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八旬大爷举刀捅腹竟因便秘,便便不通如何缓解?
便秘,这一难言之隐困扰着不少人,甚至有人还因此产生轻生念头。
日前,哈尔滨一位81岁的老大爷因为难忍困扰其多年的便秘问题,竟然拿刀捅进自己腹部。
据媒体报道,事发当天清晨,该老人起床后准备如厕,但因严重便秘导致排便不顺,于是一怒之下冲向客厅拿起水果刀捅向自己腹部,所幸及时送医救治,未伤到大血管和脏器,经过手术后,老人现已无大碍。
事实上,便秘这一全球性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在老年人中很常见,甚至严重危害老年人的健康。
随着饮食结构改变、生活节奏加快和社会心理因素影响,慢性便秘患病率有上升趋势。
便便不通,影响全身一天不顺就是便秘吗?如何定义便秘?
在医生认识中,便秘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和(或)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不尽感、排便费时及需手法辅助排便。慢性便秘的病程至少为6个月。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老年医学科主治医师王海峰介绍,慢性便秘患病率,农村高于城市,与工作压力、精神心理因素(如焦虑、抑郁及不良生活事件等)有关。女性、低BMI、文化程度低、生活在人口密集区者更易发生便秘。低纤维素食物、液体摄入减少可增加慢性便秘发生的可能性,滥用泻药可加重便秘。
值得注意的是,便秘不仅仅与肛门直肠疾病(如痔、肛裂及直肠脱垂等)关系密切,慢性便秘还在结直肠癌、肝性脑病、 乳腺疾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更需要值得警惕的是,在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疾病中,过度用力排便甚至可导致死亡。便秘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部分患者滥用泻药或反复就医,增加了医疗费用。
便秘,是何原因?
那么,慢性便秘究竟由哪些原因导致的呢?王海峰医生认为,包括功能性疾病和器质性疾病在内的多种疾病可引起便秘,不少药物也可引起便秘。
在慢性便秘的病因中,大部分为功能性疾病。目前多将功能性疾病所致便秘分为慢传输型便秘、排便障碍型便秘、混合型便秘、正常传输型便秘。而缺乏运动、因慢性疾病服用多种药物是高龄老人发生便秘的重要原因,应尽量停用导致便秘的药物,注意改变生活方式。
对粪便嵌塞者,应首先清除嵌塞的粪便。通便药一般首选容积性泻药和渗透性泻药,对严重便秘患者,也可短期适量应用刺激性泻药。
慢性便秘的诊断主要基于症状,患者还常表现为便意减少或缺乏便意、想排便而排不出(空排)、排便费时、每日排便量少,可伴有腹痛、腹胀、肛门直肠疼痛等不适。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腹痛、腹部不适常在排便后获改善。功能性便秘的诊断首先应排除器质性疾病和药物因素导致的便秘:
1.必须包括下列2个或2个以上的症状:
1)至少25%的排便感到费力;2)至少25%的排便为干球粪或硬粪;3)至少25%的排便有排便不尽感;4)至少25%的排便有肛门直肠的阻塞感/堵塞感;5)至少25%的排便需要手法辅助;每周排便少于3次。
2.不用泻剂时很少出现稀粪。
3.不符合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滥用泻药损伤肠道
对于便秘,很多患者有个误区,认为吃泻药就能将毒素排出体外,殊不知这样做适得其反。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营养科营养师袁春华认为:“滥用泻药危害肠道健康,长期依赖泻药会让肠道产生耐药性,且泻药会刺激肠道,引起肠胃功能紊乱、消化不良症状,破坏肠道屏障,反而加重便秘,导致恶性循环。值得注意的是,市面上有些所谓的清肠茶含有泻药成分,长期饮用有损健康。
营养师袁春华建议,如果是大便过干或不成形,需要补充膳食纤维,每日足量蔬菜水果加适量粗粮;
如果是动力不足型便秘,则要多运动;
消化系统有基础疾病的话,要就医治疗;
压力型或精神紧张引起的便秘,可以先尝试自己减压,程度严重的需求助心理医生。
对于单纯的便秘,饮食调整配合适度运动就能缓解,可以加一些益生菌调节肠道内环境。
【日常生活如何预防便秘】
1.摄取足量的食物纤维
每天进食富含约30g纤维素的食物。包括:五谷杂粮、水果、绿叶菜、根菜类等
多吃富含维生素B类的食物,可促进消化液分泌,维持胃肠道正常蠕动。如:豆类、糙米、牛奶、果仁、绿叶蔬菜、禽肉类等。
忌用强烈调味品及饮料:如辣椒、芥末、胡椒、浓茶、咖啡等食品。
2.充分液体摄入量
最好在清晨空腹先饮一大杯水再适当活动,可湿润胃肠道软化粪便。除非患有心、肾功能不全,应摄入水分1500毫升/天。便秘时老年人每天需饮水2000~3000毫升。
3. 加强锻炼
患者在能力范围内每天步行不少于0.5公里;环境限制者,坚持每天背部撞墙或转腰操30分钟或下蹲运动;卧床者,每天早餐后和晚睡前正确腹部按摩30分钟(顺时针方向,手法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
做腹壁肌、肛肌收缩运动,增强肠蠕动,产生便意。
4.提供安静、隐蔽的环境,消除心理影响
告诉病人不要抑制便意,取适当的排便体位,可取坐位或抬高床头。
5.养成定时排便等良好习惯
清晨觉醒时有一过性结肠收缩加强,进餐后也可出现结肠运动加强,若此时有便意应及时如厕。即使无便意,仍要定时去厕所,久之可形成反射性排便习惯。
排便时不看书,不听广播,不玩手机,精神要集中。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