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迪士尼用这几部动画反复告诉家长们:放孩子自由
原创:巫冬
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动画是做给小孩看的”,对这类偏见最好的反击方式就是两个名字:宫崎骏和皮克斯。宫崎骏是以温暖的画风治愈人心,同时又引发人们对宏观格局社会问题的思考。而皮克斯则是通过看似儿童向的卡通内容,向观众传递自己以人为本、回归温情的人文关怀价值观。皮克斯的导演们也经常会对外表达这样一个观点:不要低估孩子们的理解能力,影片中蕴含的哲理,孩子们也能够接收到。
然而,尽管影迷们普遍公认,皮克斯一直是品质的代名词,但皮克斯动画在中国经常逃脱不了“水土不服”的命运,因为支撑电影题材的文化基础与中国的情况并不相符。
《玩具总动员》等总动员系列就是典型案例。
是狗尾续貂,还是推陈出新
《玩具总动员》系列建立在一个基础上:孩子们会十分爱护、甚至依赖自己的玩具,把玩具当成有生命的精神伙伴。这种现象在国内并不是很普遍。
电影中,玩具如果不小心弄丢,孩子会伤心地大声哭泣,四处寻找,甚至短时间内难以正常生活,家长也会关怀地陪伴对方寻找。但在国内,这种情况大概率会这样发展:“有什么好哭的,这不还有很多新的吗,大不了再买一个给你”。
现实中孩子们对玩具的喜爱,多半也只局限于对物件的偏好,因此电影中胡迪与安迪的深厚感情对国内观众来说,很难产生代入感和共鸣。
尽管如此,不可否认的是《玩具总动员》系列依然是非常优秀的作品,想象力丰富,剧情节奏紧凑且逻辑合理,诙谐有趣又不失温情与哲理。2010年上映的《玩具总动员3》更是有新意,在孩子长大不再需要玩具的客观条件之下,皮克斯给出了一个既有情怀又有传承的好结局。这部电影也在豆瓣上获得了8.8的高评分,列总榜158名。
没错,我们都以为第三部就是结局了,毕竟安迪已经去上大学,不再与玩具们生活在一起了,还能怎么拍呢?没想到,《玩具总动员4》又上映了。起初大部分粉丝抱的期望都不是很高,毕竟第三部已经给了一个很完美的结局,如今继续推出续作,怎么看都像一个“创意不够、拿老IP强行狗尾续貂再圈一波钱”的故事。令人意外的是,电影上映之后社交网络一片好评,豆瓣9分,满屏“特别惊喜”“以为会烂尾没想到依然保持了一贯的高水准”的溢美之词。
在新作中,皮克斯对“被主人喜爱就是自己最高成就”这一价值观提出了挑战,并给出了另一个回答:探险的人生也可以很有趣。胡迪作为主角的主导地位也有了一些弱化,反而是野外作战经验丰富的牧羊女成为了另一个“大女主”,用智慧指导着众人的行动。这其实相当于推翻了前三部原有的世界观,并在角色地位方面也有了较大调整。
这部电影依然很皮克斯,最后落脚于温情时刻,倡导善良、友爱、温暖。但也不那么皮克斯,新加的两个毛绒玩偶角色简直就像迪士尼派来的相声演员,通过大量嘴炮贡献了许多漫威式的笑点。与毛绒玩偶有关的镜头,在杜比影院中可以看到颜色亮眼的绒毛纤毫毕现,片尾彩蛋中的夸张想象一幕也提供了视觉效果享受。不过这部电影也有争议性比较大的一点,即古董店中的盖比娃娃与傀儡部分有些吓人。娃娃用甜美的声音温柔地说出有邪恶意味的话语,笑容也甜美但却毫无感情,配合影院沉浸感极高的黑暗氛围,颇有些《闪灵》的感觉。不过,这种恐怖感似乎只有大人比较能感受到,小孩子大概率还是会觉得就是一个普通的可爱洋娃娃。
家长也要拥有自己的人生啊近两年来,迪士尼出品的动画电影有三部,分别为:《超人总动员2》、《无敌破坏王2》、《玩具总动员4》。其中,《无敌破坏王2》来自迪士尼动画工作室,其他两部由皮克斯工作室制作。
这三部电影题材大相径庭,探讨的主题也各有不同,但如果你仔细研究,会发现它们讲了同一件事情:成长和独立。
在《超人总动员2》中,一直是家庭顶梁柱的超人先生退居幕后成为奶爸,妈妈弹力女超人则成为英雄明星,事业走上巅峰;另一方面,孩子们进入青春期之后也有了更多的自我意识,在爸妈落难时也不得不开始独立做作战计划,并在没有家长帮助的情况下行动。
