国政库 >
字号

今年2月

深圳市发改委发布

《深圳市轨道交通票价调整听证方案(征求意见稿)》

初步拟定了三种票价调整方案

平价票价水平比现行均有所提高

三个票价方案都是将起步价由2元调整至3元

虽然从方案上看

价格调得并不多

但是对于搭乘短途地铁的小伙伴来说

影响是比较大的

备受市民关注的我市地铁调整票价一事进展如何?

市发改委给市人大代表的建议答复透露,根据人大代表和广大市民的意见,我市近期暂不调整地铁票价。有关部门将在国内率先探索制定深圳市轨道交通票价定价办法,建立科学的调价机制后,再重新测算地铁运营收支情况,适时启动地铁票价调整工作。

为什么调整票价?

征求意见稿表示,我市轨道交通票价于2004年试行,2011年制订,至今未作调整,现行票价无法弥补运营成本,也不利于公共交通资源的优化配置。

深圳地铁票价本来就不便宜

为何还要涨?

这个消息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争议

有市民表示,深圳的地铁票价与北上广等城市相比,原来就相对较高,还要上调票价加重了市民负担,也不利于绿色出行推广。在我市一些媒体作所的网络调查中,超过八成市民希望地铁不涨价。

人大代表:不能仅以亏损作为调价理由

市民关心的,就是代表关注的。在接到市民反映的意见后,由吴滨代表牵头,我市14名人大代表组织调研组,就地铁票价调整问题展开调研。经过多次与市民代表,以及市发改委、市轨道办、地铁集团等相关部门的座谈,形成闭会建议。

代表们认为地铁是公共交通工具,其调价须慎重,要充分考虑深化改善营商环境、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时代背景,以及地铁公益属性等因素,绝不能“拍脑袋”。特别是要充分考虑到通勤人员的开支压力,应适时推出对通勤人员合理的优惠方案,形成有涨有降的合理结构。

根据调查,代表们了解到,当前地铁建设和运营除了票价之外,其资金由几个渠道解决,一是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贷,二是政府补贴,三是批给地铁集团的20多宗地共约69万平方米,开发15个地铁项目约630万平方米物业。

在代表看来,地铁集团在资产经营过程中实现生产要素配置的高效,就需要通过公开账务、引入监督以及适度的市场竞争机制来实现。他们建议地铁集团应该向社会公开经营管理和财务收支的基本情况,尤其是划拨给地铁集团开发的土地资源是否得到了合理利用,不应该单以地铁运营亏损就作为调价的理由。同时,要进一步深化研究价格形成的合理机制,将社会与大众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辩证综合考量。

将率先探索制定轨道交通定价办法

代表们的建议得到有关部门的充分重视。由市发改委牵头,多个相关部门两次召开人大代表意见征询会。大家认为,代表提出的建议很有针对性,我市在制定轨道交通票价时应充分吸纳。

市发改委表示,由于轨道交通具有建设周期超长、投资规模巨大、边建设边投入运营的特性,目前国家和各省价格主管部门均未出台轨道交通票价定价办法,各地轨道交通票价制定的规则和标准也不相同,普遍存在定价机制缺失、无章可循的问题。

目前我市轨道交通已进入高速发展期,由试行初期的2条线路、运营里程21.6公里,发展到现在的8条线路、运营里程285.63公里。按规划到2022年轨道交通四期建成时,运营线路将增加到15条,运营里程达586公里,约为目前运营里程的两倍。随着新线路不断建成投入使用,轨道交通运营网络逐步形成,为实现我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票价制定和调整的规范化管理,我市亟需制订定价办法。

前不久,市发改委会同市财政局、交通运输局、国资委等部门对代表建议进行深入研究时,对我市应率先探索制定轨道交通票价定价办法达成共识,并对定价办法的主要内容初步达成一致意见。

地铁票价将以“准许运营成本”为依据

当前,市发改委已草拟了率先探索制定定价办法,按照“政府负责建设发展、企业负责运营服务、乘客承担合理票价”的思路,建立“市民可接受、财政可负担、企业可持续”的轨道交通票价定价机制。拟制定的定价办法将界定政府、运营企业和乘客三者的经济责任,如具体明确了轨道交通的基础设施建设所需投资和公益性票务优惠由政府承担;运营企业的非票务收入主要用于冲减地铁运营成本;地铁票价以“准许运营成本”为依据,充分体现公益性等内容。

当前定价办法征求意见稿已草拟完成,近期市发改委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论证定价办法相关内容,广泛征求意见,并按规范性文件的制定程序办理。待定价办法正式出台后,拟重新测算地铁运营收支情况,适时启动地铁票价调整工作。

(原标题为《 @深圳人,地铁到底涨不涨价了?官方最新回应来了!》)

    责任编辑:钟煜豪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