《无敌破坏王2》中,一直受拉尔夫保护的云妮洛普展示出了自己有自主性的一面,这对好朋友也不得不面对他们之间的本质差异:拉尔夫喜欢规律的上下班生活,而云妮更钟爱刺激新鲜的互联网世界。最终两个人谁也没有委屈自己陪伴对方留在某一个世界,而是都选择了各自喜欢的生活方式,定期见面寒暄。
而在刚上映的《玩具总动员4》中,胡迪也开始思考,究竟是孩子更需要自己,还是自己更需要孩子?如果对方已经不再那么需要自己,为什么自己不能和伴侣一起,追寻更有趣的生活?后两者看似讲的是朋友与朋友、玩具与主人之间的故事,但其实角色的相处模式和心理状态,与亲子关系有着极大的相似性。而且,拉尔夫对云妮、玩具对主人的称呼,都是“kid”。
家长们总是跟拉尔夫很像,总是担心孩子受伤、被欺负,事事无巨细地操心、高度介入。而在孩子被另一个世界的事物所吸引,对自己注意力减少之时,也难免出现失落委屈的情绪,甚至会因此展现出攻击性的一面。
在新主人邦妮上幼儿园的第一天,胡迪也是放心不下,偷偷地钻进了对方的书包,并在她没有手工材料时,不顾危险地强行介入并给予帮助——这实在像极了担心你无法独立面对新挫折、总想插手帮忙的爸妈。为了救回邦妮的新玩具,胡迪甚至全然不顾其他好朋友的安危,闷头往前冲,一心认定邦妮需要自己这么做。其实支配他最大的那个内心声音,不是“邦妮有多需要”,而是“不做这些我还能做什么”的无力感。
孩子总会长大,容易喜欢上新玩具,也容易讲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新事物。当孩子对父母的依赖变得越来越弱、想起父母的时间越来越少、有了全新的生活时,一直以孩子为生活重心的父母该如何调整心态,找到新的生活模式?
《玩具总动员4》表面上是一个玩具找到新生活的故事,但与玩具一样围绕孩子工作生活的父母也能在这里面看到许多自己的影子(没有说父母是玩具的意思)。
这些经典系列电影的续作,都跳出了原有世界观的框架,给出了另一种相处模式的方案。好朋友不需要永远都每天呆在一起,如果生活方式有较大差异,不如追寻内心分开生活,彼此都舒服;玩具并不一定需要把自己的人生价值都寄托于主人一个人身上,如果对方已经没那么依赖自己,离开对方,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也无不可。包括《玩具总动员4》中的摩托手,也是从被孩子遗弃的阴影中跳脱出来,开始相信自己,才成功帮助了伙伴,并证明了自身的价值。
去年《超人总动员2》上映时,电影片头播放的另一则皮克斯短片《包宝宝》,则是另一个反面案例。
短片中的母亲将对儿子的感情投射到包子上,无微不至地呵护包子成长,享受包宝宝每天高度依赖地粘在自己身边的满足感。但包宝宝长大后也有了喜欢的异性想搬出去住,在母子沟通不畅、包子毅然决然准备离开时,母亲一口将包子吞进了肚里。
短片结尾真正的儿子回家,母子和解,传达了皮克斯一贯的理念:家人的爱永远不会变。但这个母亲的角色,还是以极端的方式展现了将全部生活重心放在孩子身上的自私家长,能有多可怕。倡导无条件孝顺父母的时代已经过去,随着独立自主思想在新一代中的深入,孩子们对自由和平等交流的渴望会更强烈,长大后想脱离原生家庭独立生活这件事所引发的冲突会更加常见且明显。另一方面,现在也越来越多的人在倡导,不要生子之后就抛却自己原有的兴趣爱好,更不要将生活的希望寄托于后代身上,家长也可以拥有更丰富多彩的自我人生。
迪士尼作为一家在儿童领域占重要地位的媒体公司,所生产的作品一定程度上对家长和孩子也担负了教育的作用。而现在陪孩子去看电影的家长们或许可以从电影中学习到这样一件事:不要操心太多,不要过度保护;如果孩子长大了必须离开,letthemgo,不必追。
*本文版权归“PingWest品玩”公众号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